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运用好“三个工作法”
——以云南政协报为例
2022-02-17张莹莹云南政协报社
文 张莹莹 云南政协报社
当前,信息化变革日新月异,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千载难逢,云南政协报作为主流媒体,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从纵向来比,云南政协报社的新媒体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横向与全省的媒体相比,与全国的政协报相比,短板十分明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互联网新闻产品点击量不高,评论参与人数少,影响力不强;媒体深度融合推进速度慢,缺少较强引导力的宣传内容,受众精准度掌控不够等。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作为云南省政协的机关报,要用好“三个工作法”,守正创新,提高政协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对标国内一流平台,加快组织重构、流程优化、平台再造的步伐,做大做强“报、网、端、微”深度融合全媒体矩阵,为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舆论保障。
守正创新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增强媒体传播力,就是要着眼于扩大和提高媒体规模与水平,着力构建和发展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增强传播影响力,就是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和接受信息的特点,改进和创新传播内容的生产,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传播正能量。媒体公信力来自新闻的真实性。按照新闻真实性客观、公正、有立场的要求,做好传统媒体权威、全面播报、深度挖掘、细致解读、评论发声等形式的报道,做好新兴媒体及时、专题集纳、舆论反馈等形式的报道,坚决杜绝虚假新闻。增强舆论引导力,就是要努力提高重大舆情、敏感事件、突发事件、热点问题新闻舆论调控的科学化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媒介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主流媒体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需要用好“新媒体”这个武器。只有熟悉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不断提升自己驾驭新闻素材、传播技术的能力,才能胜任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用好项目工作法:稳中求进展现新作为新担当
《云南政协报》是全省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参加单位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是展示政协履职成果和委员履职风采的重要窗口。作为主流媒体,一方面要弘扬主旋律,坚守好舆论阵地;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从形式和内容上多维度融合创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各家媒体纷纷以多种形式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宣传产品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各家媒体发挥所长,纷纷讲述红色故事,推出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云南政协报》的媒体产品要讲好红色故事,就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云南政协报社看到了相关地名背后所蕴藏的红色文化,以“地名+红色故事”为主题,围绕100个地名讲述100个红色故事,以实地探访的微视频结合影视资料、情景再现等形式,多元、生动地再现了动人的峥嵘岁月,带领广大读者受众一起追寻红色记忆,聆听地名背后的故事。
为了讲好地名的红色故事,云南政协报社记者奔赴基层,在当地寻访老党员、纪念馆的讲解员、当地的党政干部,讲述当年发生的故事以及对后人的影响。通过微信、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推出的《红色记忆·地名故事》第一期,记者以vlog的形式,带领观众走进云南省昆明市节孝巷,用现场同期声为大家讲述了“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的红色故事,带动读者受众一起沉浸式感受背后的红色力量。该视频的推出,不仅带动了vlog讲红色故事的现象级媒体产品在各媒体平台陆续出现,而且由于突出“地名”元素,在众多的讲述红色故事的报道中,特色鲜明,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促进了政协系统形成全方位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该系列报道以项目工作法为指引,用做项目的思维策划专题,将宏观的“大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小项目”,列出宣传着力点清单、宣传要素保障清单、宣传目标清单、宣传责任清单,以台账式项目化推动宣传,构建全链条式宣传格局,做到宣传任务项目化、宣传项目清单化、宣传清单具体化。通过一系列项目化运作,获得了受众的认可,云南省民政厅地名规划处主动与云南政协报社联系,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后期通过用项目评估验收的方法监督推动宣传工作,根据项目的进度和变化适时调整宣传方法和宣传节奏,用“挂图作战”预演“风险把控”,实现“销号管理”,利于群众的知晓度、满意度、参与度评价宣传实效,确保责任扛实、宣传引领到位。
用活一线工作法:调研中走基层、强“四力”
“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径”。各项调研工作既是采访报道的内容,也是记者身在其中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线工作法的具体实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走转改”“三贴近”,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找到思想、政治、业务、作风建设的契合点和有效的实现形式。
2021年,云南政协报社的记者跟随云南省政协调研组走过了全省多个州市和县区,在跟随采访调研工作的过程中,记者走进基层深入采访、研讨问题,以脚力带动眼力脑力笔力,自身的发现能力、思考能力、表现能力、行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记者们走进田间地头、走进企业、走进农户,挖掘到的是第一手资料,拿到了第一手素材,听到了第一手故事,成为了党委、政府与项目困难诉求、民情反馈、民意申诉的直通车,搭建起了政策规划与项目信息、服务保障、导向引领的桥梁纽带。在一定程度上,记者不仅是记录者,也是宣传员,与政协委员同思考,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解难题、求实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云南政协报“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的办报宗旨。
用足典型引路法:让新闻舆论工作“画龙点睛”
对标先进,争创一流,要守正创新,着力于自身素质的强化提升,树立“看别人的作品知不足,看自己的作品不留遗憾”的思想,把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宣传手段“请进来”,融入自身,做到“拿进来超越”,在内容、形式、手段上创新突破。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切实转化为推动各项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行动,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贡献。二是守正创新强宣传,突出主题宣传主线。紧紧围绕党中央在关心什么、省委在强调什么、人民群众在期盼什么,结合政协工作,把握节点、紧盯热点、突出重点,精心策划、稳扎稳打、多出精品。三是聚焦聚力促融合,推进转轴转型、体系突破。充分认识新媒体在传播格局中从“工具”“助手”到“主导”“引领”的功能转变,充分认识传播技术加速演变、虚拟现实的渗透应用、线上线下彻底打通等对新闻传播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深化以新媒体为主轴的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建设,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