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上、向善,向蓝天诠释青春担当

2022-02-17中国气象局直属机关团委

中华魂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国气象局气溶胶气象

中国气象局直属机关团委

共青团中央公布2021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单中,中央和国家机关有4名青年获此荣誉,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缪育聪名列其中。

缪育聪长期致力于边界层与大气污染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年轻的缪育聪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中国气象局青年气象英才,入选了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荣获全国气象工作先进个人、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奖等荣誉。

缪育聪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的初心从未改变。

2010年,缪育聪进入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学习,师从刘树华教授,开展边界层气象方面的研究。2012年末,北京的雾-霾天气成为舆论焦点,这坚定了缪育聪科研的方向和决心。2016年博士毕业后,他进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研究所工作,开展大气成分变化机理相关研究。

缪育聪曾有在国外访问学习的经历却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他依托雾-霾监测预报创新团队,主持和参与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聚焦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过程,努力探究重污染的气象成因和物理机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科研成果,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48篇,SCI总引超过1100次,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科技支撑。

多年来,缪育聪一直致力于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努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缪育聪基于环境气象资料对雄安的大气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并利用空气质量模型评估了区域输送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7月发表在《科学通报》上,为雄安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0年9月,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500天之际,缪育聪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论文《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历史同期气溶胶污染的高空环流特征研究》,系统分析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召开期间,当地历史同期的气象条件和气溶胶污染过程,并结合数值模式和天气学方法揭示高空环流及边界层结构的环境影响,为保障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的大气环境预测提供了帮助。

老家在福建的缪育聪,因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好奇心,与气象结缘。在气象科研工作中,他始终保持好奇心,摸着石头过河,格物穷理、不断探索。

京津冀地区靠山临海、城市化程度高,复杂的地表特征会影响气象条件和大气环境容量。为此,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缪育聪系统研究了地表过程的环境影响。在区域尺度上,城市地表的作用可以通过整体热力和动力系数来进行刻画;在城市微观尺度上,甚至连建筑物多变的形态都需要纳入考量。他开发了中尺度模式与计算流体力学模式的耦合模块,并揭示了山谷风、海陆风、城市化效应等对污染物扩散过程的影响。相关模型被成功应用于评估首都国际机场改建方案造成的风场影响,得到了华北空管局的高度认可,为机场的合理改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加工作后,在雾-霾监测预报创新团队的引领下,他不断开阔视野,从天气系统演变的新角度开展环境气象研究,与此前的研究互相补充,“天地一体”地阐明了京津冀地区气溶胶污染的气象成因。2020年11月,因“系统研究了高空环流与复杂下垫面对城市边界层结構及气溶胶污染的影响”,缪育聪荣获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缪育聪对蓝天的追逐以京津冀为起点,向全国逐渐铺开。

基于中国气象局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他反演计算了全国主要城市的边界层高度,揭示了边界层对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盆地等典型污染地区的环境影响,填补了多地缺乏长期边界层高度观测的空白,为不同地区针对性防治气溶胶污染提供了支撑。

缪育聪在不断提高个人科研能力的同时,非常重视气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团队建设,联合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并为基层气象工作者讲授环境气象课程。作为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专委会的成员,他积极推动环境气象领域的学术交流。

初心所向、使命必达,缪育聪将永葆好奇之心,追风逐云、向上攀登,在蓝天下追逐,努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气象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气象
气象树
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还能开窗通风吗
气溶胶传播病毒概率有多大
文章有象
气溶胶科学
走进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