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延安精神 坚定历史自信

2022-02-17靳诺

中华魂 2022年2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中国化延安

靳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回顾我们党百年恢宏壮丽的奋斗历程,深刻阐述了党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精辟总结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历史经验,充分显示了我们党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历史自信。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而延安时期是百年党史教科书中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篇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从1935年10月到 1948年3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生活战斗近13年。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枣园的灯光、杨家岭的会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成熟到成熟、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光辉历程。13年的峥嵘岁月,孕育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顾延安时期党史,深刻阐述了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明确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当代青年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从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穿越时空的智慧力量,永葆历史自觉、勇挑历史担当、坚定历史自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原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来说,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延安时期,我们党经历了抗战开始时的敌强我弱、战略相持时的艰苦斗争、经济封锁下的恶劣环境,之所以能从挫折中逐步成熟、从低谷中走向高潮,就在于我们党深入总结了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深刻教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就在于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并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历史启示我们,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要有方向的引领;一个强大的政党,必须要有坚强的核心,这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提出“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当代青年身处“两个大局”相互交织、“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的重大节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要把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精神的支柱、成长进步的风帆,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把“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做党的事业接班人。

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发展道路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建党初期,受到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影响,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在抗战初期,错误思想依然存在,一度造成党内思想混乱。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又通过自上而下的整风运动,系统纠正了党内一度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外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历史启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标明了这一光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在中华文化中国精神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当代青年要自觉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掌握和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筑牢“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精神根基和思想底盘。

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重要文章,我们党在政权建设中实施“三三制”,实行减租减息、休养民力的惠民政策,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斗争。党的七大明确将“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入党章。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群众打成一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水乳交融;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赢得了人民群众义无反顾的支持,革命队伍更加兴旺。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依靠群众克服困难、战胜敌人,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打赢脱贫攻坚战上的“一个也不能少”,到新冠肺炎疫情中不惜一切代价守护人民健康,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历史启示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的一条历史经验,明确提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向人民群众学习, 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同人民一起奋斗、一起前进、一起梦想。

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时刻准备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在應对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中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们党依靠艰苦奋斗起家、依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可以说,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延安时期更是一部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践的壮丽史诗。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极端困苦的一段时期。面对层层封锁围困造成的经济困难,党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发展生产,自力更生”。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起以身作则,亲自躬行,与人民群众一起投身大生产运动。昔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用“延安作风”战胜“西安作风”,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本色和一贯精神风貌。

历史启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再次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当代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的谆谆教导,牢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道理,拒绝“躺平”,执着奋斗,追逐硬核,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都需要精神的滋养。延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广大青年学生要从党史学习中坚定信仰、汲取力量,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本文作者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中国化延安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三级延会提出延安精神进国企新举措
延安的故事
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