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定位

2022-02-16王树荫

东南学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王树荫 王 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确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坐标定位,是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伟业、明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要意义、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②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4页。所谓大历史观,指的是从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段来认识和分析问题,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维度,其实质是强调用联系、发展、辩证、整体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深入探究问题的历史根源、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就是这样一种大历史观。对历史的高度重视,是大历史观的基础。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定位和时代坐标,就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大历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从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探索史和人类社会文明史的长河中予以科学定位,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增强历史自信,继续书写新时代更加绚丽的华章。

一、从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定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革命、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了救亡图存、翻身解放,中国人民不断奋起反抗,但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运动,还是封建阶级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无论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还是西方资本主义方案,都无法挽救中国。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新的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一声呐喊,唤起了新的阶级——中国工人阶级;嘉兴南湖一叶红船,孕育了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页。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80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的百余年,中国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前80年,列强入侵,割地赔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社会充斥着贫穷落后、苦难彷徨;后百余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断变为现实。前后两个时段的鲜明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历史结论:“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6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

中国真正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是在鸦片战争爆发50多年后才正式开始的。“从鸦片战争以来,各个革命发展阶段各有若干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共产党出现以前及其以后。”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9页。在中国共产党出现以前,主要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但这一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新的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所窃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暴露无遗,他们无法承担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重任。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真正的、彻底的革命力量来领导。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成功开启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开始展现革命的力量,代替资产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从此,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而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范畴。但此时的中国工人运动尚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组织指挥,处于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状态,尚未凝聚起民主革命的磅礴伟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真正发挥出主动精神和强大力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性质,分清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确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步骤,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动力,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目标和纲领,最终建立了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使得中华民族重新独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重新获得了自由。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今天的中华民族愈加独立、自信、自强,中国人民愈加自由、自尊,享受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自由与幸福。

(二)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开始从被动转向主动

从器物之学到科技之学,从制度之学到思想之学,中国早期的先进爱国人士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武器——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开始从被动走向主动。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思想始终是不自由的,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和限制。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经封建社会2000多年,人民的思想意识始终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束缚,尤其是受到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大权力的压迫最甚,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鸦片战争之后,不仅中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受到帝国主义、官僚主义等新势力的压迫,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因为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而逐渐黯淡,这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压迫。1915年,新文化运动高举起“德先生”“赛先生”的旗帜,然而这只是西方式的民主和自由,并不是真正的民主和自由。直到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才找到了实现民主和自由的有力武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不仅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伟大变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而且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繁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产业,并且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中国人民真正在精神上站起来了。

(三)中国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朝代几经变换,只是权力的交替,而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建立了一种崭新的、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场伟大的斗争,是社会制度和人的相互关系的一场大变动”。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7-268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再次深化了这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社会制度方面,不仅确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根本经济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而且形成了一个以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等13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在人的相互关系方面,由阶级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阶级等级关系变成了自由、平等、民主、友爱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要矛盾也不再是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业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更实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二、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史定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华民族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华民族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但中国在近代却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那时起,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就是要实现民族复兴,并为民族复兴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立足于国内外发展大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更完善的制度保证、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以百年奋斗的历史实践,迎来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没有任何自身的特殊利益,始终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反抗,都是少数人的、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工农大众为主力军,为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工农大众乃至全体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多数人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不是封建阶级般的后退者、空谈者,也不是资产阶级般的伪装者、妥协者,而是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革命者、奋进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就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要实现民族复兴,但是民族复兴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要改变旧中国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文化上受抑制的状态,建设一个政治自由、经济繁荣、文明进步的新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恢复了民族独立,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继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将民族复兴具体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目标,相继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两个阶段”等战略目标,不断推动民族复兴的现实进程。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中华文明的新辉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复兴,就没有民族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智慧结晶和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涵养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担负着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毛泽东强调:“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4页。在承继这一遗产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中华文化,重视挖掘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实现它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加强与世界优秀文化的交流,既汲取有益成果发展自身,同时也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真正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以文化复兴推动民族复兴。

(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出出版社2020年版,第13、225、53-54页。鸦片战争以来,各阶级的救亡运动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真正开启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出出版社2020年版,第13、225、53-54页。“这种能力不是自行产生的,而是在历史上生长起来的”。⑤《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正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既能与阶级敌人作斗争的能力,也能与人民内部矛盾作斗争的能力;既能进行革命战争的能力,也能进行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生产、社会管理和生态保护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党的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八大执政本领,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出出版社2020年版,第13、225、53-54页。在2020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讲话中提出了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7种能力。⑦《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1日。这些本领和能力正是在党的百年奋斗中练就和铸造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有力的武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人既练就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本领能力,也取得了实现民族复兴的阶段性成就,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裕,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而且,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实现民族复兴的秘密武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正式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三、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探索史定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一路高歌猛进,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面貌和历史进程。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进入低潮的艰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深沉的使命责任意识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高扬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66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引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引领着中国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在21世纪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而强大的生机活力。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发展显示科学理论魅力

西方理论界、史学界有一个所谓共识,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5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开始的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关键词是全球化和现代化,即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现代化。显然,这个结论和观点不符合世界历史发展事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孪生物,从资本主义的追求和向往产生那天起,社会主义的理想和目标也同时产生了。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出版《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就产生了。社会主义发展500多年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乌托邦》到《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共产党宣言》经过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东欧多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经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从低潮到崛起,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局面。由于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社会主义一开始并非主流,科学社会主义也没有立即获得人们的认可。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长达500多年的激烈斗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已经有力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世界上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人也越来越多。

(二)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相联系,成立之初即投身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寻求世界人民的共同解放。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真正汇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洪流中,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在其纲领和决议中强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国际性,从党员、党的工作等各方面支持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力量;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特殊的历史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并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相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突发巨变、转入低谷,中国顶住西方各种势力的叫嚣、嘲讽和压迫,坚定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在世界上坚守住社会主义阵地,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东方再现活力与辉煌,见证着“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和“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

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来自理论的真理性和制度的优越性。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因而有无限的生命力;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代表了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进步的阶级,因而有无限的发展潜力。19世纪以来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尤其是20世纪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东欧一大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形成了与资本主义阵营对垒的社会主义阵营,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但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不仅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危机,而且使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较量出现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4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就是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形态,因而“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②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9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三次飞跃“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63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代言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和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形成了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为主体,涉及13个方面55项具体制度的科学完备体系,为中国的改革、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1页。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胡锦涛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7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和成就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四、从人类社会文明史定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推动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如今,全球范围内的人们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④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命运,始终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45页。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大立场观点方法之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始终秉持“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理念,在解决中国自身问题的同时积极关注世界问题,既以直接的物资、人员等的参与为世界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行动、中国力量,也以中国自身问题的解决为世界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如今,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中国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断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也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格局。作为一种思想观念,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差不多同时产生;但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要比社会主义早了300多年。1581年,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即荷兰成立;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1922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世界上,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同时存在。17—19世纪,英美法德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直至今日仍然是世界主要的社会制度。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社会的新纪元,但最终走向了亡党亡国,导致社会主义面临生死抉择,世界上两种不同制度同时存在的局面受到挑战。在这一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擎旗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起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极大地振奋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制度在世界上继续同时存在并相互抗衡,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危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壮大社会主义阵营,推动“两极格局”形成,并成为“第三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搞扩张,不欺负别人,坚定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发声,推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推动世界政治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西方社会开启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但是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长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以西方现代化模式为选择,不仅没有实现现代化,反而陷入了发展困境。“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①《胡锦涛文选》第3卷,第174页。各国应该结合本国的具体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一条立足中国国情出发的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它既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也不同于苏联的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是建立在殖民掠夺、暴力战争和资本积累的基础上的,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追求正义的政党,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可能也不会选择西方模式。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3页。而苏联的现代化建立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上,最终暴露出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以苏为师”的同时也“以苏为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提出,要走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正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人类文明具有多种形态,本质上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可以分为原始文明、奴隶文明、封建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共产主义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共产主义文明,之所以被称为“新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和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双重超越,是以人民逻辑为指导,建立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是一种不搞掠夺称霸、强调“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促进共建共享、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文明形态。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整体趋势是不断向前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着眼人类发展大局,以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推动人类事业的发展,力求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正义的战争反抗非正义的战争,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的伟大胜利,保卫了国家安全,捍卫了民族尊严,也鼓舞了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正义战争,为他们反抗暴力侵略、获得民族自由解放注入精神力量,推动世界朝着和平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为破解人类社会发展困境、推动世界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性的机遇是可喜的,但全球性的问题也令人担忧。面对全球性的威胁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2020年初持续至今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都催促着我们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困难挑战,团结合作向前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向世界各国人民真诚呼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五、结 语

以大历史观来审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就是一部掌握历史主动、引领历史前进、创造历史伟业的历史。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会更艰巨,工作也更伟大,影响一定更加深远。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坚实基础、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丰厚滋养,必能把握和运用历史规律,坚定历史自信,必将“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中国也必将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