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留日学生毕业纪念册《鸿迹帖》的整理与研究

2022-02-16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预科师范留学生

孙 倩

(河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 清政府开始派遣留学生东渡日本学习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 我国迅速出现了留学日本的热潮。 对于晚清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的研究, 《鸿迹帖》是可供参考的珍贵史料。 目前, 关于晚清中国留学生的研究成果虽然较为丰硕, 但是, 针对《鸿迹帖》的研究尚有很大空间, 特别是对该史料的全面整理与研究, 以及对挥毫者的调查与留墨的释读都有待深入开展。 该史料在中国人赴日留学史和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并且在对留学生的思想和行动的研究上也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 《鸿迹帖》的由来

首先, 《早稻田大学百年史》对《鸿迹帖》有如下说明: “今日, 时值预科学生毕业之际, 学校征集毕业生之诗词书画, 并将其收录成册, 名曰《鸿迹帖》, 保存于本校图书馆。”[1]此外, 早稻田大学教授实藤惠秀对《鸿迹帖》有如下描述: “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的学生毕业之时, 校方特意准备了纸张, 希望毕业生挥毫留念, 字画均可。 于是共收录7册, 名曰《鸿迹帖》。 每册长约42厘米, 宽约30厘米, 是一套非常精美的纪念册。”[2]

由此可知, 《鸿迹帖》是7本制作精良的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册, “鸿迹帖”三字出自晚清中国外交家钱恂的提议。 1906年6月4日, 钱恂在回复早稻田大学教授青柳笃恒的书信中这样写道: “启者。 前日委命书名, 迟迟为罪。 今拟四字请酌稻泥鸿爪。 苏东坡诗中本有雪泥鸿爪字, 言鸿爪印於泥中, 后人用为留记念之意。 今用稻泥鸿爪四字, 聊存早稻田之意, 未知有当雅属否, 敬请青柳先生台安。”[3]

钱恂本人在《鸿迹帖》中也有留墨, 其曰: “溯自丁酉之岁, 恂首发我国人宜留学日本之说。 翌岁戊戌, 始浙江次湖北又次江南, 相继派遣留学生于东, 恂皆预闻其事。 陆军之外, 入学于早稻田者为多。 恂又赠家藏书籍三千余册于早稻田图书馆, 故关系尤密切。 迄乎今兹留学之数日以增, 早稻田更宏开舍宇以收容之。 留学诸君获益愈多, 则创为留学之说之人意亦更慰。 但愿世上有真是非、 真评判, 则数十年后感念日本教育, 感念早稻田学校者, 当不乏人, 即追念鄙人者亦不乏人也。 是恂所企望而不能已于怀者也。 今因早稻田校出纸, 俾在校数百人以书绘留纪念, 亦旁及于恂。 恂谨志数语, 以表留学日本所自始。 书既毕, 慨念久之。”[4]

此外, 《鸿迹帖》的征稿启事曾刊登于《早稻田学报》。 其内容为: “学生诸君, 预科卒业将在指顾之间。 尔后有递进本部本科者, 有转入专门部者, 各人不同路也。 窃惟诸君远来求学, 毕业返国后, 于政治、 于教育、 于实业, 为国家出力效劳一也。 本部为保留纪念起见, 趁此诸君预科毕业之机, 拟订务请诸君存留笔墨与诸君履历一并装钉成册, 名‘稻泥鸿爪’, 永远保藏。 诗文字画不拘。 本部另有用纸, 从阳历本月十六日起, 各自抵事务所取去, 至阳历七月廿日为止挥毫缴付。 是望特此布闻。”[5]

二、 《鸿迹帖》的挥毫者

据统计, 《鸿迹帖》一共收录了278人的作品。 具体如表1所示, 第一册21人, 第二册53人, 第三册22人, 第四册94人, 第五册64人, 第六册4人, 第七册20人。

表1 挥毫者人数

表2 挥毫者身份

另外, 关于挥毫者的身份如表2所示, 挥毫者并非全部来自留学生。 其中, 第一册收录了晚清外交官(钱恂、 杨枢等)、 地方教育官员(吴鲁、 叶尔恺等)的留墨。 第三册收录了22名进士的笔墨。 除余炳文为1895年进士之外[6], 剩余21人均为1903年进士出身[7]。 第六册则收录了溥伦、 载振、 溥侗、 达寿4名皇族、 翰林的留墨。 据资料记载, 1906年9月28日, 中国各省提学使到日本考察学务期间, 一行30余人访问早稻田大学[8]。 所示名单中, 江西提学使汪诒书、 广西提学使李翰芬、 湖北提学使黄绍箕、 江宁提学使陈伯陶、 新疆提学使杜彤、 甘肃提学使陈曾佑、 吉林提学使吴鲁、 云南提学使叶尔恺等地方教育官员均在《鸿迹帖》中留下笔墨。 上述4名皇族、 翰林均有访问早稻田大学的经历, 分别为: 1907年12月10日, 溥伦访问早稻田大学; 1908年5月26日, 达寿到访; 1909年7月4日, 载振到访; 1910年4月2日, 溥侗到访。 由此可见晚清中国同日本保持着密切的交流, 皇族、 官员、 进士纷纷出访日本考察学习, 体现出国内精英阶层迫切希望一改国家之困局的决心。

此外, 第二、 四、 五、 七册, 则是由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预科和师范本科毕业生所著。 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是晚清早稻田大学为中国留学生特设的教育机构。 其中设置预科(1年制)、 师范本科(2年制)、 特别预备科(1年制)、 普通科(3年制)、 研究科(1年制)。

1905年4月28日, 早稻田大学学监高田早苗和同大学中文教师青柳笃恒一行由日本长崎乘船来到中国, 途经上海、 福州、 杭州、 苏州、 武汉、 南京、 北京、 天津、 大连、 旅顺等地, 和各地有识之士进行广泛交流, 听取相关人士关于留学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于6月15日返回日本[9]。

早稻田大学根据赴中国实地考察的结果, 结合张之洞等晚清官员的意见, 经过综合考量, 决定创立清国留学生部, 以培养师范类人才为主要目标, 并确立长期教育方针[10]。 当时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教育, 日本各教育机构普遍实行速成教育方针, 学生往往只需通过一年半载的留学生活便可衣锦还乡。 而早稻田大学负责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教师青柳笃恒指出速成教育的不足, 青柳认为速成教育看似节省了时间, 但由于学制过短学生对知识理解难以透彻, 实际效果是欲速则不达。 学生回国后仍旧不能独立开展治学、 教学等教育活动, 难以肩负国民教育的重任[11]。 因此, 长期教育方针相对当时盛行的速成教育来说, 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

1905年9月11日, 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正式成立。 1906年7月20日, 第一届预科生327人毕业, 同年9月招收预科第一届毕业生成立两年制师范本科, 师范本科下设物理化学科、 博物学科、 教育及历史地理科。 对于志向不在师范科的预科毕业生, 可选择升学进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学习政治、 法律、 理财、 商业等各科。 另对有计划进入大学本科学习的预科毕业生还可选择1年制的特别预备科补习英语和日语, 之后经由高等预科进入早稻田大学大学部学习。 1907年9月, 随着中国教育政策的转变, 清国留学生部停止招收预科、 师范科、 特别预备科新生, 成立3年制普通科。 1908年7月12日, 清国留学生部第一届师范科本科生184人毕业。 同年9月, 为第一届师范本科毕业生而特设的1年制研究科成立, 普通科停止招生。 1909年7月12日, 清国留学生部送出最后一届师范本科生与研究科学生。 1910年7月5日, 随着最后一届普通科学生毕业, 早稻田大学根据留学教育形势的转变, 决定关闭清国留学生部[12]。 据不完全统计, 清国留学生部年度在籍学生人数为1907年850人, 1908年394人, 1909年242人[13]。清国留学生部是应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而短期设置的时代性产物, 之后, 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教育转变为和日本学生在相同的制度下、 相同的学年内完成学业[14]。 这也更加体现出教育的持续性、 公平性和平等性。

通过上述清国留学生部的教学理念和办学历史可知早稻田大学对中国留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视, 除特设清国留学生部这个独立教学单位之外, 还根据留学生的升学需求差异, 详细制定了清国留学生部部内的升学流程, 以及面向早稻田大学校内其他学院(专科、 本科)的升学途径和方式。 因此, 早稻田大学自1899年开始接收中国留学生起, 至1910年十余年的时间内得以招收包括李大钊、 陈独秀、 宋教仁、 廖仲恺、 彭湃、 林长民、 唐宝锷、 陈溥贤、 李士伟等杰出人才在内的约2000名中国留学生[15]。 从1907年在日本众多的教育机构或高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的在籍人数统计来看, 其规模是排名前三位的。

三、 《鸿迹帖》收录的作品

关于《鸿迹帖》的留墨, 将从作品的篇幅、 种类、 创作时间上进行分类整理。

挥墨之篇幅, 无论是皇族、 官员, 还是留学生均为1—3页。 挥墨之种类涉及诗词书画。 留墨内容可以分为自作诗词和引用名篇两种形式, 其中以自作诗词居多, 所引佳作多出自陶渊明、 杜甫、 苏轼、 张之洞、 梁启超、 黄遵宪等古代诗人及近代名人名篇。 在留学生留墨中, 大多为自创诗文或书画, 短文如“文明前驱”(第二册玙欣禾)、 “东亚一家”(第二册刘德昭)、 “黄强是赖”(第四册林任舆)等寥寥数字。 长文如《留学日本序》(第四册蓝鼎中)、 《稻泥鸿爪自记》《大隈伯肖像赞》《七夕感词》《下宿屋铭 仿刘禹锡陋室铭》(第五册汪翔)等作品洋洋数页。 诗歌如第二册林楷所作七绝《东渡舟中偶作》、 《旅馆偶作》、 《送徐允中回国》(一)(二), 第四册汤增璧所作七绝、 七律、 古体诗。 画作如第二册郑宾挥笔留下莲花之姿, 配文“不受尘埃侵半点, 芬芳自在水中央”; 第四册黄绍枢留下兰花之态, 配文“不随众卉争颜色, 一点芳世有异香”; 第四册潘学海留下竹之作, 配文“疆圉协洽秋九月绘于紫山房”。 书画中多出现莲、 兰、 竹等代表君子品性的植物。 总体说来, 其留墨情感丰富, 饱含思乡、 忧国、 爱国、 报国的家国情怀。

另外, 各册作品的落款时间如表3所示, 其写法多种多样。 由此可以看出, 留学生受到了中国文化、 日本文化、 西方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还可看出, 他们对异国文化的接受, 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此外, 落款时间的跨度为1906年至1910年, 此时期正是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招生办学期间。

表3 创作时间

上述通过对《鸿迹帖》的由来、 挥毫者、 收录作品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结论归纳如下: 一是关于《鸿迹帖》挥毫者的人数。 通过统计, 得出挥毫者的总人数为278人。 二是关于《鸿迹帖》挥毫者的身份。 虽然《早稻田大学百年史》和《中国人早大留学小史》对挥毫者身份有所描述, 但不够全面。 通过梳理, 《鸿迹帖》并非只收录了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预科生的毕业留言, 还收录了同样来自该部的师范本科毕业生以及晚清皇族、 官员、 进士等人士的留墨。 全套七册中, 第二、 四、 五、 七册收录中国留学生的毕业留言, 第一、 三、 六册收录晚清官员、 进士及皇族留墨。 三是关于《鸿迹帖》收录的作品。 《鸿迹帖》留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诗词书画均有涉及, 主要分为个人创作与引用名篇两类。 作品情感丰富, 饱含家国情怀、 民族复兴之志。 今后的课题将会以挥毫者和留墨为中心, 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猜你喜欢

预科师范留学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跟踪导练(二)(6)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