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先驱王德三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研究

2022-02-17胡桂玲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陕北少数民族云南

文 胡桂玲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兰青松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一批批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散播华夏大地。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云南籍青年知识分子王德三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吸收党组织成员、建立共产党地方组织、扩大党组织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是云南党组织的重要奠基人。

王德三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主义者侵入云南,大批资本家涌入,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云南的经济命脉;在政治上,英法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云南取得了系列特权;在思想上,西方帝国主义不断传播错误思想。在英法帝国主义对云南进行政治、经济、思想等多重压制下,英法帝国主义与云南各族人民的矛盾、封建主义和各族人民的矛盾变为近代云南的主要社会矛盾,云南逐渐沦为一个以半殖民地半封建为主、其他多种社会形态共存的社会。[1]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无产阶级生活苦不堪言,具有强烈改变自身命运的革命愿望。

成长经历。王德三出生于祥云县,在父亲的支持下,家中三兄弟热爱学习,身怀正义,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胞兄王复生就读于北京大学,时常给王德三邮寄《新青年》等杂志,开拓了王德三的眼界。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云南学生响应号召,在昆明建立了云南学生爱国会,王德三也是其中一员,他同胞兄一起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1年,王德三正式考入北京大学,在读期间,他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后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胞兄一起成为学生运动的主干力量。

王德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生动实践

以教学之名建马克思主义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革命力量孱弱,迫切需要壮大革命组织力量。1923年,王德三接受组织安排,前往陕西咸林中学进行数学教学工作。教学期间,王德三团结进步师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巩固发展了青年励志社,后来成为陕西早期党团组织的骨干力量。1924年,经李大钊批准,王德三和李子洲在陕北开展组建党、团任务。王德三知识渊博、见解独特,深受学生喜欢,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鼓励引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在教学之余,他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直属北京区委领导的共产党小组、绥德青年团支部、陕北地区最早的团支部共青团陕北特别支部。同年,王德三、李子洲等人还建立起了陕北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党支部,在党支部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党的特别支部。在共产党人的努力下,陕北的革命力量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

领导工农开展革命运动。在文章《内地农民组织》中,王德三尖锐地指出:革命胜利的关键在于农民,呼吁党团组织团结农民,建立农民组织,开展工农运动。1924年,国共合作正式确立,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王德三等人以国民党的名义奔赴各地,以宣讲的形式向各地宣传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迅速组织各党团成员发动群众,扩大党团组织,陕北工农运动迅速兴起。王德三还积极组织工会,建立了榆林工会,成立了陕北工会联合会,组织了陕北地区多次工农运动,推动了陕北工农运动的高潮。

宣传发动少数民族群众革命。王德三是在建党初期就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革命特殊性的共产党员之一,在苏联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王德三就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重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希望团结少数民族进行革命。八七会议之后,王德三意识到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是革命的强大力量。为此,他多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收集大量少数民族地区的材料,研究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作战的经验,创作了向苗族群众宣传革命的《苗夷三字经》。

散播革命星火于云岭大地。王德三虽奔碌在各地,却时刻心系家乡——云南,听闻云南李国柱组织学生和先进革命分子成立云南青年努力会,王德三积极联系云南旅外进步青年,团结王复生、杨青田、李鑫、王振甲等人在北京成立了云南革新社(后改名为新滇社)。革新社的领导人基本上都是云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其秉持“团结云南革命青年,砥砺训练,钻入社会的中心,作根本的、实际的改造”[2]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向云南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刊物《革新》(后改名为《铁花》),揭露云南军阀的罪行,其成员投身于革命实践,对启发省内青年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云南的传播、培养革命力量、投身革命实践等起到重要作用。

王德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

为党育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火花,点燃革命的火种。立志拯救国家危亡的仁人志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看到了拯救中国的星火希望,王德三便是这觉醒年代中的一名有志青年。他北上咸林,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课堂之中;南下黄埔,配合周恩来培养学生革命意志,厚植爱国情怀。在理论中,他不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分析帝国主义产生的原因,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于学生;在实践中,他以教学之名发展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建立党团组织,在各地形成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自我革新,深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就万仞之深。王德三严于律己,督促自己多读书,并将革命意志践行于日常生活当中;他生活艰苦,当有人劝说他添置衣物时,他说:“我们的钱,是用来搞工作的,如果我用来满足个人奢侈愿望,那你在唆使我做对不起组织的事情。”[3]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王德三鲜明体现了自我革新的精神。王德三的生活作风、学习作风、教学作风,凸显其严于律己的品格,体现了先育己而后育人的共产党人风尚,为党员进行自我革命树立了榜样。

继承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共产党民族理论。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问题,出生于云南的王德三深刻地认识到解决民族问题在革命中的必要性,在作为代表出席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王德三特别提出了少数民族的问题,强调少数民族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因此,王德三深入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了解少数民族的经历,倾听少数民族的心声,收集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材料,为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革命工作提供了方法借鉴。

心系祖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铸就革命胜利梦想。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4]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共产党人王德三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照亮革命前行的航向。在实践中,王德三等共产党人遵循“时事势”,“因时制宜”“因事制宜”“适势而动”,探寻革命运动的规律,用汗水和鲜血铸就了革命胜利的梦想,为新时代青年在骨子里深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了典范。

猜你喜欢

陕北少数民族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党建地图·陕北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