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心理课上的小插曲

2022-02-16常利圆

中学生博览 2022年24期
关键词:理智讲台心理

常利圆,应用心理硕士,中学一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生涯规划师,石家庄润德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本刊特约心理辅导老师。曾获石家庄市青年教师心理素质大赛一等奖,曾受邀担任河北广播高考心理调适节目嘉宾,在心理健康类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写在前面: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身心发展迅速但不够稳定。一件小事或者一句话,可能就会激发他们剧烈的情绪,加上不够理智,无法很好地控制情绪,极易导致人际关系的摩擦和冲突。本文以课堂上一次偶然的争论为例,帮助同学们学会控制情绪,理智思考,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争论声打乱课堂

某个周二的下午,心理课堂已经过了大半,正值分享感受环节,小正、小和两位同学针锋相对的争论声打乱了正常的节奏。

我赶忙走近,“发生了什么事?”

“老师,小和拿我的纸乱写乱画,不还我!”小正先开口了。

话音刚落,小和就说:“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是你的?”

“这就是我的!”

“哪儿写你名儿了?”

“写没写名儿也是我的纸,大家都知道,反正不是你的。”

“不是你的,我从讲台桌底下捡到的。”

……

又陷入了争论当中。

以往,我可能直接以扰乱课堂纪律为由,“各打50 大板,下课请进办公室喝茶”。然而两人的矛盾不一定能够解决,何不趁此机会就地取材,现场调解呢?

于是我迅速组织好语言,郑重地告诉同学们,“接下来的时间,同学们和我都是‘审判员’,我们一起来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帮助两位同学化解矛盾。”

同学们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有的是好奇,看心理老师是不是跟别的老师一样,使用老套的处理方式;更多的纯粹就是看热闹的,像是在看一场比赛,看到底是谁对谁错;也有的带着一丝怀疑,似乎在说老师能把这个事情处理好吗……

一起探求真相

我首先向两位当事人的同桌求助。两位同桌支支吾吾,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可见,同学们对这些小事儿已经见怪不怪了。孰不知,小事处理不当会引发更大的矛盾沖突。

怎么办呢?在这一筹莫展之际,有个同学挺身而出,举起了手,说:“老师,我清楚整个过程。”

在小观同学的描述中,事情的全貌慢慢浮出水面:

刚上课不久,坐在后排的小正就发现小和手里拿着的那张纸是自己前几天丢的。小正坚称这就是自己的纸,让小和归还。但小和以“我捡的”为由不还。小正认为小和捡到不还,还乱写乱画,说话态度也不好,简直“罪加一等”。小和认为那张纸掉在讲台桌下好几天了,已经破烂不堪了,以为没人要才捡回来的,在上边画了几笔怎么就“罪孽深重”了,小正咄咄逼人实在让人受不了。一来二去两人就吵起来了。

有了这位同学的参与,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同学也都参与进来。

A同学率先发言:“老师,我认为小和的做法不恰当,即便在讲台桌底下,但总归不是自己的,不该捡。”

这时有一些同学附议着点了点头。

小和显然不认同,仍然坚持:“在桌子底下,而且都烂了。我以为没人要才捡回来的。”

当然,也有认为小正做法不妥当的。

B同学表示:“不就是一张纸吗?很多时候都借给同学呢!我觉得没必要那么在乎,别那么小气。”

也有不少同学附议:“是呢,就当送给他了,大方一点儿!”

“而且本来就是丢了的东西,别人不知道是谁的也很正常。”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真相”的背后

这时,有同学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万一那张纸对小正来说特别重要呢,不然怎么会这么介意”。一时间大家的目光都转向小正。

“老师,这张纸也没什么特殊意义,要不要也无所谓了。但是小和必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跟我道歉。”小正义正词严地说。

这下更搞得大家一头雾水。不少同学窃窃私语,“既然就是一张普通的草稿纸,怎么还要求人家必须道歉呢?”

这时小正情绪明显有些激动,眼神也变得犀利起来,“他骂我!”

情况急转直下。如果说刚才看向小正同学的目光是不解、不屑,那此刻它们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齐刷刷地转向小和,“捡了别人的东西不还,还骂人,岂有此理。”

此时小和也一脸委屈,转过头冲着小正怒气冲冲地说:“你凭什么说我偷东西,本来就是我捡的!”说到偷东西的时候,他的眼泪似乎要夺眶而出。

顿时班里安静得出奇,大概都沉浸在惊讶当中。片刻过后,讨论更加热烈了。

“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说别人是小偷啊!”“再说了,都烂成那样了,谁稀罕偷那么一张纸啊!”……

就事论事,理智发言

见状,我郑重地跟同学们说:

“既然了解了事实的全部过程,大家现在有什么想法和感受?”鼓励大家发言的同时,提醒同学们就事论事,为自己的发言负责。

激烈的讨论过后,C 同学率先发言:“老师,我们组一致认为双方都有错,首先小正不该说小和是‘小偷’,这不是给别人贴标签嘛,如果别人误以为真,那小和以后在班里还怎么混啊?其次,小和同学也得明白,既然东西是对方的,那就还回去。别管是通过哪种途径得来的,都不能直接处置这个东西。”

D 同学:“我们同意上一组的观点,两人都有错。不能光让小和道歉,小正也得道歉。”

E 同学:“老师,我发现很多时候人们吵架都是因为脾气上来了,胡乱说一通,但其实根本不解决问题。”

……

我转向两位当事人,“大家的说法你们认同吗?”他们点了点头。“那你们此时此刻有什么想说的,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小正:“我没把自己的东西看管好。跟他要的时候态度有点儿不好。”

小和:“以后无论再看见什么,只要不是我的,肯定不捡了。”

显然还有更重要的没有说。于是我又引导,“嗯,说得都挺好,只有这些吗?再想想。”

小正:“我不该说对方是小偷。不理智。”

小和:“我也不应该说脏话。太冲动了。”

最终,两位分别为自己不当的行为向对方道了歉,同时也意识到了稳定的情绪和理智的大脑才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心灵的影响

时隔很久之后,班上超过一半的同学对那次课堂的小插曲做出了反馈,“本来以为心理老师会像其他老师那样把两个人都训一顿,但是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分析,最终效果出奇地好。”“凡事都要理智分析。”“吵架真的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是先稳定情绪最重要。”……

我再一次意识到,凡事无小事,心理课堂不是说教,而是生成的,鼓励同学们参与进来,积极思考,他们才能收获成长。有了这次特殊的经验,我更加有勇气处理好课堂上的意外事件,更加有信心做一个点燃学生热情、浸润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好老师。

特约编审/武金红

猜你喜欢

理智讲台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失眠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爱在讲台
心理感受
讲台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解读服装造型中蕴含的情感与理智
青春有梦理智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