深度学习视域下“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学习任务群研究
——以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为例
2022-02-17江苏张立雳
◎江苏/张立雳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选取了《包身工》《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等作品,体裁不一、内容丰富,高度契合了新课标中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阅读能力的要求。上述文本的学习内容指向“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旨在带领学生理解革命文化的内涵,思考中国革命文化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笔者在观摩听课时发现,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出现以下问题:忽视“群”的意识,只注重单篇教学;忽视“革命”主题,只注重阅读技巧讲解;忽视“深度”思维,只注重开展活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任务群”的落实,有效开展深度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适度增加思维训练,不断提升其语文素养。
新课示中提出了以“任务”为导向,以“主题”为引领的18个结构化学习任务群。其中,深度学习可以创设多阶思维路径,建构多元化的探究模式,不断让学生从浅表化的阅读走向深度化的思考,从而不断地靠近“最近发展区”。为了深入开展“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学习,教师需要注重以“主题”为引领,整合学习资源,重构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唤醒切身体验;以学习任务为驱动,迈向高阶思维。
一、整合学习资源,重构深度学习内容
深度学习强调结构化、主题化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之间呈现出密切的关联性、有机性。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为单元,以学习任务为主线,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单元主题学习,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其中,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革命传统作品”教学需要从“单篇”走向“多篇”,从“群文”走向“整本书”,注重多元互动,多维结合,形成深度学习的内容。
注重篇章文体特质,重构单元学习内容。第二单元六篇文本包含报告文学、纪念性散文、小说三类文学样式,文体特质丰富,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文体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篇章的文本特质,运用文体思维进行阅读教学。笔者执教时,紧扣四种文体特质,以“情志相随的革命经历”为主题,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学习资源,设计了学习子任务群:
(1)比较《包身工》《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三篇文本的体式特征,分析《包身工》作为报告性文学与纪实性散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并且撰写纪实性作品与报告文学的体式的差异性小论文;(2)比较《荷花淀》《小二黑结婚》两部作品,分析其人物群像,并且撰写其塑造上的差异性评论文;(3)比较《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纪实性散文同是记事散文,从“不能忘却”这一主题着手,分析其表达方式的差异性,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
以上三个子任务不仅打破了单篇文本的局限,而且不拘泥于教材的编写。比如,围绕子任务三,学生会发现:《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本作者都表达了强烈的愤怒和哀痛,但是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上不完全相同。前者侧重抒发对烈士牺牲意义的理性思考,表现了革命者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后者侧重于实录白莽和柔石相关的零碎小事,进而勾勒出革命者的崇高形象。
同时,注重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多维融合,形成序列化。“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需要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作品,系统认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充分认识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时期的历史贡献。
二、创设学习情境,唤醒深度体验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是以“革命作品阅读鉴赏”为载体,让学生了解红色革命历史和理解红色精神,将红色革命基因播洒于内心,实现实践育人、综合育人、合作育人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当下的实际,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从“故事的阅读者”转变为“故事的体验者”,深度理解“中国革命传统文化”的内涵。
首先,注重真实情境创设,根植“革命文化”基因。真实的情境需要联系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在真实的探究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需要紧扣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状况,有效整合学习资源,打通语文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联。比如,笔者在执教本单元的时候,设置了以下情境:
2021年国庆假期,一部《长津湖》遍布了各大荧屏。一段尘封的革命记忆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影片中感人至深的镜头让我们热血沸腾,也会让我们想起高中语文教材中革命题材的文章。请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为例,选取其中的情节、人物,为其写一段电影脚本。
其次,注重综合情境创设,开展“革命文化”活动。新课标中提出:“综合性、实践性是语文课程学习的核心。”综合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综合的语言实践中,展开深度的思考,形成链接性的问题和任务。比如,依据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六篇文本,笔者设计了以下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境: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校举办了“读经典跟党走”的大型活动。其中,高二年级将以语文课本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六篇文本为活动素材,准备活动的展牌。作为高二年级的一员,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展牌主题。
围绕上述活动情境,学生深度阅读本单元六篇文本,学会求同存异,设计活动主题。比如,有的学生设计了以下活动展牌:“我来讲党史”“我为党来献首歌”“党的英雄我来赞”。可见,学习情境可以拉开学生学习的序幕,帮助学生走进故事,成为故事的主角,进而成为“革命传承”的主角。
三、注重任务驱动,形成深度思维
深度学习需要以“驱动性任务”为引导,逐步促使学生由外向内、由表及里、从高到低展开深度思考。其中,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真正形成的关键。
设计深度学习的驱动任务,探寻价值意义。围绕“革命文化传统”这一核心主题,教师需要设计专题性学习的议题,设计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个方面的学习活动。同时,有效地驱动性任务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挖掘“革命文化”主题的深层意义。比如,围绕上述六篇文本,教师可以以“追寻足迹,红色‘研学’”作为学习活动,设计以下学习任务:
(1)尝试运用“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的阅读方法,围绕其中一部作品,从文学作品鉴赏的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学评论;(2)“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英雄那是悲哀的,如果有英雄而人们却不知敬重和爱惜那是无可救药的”。每一个时期诞生的英雄都有其特定价值,请围绕六篇作品的创作时代和背景,围绕“英雄的价值”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由此,深度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不仅仅需要理解其作品语言的特点,理解其精神的内涵,还需要联系现实生活,真正探寻其对当代的价值。
总之,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学习中,学生需要围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积极探讨,形成高阶思维,真正实现中国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