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好人文化”形成“森林效应”

2022-02-17长深

中华魂 2022年2期
关键词:凡人贵在助人

长深

“他们的事迹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奖和提名奖的江苏10人团载誉归来,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江海大地刮起一股见贤思齐之风。

一个地方出现一两个道德模范并不难,难的是有多个群体;一个地方偶尔出现个把助人为乐的好人也不难,难的是凡人善举渐成风气。鲁迅先生说得好:“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凡人善举由个体变成群体,助人为乐既是外在要求又是社会自觉,才能真实体现一个地方的文明高度。令人欣喜的是,好人文化的弘扬,不断推进南通文明高度:做好事不留名的“莫文隋”,从一个变成一群,成为闻名全国的精神文明“南通现象”;江海志愿者从最初的34人,发展到上百万人;爱心邮路由1条发展到600多条,文明新风共一城,把江海大地装点得星光灿烂。

“森林效应”不是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是个借光发光、见贤思齐、精心培育的过程。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既需要个体道德修养,更需要加强制度和机制保障,在道德教育、制度安排等多个层面形成合力。为了使助人為乐、凡人善举经常化、制度化,南通市摸索了“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做法,以培育、选树、推广道德建设典型为抓手,以凡人善举的先进典型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全市“文明新风典型”、“文明百佳”评比连续40年;“濠滨夏夜”群众文化活动近40年不间断;创建“无红包医院”得到中宣部的首肯:“贵在坚持,贵在积累,贵在建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海安教师支教群体,到南通医学院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从“高节卓不群”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到美了沙滩白了头的“绿化愚公”郭中良,凡人善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生活在这座城,随时可以触摸到一种温暖的文化潜质。如春风、如清泉、如繁星、如暖阳,孕育并积淀成激浊扬清、尚德崇善的“城市魂”。

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让乐善者有善举之能。南通市将救助常识和救助技能纳入教育体系,作为中小学、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的必修课程;将普及救助常识和技能列为公共服务之一,加强面向大众的培训和宣传;建立分类教育和培训体系,凡进入志愿者、义工网络组织人员,1至2年定期进行分门别类的技能培训和岗位竞赛,特别是提高应急、危险状况下的施救本领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施救成本,提高施救效率。

要完善立法和保护体系,让凡人善举行稳致远。制度安排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宣传表彰,让道德模范成为当地“最亮的星”,树立学习榜样;一方面通过制度保护,让做事的人无后顾之忧。在完善奖惩机制上,南通市政府加大了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社会捐助和慈善机构积极参与,进一步扩大见义勇为基金规模,不断提高物质奖励标准,加大对助人为乐者及其亲属的资助力度。 助人者因见义勇为遭遇法律纠纷时,政府则指定相关部门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在照顾弱势群体上,南通首创的养老失能保险,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多次被央视等主流媒体宣传推广。在对道德模范和凡人善举的保护上,制定了《助人行为保护条例》,使助人者不会在紧急情况下施救反成被告,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必要时由政府承担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而带来的无法预知的后果。同时加大了对被救人诬陷救人者的惩处力度,确认发生诬陷行为的,不但要记入个人不诚信记录,而且要视情节依法给予相应惩处。

让制度安排托起凡人善举,让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蔚成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凡人贵在助人
高效课堂贵在“精”
你是凡人,亦是英雄
暴雨中的凡人英雄
助人为乐的事
助人无需等待
助人为乐
问题经典,贵在创新
不要迷恋神,神也是凡人
贵在坚持
助人会降低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