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珍贵的是心灵教育

2022-02-17风信子

中华魂 2022年2期
关键词:树洞成才资助

风信子

2021年年末,清华大学学生一篇《在树洞里》的文章传遍全网。作者用朴实的笔触,叙述了自己作为一名艰难困苦的貧困生,如何在大学里省吃俭用、勤工俭学、自食其力的同时还资助希望小学孩子的真实故事。他乐观从容地从贫困中走出来,没有一丝压抑哀怨,更没有一丝造势作秀。他只说自己曾被人点亮,也希望自己能够去照亮别人,希望自己的德行能配上所获得的一切。

读罢此文,感触颇深。在今天教育市场大整顿和校内外“双减”的大背景下,多少家长忧心忡忡,唯恐孩子学得太少,玩得太多,失去未来的竞争力。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大部分家长都铆足了劲,让孩子学这学那,唯独没有像重视分数一样重视孩子的心灵教育和心灵建设。

《在树洞里》,让我看到一颗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美好心灵。如果每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都像作者一样,以感恩的心灵去拥抱生活,以奋斗进取的态度去改善自己的处境,以回馈社会的行动去照亮更多的人前行,那么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必然是光明和灿烂,我们社会必然是充满温情和友善,我们的孩子也必然是充满了昂扬之气。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期望的未来、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初心吗?

在喧嚣浮华中养育孩子,有时候对一切不那么正常的现象都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且不说为孩子上一对一的辅导班豪掷几十万上百万,光是为孩子庆生举行的盛大聚会,其规模档次就一个比一个高,花费不菲同时也浪费惊人。但是,孩子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了吗?学会自食其力了吗?相反,大部分孩子可能更多地迷失在物质世界里,精神却得不到成长。

《在树洞里》,让我看到一个精神品格发育成熟和完善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自古寒门出俊才”。在贫困中体验艰辛和不易,但他不自怨自艾,会精打细算地用好每一分钱、吃好每一顿饭,会开心地寻找物美价廉的食堂美食,会努力地锻炼身体。他会给资助他的企业和基金会每年都手写一封长信,汇报自己的学业和成长。当他能够自食其力养活自己之后,便婉拒了企业家的善意,主动把助学金让给其他贫困学子。当他通过兼职有了稳定的收入后,没有报复性地消费,而是去资助希望小学的学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以自身经历与孩子们交流畅谈,给他们送去眼界和希望。

尽管他做的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点滴之间已经看出他人生的境界和格局非一般人可比。他的精神成长是健康和顺畅的,爱己与爱人、感恩与奉献、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他完美地将这些美好的德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相信他拥有的这些品质足以支撑和照耀他未来一生的路。

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但成为什么才、怎样才能成才?或许并没有想得那么清楚。很多家长所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奋力托举,投入金钱和资源,让孩子考上名校,这就是家长认为的成才,但往往却忽略了最核心最重要的心灵教育。培养一颗美好的心灵,拥有爱己和爱人的能力,这才是最值得追求的首要教育目标,这才是教育的初心,这才是培养了一个成功的人!

父母之心,为计深远。真正的智慧,是给予孩子一生成长的内在力量,让爱的清流浇灌孩子心田一生。心灵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父母之爱,舐犊情深,不计回报,它带给孩子信心和力量,给他最温暖的支撑,让他在任何处境中都能“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爱能让他能自我发动,自我磨砺,自我提升。心灵教育,就是善良的教育。爱不要那么狭隘和自私。孔子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有同理心和共情心,力所能及,关怀他人,关心社会,热爱国家,这才是有智慧的大爱。心灵教育,就是感恩的教育。让孩子明白,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地得到,没人欠你什么。“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感恩所拥有的,应用实际行动去回报。不必抱怨环境,做有价值的事,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

猜你喜欢

树洞成才资助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孔小空遇熊钻树洞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温暖的树洞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树洞取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