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技术的现状及管理措施
2022-02-17白婷
白婷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晋中 032000)
0 引言
森林培育是指林业工程从规划到成林整个过程中为实现幼林的健康快速生长所采取的一系列培育工作,是提升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自然林生长过程中,树木生长遵循的自然规律,由此也导致了林木的生长面临着诸多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常见的病虫害、火灾、干旱等情况,进而影响了森林的成林速度。而通过人工干预方式所建设的林业工程,能够通过现代化育林技术对上述客观因素的有效规避,同时还能在创造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下缩短森林的成林周期,进而发挥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与作用。
1 森林培育技术内容
1.1 林地整理
在林业工程建设之初,为保障后期林苗能够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需要对林地进行必要的前期整理。具体而言,林地整理工作便是对林地进行深耕,如此能够将土层深处的杂物进行清除,同时也能够使土壤更具透气性。与此同时,为增加土壤的肥力,以及实现对劣质土壤的改善,在土质条件相对恶劣的情况下还要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比如换土、施肥等工作,这些都能够大幅度提升幼苗的成活率以及生长速率。在森林培育技术中,林地整理是一个十分基础和必要的工作内容,而相关工作的科学高质开展对于林业工程建设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水肥管理
众所周知,水和肥料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两个基础要素,特别是在林业工程建设的初期阶段,做好水和肥料的科学合理供给能够提高森林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从技术层面来看,水肥管理是森林培育技术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幼苗生长阶段对于水肥的需求最为可观,因此需要相关建设单位科学落实水肥管理工作。在实际的水肥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对土壤墒情进行实时监测,同时也要对土壤肥力变化以及植物生长需求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评价,从而保障水肥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落实。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林业工程建设规模大,在水肥管理方面大多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同时施肥也更多的同时浇水作业同步进行[1]。
1.3 割灌除草
割灌除草是指对林地中对幼苗生长态势造成影响和危害的灌木杂草进行清理,从而避免土壤营养成分的不必要浪费,同时也是保障幼苗正常稳定生长的基础所在。从专业角度来看,割灌除草作业主要集中于林业工程建设的初期阶段,也就是幼苗生长的初期,这时幼苗根部发育不够完善,无法与杂草与无用的灌木进行水肥的竞争。而通过有效的割灌除草作业,能够为幼苗的生长创造一个极为理想的生长环境,而在具体的作业中则需要根据时间节点以及杂草灌木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作业。
1.4 病虫害防治
在林业工程建设中,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而相关防治技术也是森林培育技术的核心构成要素。众所周知,病虫害是危害林苗成活率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同时病虫害问题也会导致林苗生长态势放缓以及成材率下降,进而给其社会经济价值带来负面影响。在过往的森林培育工作中,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喷洒的方式进行处理,而这种方式方法一方面带来了严峻的生态环境破坏,同时也降低了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现阶段,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代表的现代了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成为森林培育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如此不仅实现了各类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同时也促进森林资源生态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的协同发展。
1.5 枝条修剪
枝条修剪是森林培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工作的组织与落实能够促使林苗的主枝生长旺盛,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森林内部的透光率与透风性,从而为林苗的生长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从专业角度来看,枝条修剪主要集中于林苗的中期阶段,这时对林苗的枝条进行修剪能够保障主枝获取更多的养分,进而在提高生长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林木的成材率。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枝条修剪作业时,需要技术人员充分遵循“留大冠、轻修枝”的原则,从而最大程度上开发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
1.6 培育间伐
培育间伐是对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枯死林木以及一些生长态势较差且不具备经济价值的林木进行砍伐,从而能够有效调整林地内林木的密度,从而使林木生长处于一个相对理想的客观环境之中。在林业工程建设中,播种造林方式往往很难保障林地的林木密度,因此当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后需要采取科学的培育间伐工作来使林木密度达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再具体的森林培育作业中,工作人员应当以林木径级分布调整作为核心目标,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育间伐工作来实现林业工程建设的科学稳定发展[2]。
1.7 剩余物处理
在上述相关森林培育工作中,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以下剩余物,例如枯树、枝条、杂草等,而如何做到剩余物的科学处理也是新时期森林培育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众所周知,枯树枝、杂草的长期堆放会给林业工程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增加森林火灾的风险概率,而一些因病虫害修剪间伐的枝条、枯树则会导致病虫害问题的复发。新时代背景下,剩余物处理一方面要做好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则需要最大程度上挖掘其价值,例如将剩余物生产成木材或木屑,从而能够做到废物的再利用。
2 森林培育技术应用的价值分析
2.1 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
森林培育技术本质上便是保障林苗科学高效生长的技术手段,通过对生长环境的改变与控制来消除自然因素对林业工程建设的影响,从而达成理想的林业工程建设目标。众所周知,在自然环境中森林的形成周期十分漫长,其中林木生长不仅需要面临复杂的客观环境,例如病虫害、怎林火灾等情况,同时林木之间关于养分的竞争也使得森林的形成更加困难。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首当其冲的作用便是消除了自然条件下的各类影响因素,而人工干预也能够促使林业工程建设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进行发展,例如强化林业工程的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总而言之,森林培育技术的影响保障了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而为其社会经济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2.2 开发林业工程经济价值
在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具有生态培育林和用材培育林两种类型,前者的作用在于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而后者则是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木材资源。现阶段,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木材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水涨船高,由此也推动了木材培育林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发展。而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实现林木成材周期的缩短,另一方面则能够大幅提升林木的成材率,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木材资源。由此可见,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还是深度开发与挖掘林业工程经济价值的重要举措,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2.3 发挥森林生态保护功能
森林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调节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时也为动物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因此森林资源具有十分可观的生态价值。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我国森林资源开采方面不够科学合理,而盲目的乱砍乱伐也导致了土壤荒漠化现象,从而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加强林业工程建设工作,能够实现对荒漠化土壤的改良,同时起到了理想的蕴涵水源和防风固沙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森林培育技术是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撑,而相关技术手段的科学合理落实也是在充分挖掘林业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 当前林业工程建设中森林培育技术应用现状
3.1 森林培育工作混乱无序
作为一项系统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内容,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即通过正确有序的组织工作进行技术层面的落实,如此才能保障林业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然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森林培育技术虽然能够做到全面俱到,但从宏观角度来看相关工作的组织与落实并未具备一个清晰的思路作为指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工程的建设效果。从专业角度来看,导致当前我国林业工程建设中森林培育工作混乱无序的根源在于缺乏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无法科学的组织和落实相关培育技术,从而制约了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水平。
3.2 森林培育技术传统落后
森林培育技术不仅在内容上涉及了多方面培育内容,同时每项培育工作都有着十分明确的技术应用标准,只有科学落实和应用各项森林培育技术才能实现理想的林业工程建设效果。目前,许多林业工程建设单位在进行森林培育技术应用时,一方面盲目照搬其他工程的森林培育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忽略了培育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从而导致林业工程建设与预期培育管理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众所周知,林业工程所在的地质条件与气象环境之间的差异会影响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而相关建设单位对于森林培育技术层面发展与创新的忽视也影响了相关技术的应用价值。
3.3 森林培育技术人才匮乏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逐步推进,林业工程建设领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高素质森林培育技术人才匮乏问题引发了相关领域人士的重视与关注。具体而言,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和刺激,许多社会资本投入林业产业的发展建设中,但相关从业者并未对营林人才给予足够重视,而森林管理人员由于专业能力的严重不足导致了森林培育技术无法科学高效落实。与此同时,当前林业产业中森林培育相关岗位的待遇水平相对较低,加之较为恶劣的生活环境,从而很难吸引高素质的森林培育技术人才。
4 加强森林培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的有效举措
4.1 完善森林培育管理体系
在我国森林培育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进入,为保障相关森林培育技术的科学高效落实,还需要注重林业工程营林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具体而言,森林培育技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而不同的森林培育内容也有着明确的时间节点与作业标准,因此构建森林培育管理制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林业工程建设单位首先要结合森林培育技术制定精细完善的管理内容和作业要求,从而指导各阶段森林培育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其次,林业工程建设单位还要注重森林培育技术应用的监管,一方面设置专职的技术监管岗位,另一方面则强化责任制落实,从而促进森林培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全面提升[4]。
4.2 注重森林培育技术创新
在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保障森林培育技术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林业工程建设遍布了大江南北,例如北方的三北防护林由于林业工程涉及了东北、华北、西北等不同区域,因此在森林培育技术应用中也存在着许多差异和区别。基于此,在新时期的森林培育技术应用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层面的发展与创新,也就是基于林地所在区域地质气象条件以及所种植的林木品种对森林培育技术开展针对性的优化和创新,从而使其能够更加贴合林业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为进一步开发林业工程的经济价值还要尽可能的推动林区副业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例如林间作物的种植以及剩余物的经济价值转换[5]。
4.3 提高营林人员专业能力
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营林人员专业能力不仅关乎着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针对当前林业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人才匮乏问题,首先需要相关建设单位革新对营林人员的认识,并将高素质营林人才队伍构建视为新时期推动林业工程建设现代化转变的基石。其次,林业工程建设单位还要注重营林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强化,例如定期组织开展森林培育技术的培训工作,从而不断强化营林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最后,建设单位还要优化森林培育工作岗位的待遇水平,也就是通过更加优厚的薪酬待遇来吸引高素质人才。总而言之,营林人员专业能力是森林培育技术得以科学应用的基础,而相关建设单位也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6]。
5 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培育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已成为决定当前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在相关技术应用不够科学规范的今天,我们必须加强技术应用层面的研究与创新工作,进而在挖掘林业工程生态经济价值的同时推动林业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