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路径探究

2022-02-17彭一鸣

关键词:经济体制所有制市场经济

彭一鸣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361005)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为优渥的经济条件。在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还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堵点,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还要引入高效的市场竞争机制,解决好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企业恶性垄断和不良竞争问题,将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负外部性和权力寻租、行政性垄断等负面效应逐步消除,从而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时代的完善成熟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作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的新论断。这一论断实现了所有制、分配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有机统一,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完善成熟。具体来说,该论断密切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结构之间的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成熟通过这些加深的联系和其体制效能得以体现。

首先,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的关系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充分保证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属性,指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人民性方向。完善的多元所有制更加畅通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为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充满活力的多元市场主体,繁荣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利用市场机制筛选出最具价值的生产投资经营领域和环节,通过所有制将生产资料转化成归属明晰的商品和服务,提升生产力并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借由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所有制改革是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能够促进所有制种类和形式多元化,丰富产权种类则有助于形成中国特色的产权制度,推进经济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其次,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分配制的联系来看,分配制始终按经济体制的需要变革。要素市场化改革在分配方式上直接体现为生产要素按市场贡献分配。但追求经济效率的市场机制承认社会分配不公,可能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和固化,加大贫富差距,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则可有效防止市场经济带来过高的基尼系数,确保市场经济始终沿着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经济轨道运行。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者兼具的统一体,通过这四个环节,将生产资料转化成物质财富,资本在此不断流通和循环,为社会多元分配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积累,使市场化分配变为现实,大大拓展了分配制度中多种要素分配的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早在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就确立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二者同经济体制的联系加深会缩短彼此间的制度距离,从而放大制度效能,实现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深度优化,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些阻碍,主要体现在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凸显,市场经济科技贡献率不高,收入分配和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等方面。究其根源,我国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主题还有距离,其原因在于经济尚未成功转轨,以规模化生产、现代化生产力和高级多元交换手段为主要特征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还在路上。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上发力,不断释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在经济实践中将其转化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效能。

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基本经济制度意义重大,实现了重要制度向基本制度的飞跃,造就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经济体制效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的运行场域,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内在有机统一,这正是“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生动注解。所有制保障社会生产顺利畅通,分配确保财富收入相对公平,为持续提高生产力创造有利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目的在于改进政府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和服务职能,清除影响市场机制自由发挥的障碍,同时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社会要素资源依照价格等市场信号快速有序流入高收益部门和产业、提高规模化收益并推动经济顺利转轨和产业迭代升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属于重要制度范畴,是内含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更高标准的市场体系、现代化企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多种制度要素的系统复合体,具有鲜明的制度属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石,是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核心支柱,重要经济制度在经济制度中也占据很高的地位,对经济发展很关键,但对经济发展的加持力度相对有限,难以适应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引领新常态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将其具有的制度属性明确化,将其重要制度优势转化为基本经济制度优势的体现,有利于其在决定稀缺资源高效配置和拉动生产力进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基本经济制度是其被生产关系高度认可的生动说明,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加速要素、商品和服务的循环流通,又能利用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为民生持续改善托底加码,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架起“畅通之桥”,是新时代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造为收入和财富充分共享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现实依托。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新时代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3],站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地位,同时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过程中完善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是一定经济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不同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特征,彰显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本质区别”[4],经济体制进入基本经济制度将加速生产方式的更新升级。因此,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其基本经济制度地位,在制度层面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所有制、分配制度变化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现代化层面,积极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以推进经济体顺利转轨。

二、推进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框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由于刚提出不久,制度体系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定型。我国提出的新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三个模块——所有制、分配制和经济体制,不是孤立静止的三个要素,而是相互联系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中的经济元素。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均存在着紧密联系,决定了每个要素都会彼此作用、互相影响。因此,完善经济体制要坚持以系统的方法整体推进。具体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者之间的适配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发挥所有制和分配制对经济体制的促进作用;二是三者各自的设计还不完善,需要在互相联系中改革完善;三是包含经济体制在内的新基本经济制度尚未在我国经济领域各环节确立起来。以上三方面成为制度层面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拦路虎”,必须以推进基本经济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来完善经济体制的制度框架。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自我完善、发展的科学制度体系,必须以生产力为导向提高经济制度的投入产出效益,从而释放制度威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5]制度成熟完善不仅在于制度内部各要素的完善成熟,也体现在制度体系内各要素系统性、协调性的提高。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建设会产生成本,因此制度设计要结合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合理设定,以确保制度制定成本和实施成本最小化,从而获取制度的最大收益。提高制度的投入产出比实际上是以满足生产力的现代化需求为导向,增加制度内所有制、分配制同经济体制联系的顺畅性,同时在三者的系统联系中推进其分别完善。从基本经济制度来看,制度成本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当经济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将会增加市场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对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不利于国家财富的持续有效增长。

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将着力点放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完善上。基本经济制度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不适合都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因此不仅要增强基本经济制度各要素对生产力的适配性,还要增强各要素间的适配性,将新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全国经济领域内确立下来。习近平指出:“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6]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本准则提高基本经济制度的投入产出比,使基本经济制度安排能满足生产力的现代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有力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加快基本经济制度在全国经济领域中确立的步伐。所有制结构保障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包容,从而为市场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分配方式促使市场相关利益主体关系更加协调保证社会和谐,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确保其创造更高经济产出,从而增加人民收入和财富。将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基本经济制度范畴,制度的系统性作用将激发新经济体制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生效能,为有效打破对外的路径依赖开辟道路。具体来说,在所有制层面,通过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进多元所有制改革和国家统一大市场内的产权变革,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的决定性动力下跑出加速度;在分配结构上,通过提高劳动者劳动收入夯实按劳分配主体地位,完善按要素分配模式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确保其行稳致远;在经济体制层面,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要素顺畅流动组合,实现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以更新升级社会物质财富生产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实践工程,离不开基本经济制度体系各要素间的紧密配合和有机耦合,三者有机配合能最大程度激发基本经济制度的系统优势,实现“1+1+1>3”的系统集成,最大限度转化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效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坚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通过所有制、分配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配合,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的改革完善走深走实。总之,要通过完善经济制度各要素以及密切结合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联系,协同推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次更加完善成熟,各组成要素充分体现人民性,从而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科学高效的制度指引和实践助力。

三、加快疏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堵点,推动经济体制完善畅通

“经济活动的本质是各生产要素在不同主体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7]超大市场规模与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中国畅通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优势。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离不开丰富且强大的市场,市场的强大集中体现为市场体系完善畅通、市场机制能够高效发挥机能。强大的市场需要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来实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将会不断扩大市场,加速生产要素流动,生产更多商品和服务,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因此,要在构建循环畅通的新发展格局中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格局是以扩大内需为抓手、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线的国内外经济双循环。市场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国经济角逐的关键倚仗。畅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是沟通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桥梁。因而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路径,要以畅通社会再生产过程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定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抽象的体制,而是具体的变化的历史的系统集合经济有机体,其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再生产过程的诸环节出现不畅时,市场经济体制也会遭遇完善过程中的“短路”。经济关系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广义上包含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经济制度是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经济体制也是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疏通经济体制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堵点,并打通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环节的有机联系,将有效激发社会经济有机体的活力。马克思认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学那种敷衍的表象的三段论法——“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全体由此结合在一起”[8]那样彼此割裂关系,而是一种“有机整体”。具体来说,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四者是统一的整体:“生产既支配着生产的对立规定上的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同时“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8],四个环节互相作用,推进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畅通循环。但目前,国内生产同其他环节依然不够紧密,具体体现在:首先,从生产与消费的联系上看,供给和需求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仍未实现,较低水平的生产力提供的商品、服务和制度供给无法满足我国消费者较高水平的需求;其次,分配与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分配领域存在的劳资矛盾使生产者的收入和财富无法完整反映生产成果,损害了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最后,从生产和交换的关联上看,交换是生产的产物,为实现高质量的生产而生,而交换方式的水平和交换手段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水平和生产力现代化程度,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和物流设施的不畅通也堵塞了社会化再生产。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畅通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挡必须通过畅通社会再生产来规避,顺畅的社会再生产是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顺畅的“吸尘器”,能够有效消除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遇到的堵点。与西方资本主义为追逐剩余价值而进行生产实践根本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丰富且全面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满足广大人民生活需要为价值旨向,带动更大规模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生产,打通经济循环的四个环节。具体来说,在生产方面,要在全面扩大内需的前提下深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高质量产品、服务和制度的供给,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动态平衡,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要坚守人民性;在分配方面,完善多种分配方式,做到效率与公平并举,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9];在交换方面,建设完善开放统一的要素市场和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畅通生产和消费的渠道,同时也要创造公开透明的市场交易环境;在消费方面,深入调查研究人民对美好生活期许的需要内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打造多元消费平台,牵引国内经济发展锚定平衡性和充分性,努力打通人民群众所向往的美好供需均衡的“最后一公里”。另外,注意坚守创新发展第一理念,将科技创新贯穿新发展格局全局,借力关键核心技术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科技创新畅通市场经济循环的指数效应,打造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充分发挥高效市场竞争机制,形成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传统古典经济学家们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体系,尤其以马歇尔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代表,开创了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的新思路,为自由竞争提供了理论架构。然而,完全竞争市场这种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现实市场经济交易中并不存在。因为现实市场交易不仅存在着关税、配额等多种贸易壁垒,还存在着各种寻租、垄断以及多种负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多数市场交易的现状,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扮演市场交易主体,其在繁荣市场的过程中离不开自由公平的竞争。

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存在着一些传统计划经济发展思维和对市场手段的利用不当,以及市场经济大潮下的逆全球化冲击的问题,这些问题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些风浪。首先,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市场经济发展期,但我国在经济领域中仍存留着一些政府对微观经济直接进行干预和对市场定位存在偏差的问题,导致市场机制未能完全发挥作用,微观经济领域仍存在着一定的行政性垄断。其次,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一些投机钻营、信息不对称和商家过分追求剩余价值等不良现象,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并对社会市场预期产生不良影响,亟须引入政府宏观调控。最后,“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鼓励强者而不怜悯弱者”[10],纯粹不加调控的市场竞争将会加剧垄断和贫富差距,市场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外溢性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被众多负外部性所占位,出现“鸠占鹊巢”的不良市场环境。

市场主体高效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为其提供了丰富而有力的佐证。从理论上来讲,商品生产者只认竞争权威,它是商品经济主体实现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经济体制的高质量体现在社会经济有机体自我完善和发展优势得到充分保障和发挥。要充分将竞争机制引入市场经济的各领域各方面,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序竞争氛围,高效升级生产方式、完善交换手段,最终推进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来讲,我国经济结构处于转型调整期,需要竞争机制的加速作用实现顺利转轨。竞争机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个社会经济有机体发挥内生动力、形成高质量经济体制的核心动力,有别于马克思主张的共产主义社会要消灭的那种受资本盘剥而造成的劳动者间的无序竞争和资本间的恶性竞争,这种竞争机制是政府参与调控的高效激励机制。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确立竞争‘中性论’的观点,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就是通过竞争的内在机制来实现的”[11],市场的竞争机制具备什么制度属性要看为谁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是基于人民群众的收入和财富增长而被引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概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是为人民服务的市场机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只靠竞争机制,而要靠市场和政府协调发力,激发高效竞争能量。真正实现市场竞争机制的高效性,不仅要引入竞争机制,更要完善它,使商品生产和价值交换具有公平性。同时,还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引导,确保竞争机制不流于表面,撕去潜在的“两张皮”。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借助经济体制这一路径得以实现,经济体制的高质量发展依然需要发挥竞争的激励作用,同时利用政府经济服务职能转变的契机放大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空间,避免滑向资本无序扩张和哈耶克所说的新自由主义和钱权交易产生大量租金的深谷。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将竞争机制贯穿进微观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将之前被扭曲的市场“平整化”,发挥各市场主体的比较优势,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以完备高质量的市场体系即完善开放统一的大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和逆全球化冲击下将出口有效转为内需,市场经济国内大循环充分带动国际大循环,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更加高效、更具竞争力。另一方面,从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来讲,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深化职能体系改革,逐步消除市场竞争领域的行政性垄断,同时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打击各种市场垄断、资本过度逐利无序扩张和不正当竞争乱象,完善并有效利用宏微观、结构性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质量发展和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构筑有序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秩序。

五、结语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决定了我国必须持续全面深化改革,以先进的生产关系推进现代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成为当代拉动生产力现代化的关键。本文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和完善路径,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理论研究和实践借鉴意义,旨在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水平发展提供参考。正如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的那样:“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12]经济体制对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支撑作用,只有结合中国实际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动态平衡。建立在现实基础上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社会主义,而中国独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恰好有力证明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所有制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