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复兴中“四个伟大成就”:党的历史使命的理论必然与实践必然

2022-02-17

关键词:生产力革命建设

张 芳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471023)

党的百年奋斗主题是实现民族复兴。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使中华民族赓续实现站起来、富起来与强起来这一追赶现代化的实践进程。这一进程从主体层面上讲就是党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服务不断创造的过程,从客体层面上讲就是党带领人民群众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关系从而取得不断胜利的过程,体现了党坚持做到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相统一从而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四个伟大成就”[1]。这四个伟大成就,既从理论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化的发展历程的理论必然,也从历史的实践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时代问题,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一、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在黑格尔哲学中,“使命”的概念是“精神”借助于人类的热情与欲望的手段在“自在自为”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自由本性目的的“创造”性体现。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使命”“自在自为”“创造”等展现“精神”能动性的概念在马克思的著作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经常出现。当然,马克思以费尔巴哈感性的自然主义为“桥梁”,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唯物主义改造,创立了以人民群众为社会历史发展主体力量的有目的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用来解释社会形态更替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把包括资产阶级社会在内的人类以前的社会形态称之为人类的史前时期,而真正的人类历史的开端则是孕育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而确立的共产主义社会。当然,马克思一再强调,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必须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它以工业活动基础上人的普遍交往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否则共产主义只能是“地域性”与“粗陋性”的。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人异化劳动所造成的资本财富的增值与劳动的贫穷的积累这一对立事实的分析,把无产者与有产者之间的对立理解为一种内在的能动的矛盾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所造成的人的异化的积极的扬弃,而作为无产者的工人必须通过革命超越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从而实现自身的解放。也就是说,在工人的革命“创造”中实现工人的自主性的劳动“创造”。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直接指认历史是人民群众的事业,而以人民群众的名义并借助于人民群众的“热情”进行的政治解放所确立的以自由为核心内容的人权原则只是个人反对个人的私人权利,无产阶级只有消灭作为自身对立面的私有制这一生活条件才能获得解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生存需要的本性及其相互满足需要的活动中来规定现实的人的使命与任务。而就无产者作为雇佣劳动的规定来说,其现实的使命与任务就是形成整体的无产阶级意识,推翻整个资产阶级制度,以实现劳动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特别强调无产者必须联合起来,组成为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并组成政党,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为作为多数人的无产阶级谋利益。无产阶级在政治上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争得民主的同时,在经济上逐步夺取资产阶级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通过组织生产以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光辉照亮了黑暗的旧中国前行的方向,从此之后,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且为之不懈奋斗的各具特色的宏伟目标。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使命的理论必然与实践必然

中国共产党创立前的一个很长历史时期,中国在世界资产阶级所开创的世界历史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经历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段。一方面是帝国主义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门户,疯狂倾销鸦片掠夺财富;另一方面是封建主义残酷奴役中国人民。其结果是中国积贫积弱,统治者不能照旧地统治下去,人民不能照旧地生活下去。这就为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以俄为师,中国走俄国革命的道路,建立共产主义制度就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必然选择。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党的二大明确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建立劳农专政,通过铲除剥削人的私有财产制度而渐次实现共产主义。为此,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党的最低纲领就是打倒维护私有财产制度的军阀统治与推翻压迫中国人民的国际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内和平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国共合作后,为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与此同时还提出了工农联盟的问题。大革命失败后,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成为党的总方针。为统一全党思想,更好地领导开展群众斗争,党的六大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的革命浪潮还没有到来,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由组织暴动转为从事长期的群众工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最终通过以农村包围城市来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为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明党的理论和纲领,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既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又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以及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指出党领导的整个革命运动,包括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但又衔接的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使得全党对中国现阶段革命的性质、内容、领导权和发展前途有了明确完整的认识,极大地增强了全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对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历史使命的理论必然与实践必然

新中国成立后,借鉴苏联模式,在土地改革以及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废除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俄为鉴,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而《论十大关系》则是这一探索的开始。在对我国经济建设问题进行总结与对苏联经验鉴戒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标志着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新的重要认识。党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宣布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地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最终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的需要。

紧随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所出现的复杂矛盾,对我国社会不同性质的矛盾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革命时期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在我国已基本结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通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下解放生产力变为在公有制的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所有这些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乃至后来的改革开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但此后不久,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农村建立的人民公社追求规模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的“一大二公”,实际上刮的是“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搞平均主义,无偿调拨生产队的物与人力,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这就造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性质还不完全适合,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此后,在经过积极的国民经济调整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党适时地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尽管后来“以阶级斗争为纲”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严重地阻碍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进程,但是,经过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初步奠定了国民经济体系,教育、医疗、卫生、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站起来”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使命的理论必然与实践必然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中国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4]。在充分借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经验、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教训,以及党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就要改变同我国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邓小平看来,能不能快速发展生产力、能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能不能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这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为此,必须实行改革开放。至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具体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大提出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其根本内容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致力于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历史使命。为此,要建立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

以“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作为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党带领全国人民快速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与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富起来”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使命的理论与实践必然

中华民族“富起来”的事实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为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与民族振兴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坚持与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问题[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其标志就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生产力落后与底子薄的被动局面,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意味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这就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即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需要通过两个十五年的奋斗阶段,即在第一个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通过第二个十五年的努力奋斗,从根本上实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为实现这一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全面进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同时,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攻坚克难的伟大斗争,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上进行伟大创造,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成就,这必将使得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8]。正在“强起来”的事实必将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生产力革命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