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医病理学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探索

2022-02-16唐剑频赵文勇许传超邝文健林汉光赖小平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法医学法医病理学

陈 锐,唐剑频,赵文勇,许传超,邝文健,林汉光,赖小平

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 广东 东莞 523808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3]。通过深刻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系列问题,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为当代青年指引方向的高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4-6]。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促使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实现三全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正是立德树人、三位一体的重要体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期培养出德医兼备的医学人才[7-9]。

法医学专业作为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10],对国家社会发展,特别是全面建成“法治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法医病理学是法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的变化及发展规律,目的是为暴力性案件的侦察或审判提供医学证据。法医学专业为刑侦技术、司法鉴定输送人才,处在司法源头,责任更是重大,不仅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理论扎实,技术过硬”[11],而且要长久保持一颗“公平正义”之心。因此,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就显得尤为重要[12]。

1 在法医病理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1 应对本科生人文精神欠缺的需要

目前,中国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学生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一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于人文教育不重视,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相对较少且种类单一,不少课程趋于形式化。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首先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多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面对各种外来思潮,缺乏批判的态度和准备,盲目推崇、跟风学习国外的各种思想文化,而忽视了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次,大学教育高度的专业化和不断增长的就业压力也是造成本科生人文精神欠缺的重要原因。

法医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养、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13-14]。广东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上述问题。例如,思政教育课程主要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负责,而后的三年基本是专业知识教育,思政教育相对薄弱。法医学专业本科生从大学三年级才开始系统地学习法医学专业课程,任务重、压力大,且真正开始面对未来的职业,难免出现思想上的波动,在这个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规划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也只有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加生动地、有血有肉地开展思政教育,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医学人文、科学精神、职业素养与担当等方面的培养。

1.2 法医病理学课程有丰富的思政素材

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是价值引领,作为授课教师,要有坚定的信仰,有担当、有情怀、全情投入,善于发掘与该专业教学相关的思政元素。科学文化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每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版块都有其特点,授课教师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深入充分的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联系思政教育元素,从新的角度审视这些知识内容,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掘思政素材,才能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在思想道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触动和感悟。

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基石,也是保证课堂高效运转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法医病理学是法医学的主干学科,中国古代法医学萌芽早,可追溯到战国时代。随着法医检案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法医病理学取得了中外法医学者公认的伟大成就,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另一方面,法医病理学研究与死亡相关的问题,是司法的重要环节,容易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涌现出了大量先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迹,利用这些教育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激励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立志成为对国家、民族、社会有用的人才。

2 法医病理学思政元素的融合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课程思政培训,组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采用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集体备课等方式,汇集法医病理学相关思政元素。

2.1 增强生命文化素养

生老病死是每个生命个体无法逾越的自然法则,法医病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伤、残、病、死的变化及发展规律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文化内容。从法医学角度阐述生命,引导学生敬畏、珍惜和尊重生命,以及了解与死亡相关的伦理知识,提升学生的生命文化素养:①在死亡学章节中,通过图片演示人生老病死的短暂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法医在揭示死亡真相的同时,也应努力为人类生命健康做贡献。②《礼记·问丧》中说,“三日而后殓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亦。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已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决断,以三日为之礼制也”,提示我们古人很早就对死亡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以及孝道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③在法医病理尸体解剖中,应教育学生注意法医伦理学问题,如不得谈笑打闹,应严肃认真解剖检验,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对于外阴检验后应做局部适当遮盖;尊重当地民风,如满足家属在解剖前瞻仰告慰遗体的要求等;解剖完后做好逝者全貌整复,切口缝合要紧密,颈胸部放置吸水毛巾等,避免颈胸腹部塌陷、组织液外溢等。④在猝死章节教学中,通过介绍与猝死相关的研究进展,鼓励学生今后利用法医的优势条件进行科学研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贡献。

2.2 增强文化自信

一门学科的发展史,往往是那些照耀史册的历代先贤志士,心系天下、公而忘私、殚精竭虑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才让文明的脚步姗姗向前。这样的历史足以让后人满怀敬仰、思绪万千,学习了解本学科发展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势必会由内而外地影响到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热情。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中国法医学史的学习,讲好由古至今的卓越的法医人物故事及案例。例如:1247年宋慈编写《洗冤集录》,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比西方《医师关系论》(1548 年,意大利费德罗)早351年;三国时代张举通过烧猪(动物实验),鉴别生前入火场烧死及死后焚尸的重要法医病理学问题,而在中世纪的欧洲,杀人后焚烧现场及焚尸的案件因检验方法落后而仍被称为“完美谋杀案”。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法医学先贤们的智慧,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其爱国热情。

2.3 增强制度自信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因此提高大学生制度自信能够促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及世界观。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外来文化,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同时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坚定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自主意识。在面对多元文化冲突时,理性地选择个人的价值目标,将自我实现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绑定在一起。

在讲授枪弹损伤的内容时,应该提前做好前期调研工作。近年来,美国频繁发生震惊世界的枪击案,受害者甚多。例如:2022年5月24日德克萨斯州乌瓦尔德市罗伯小学枪击案造成19名儿童和2名教师死亡;2007年4月16日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造成包括凶手在内的33人死亡,20余人受伤。众多枪击案中,有不少受害者是无辜的儿童和学生。在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比中国与西方(以美国为代表)在枪击案的案发率、检验方法及处理政策等方面的不同,揭露西方媒体的“双标”,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现象下的文化和制度差异,凸显中国优越的社会制度及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特别是制度自信)。

2.4 增强职业认同感

要想在专业课教学中讲好思政内容,授课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学术涵养之外,还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自己的认识,并且身体力行。对于一个行业或职业,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服务社会、崇尚科学精神,以及不畏艰难、投身科研事业就是最接地气的思政元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生困苦,法医学的发展也陷于停滞,没有完善的现代法医学体系。面对如此困境,以中国现代法医学奠基人林几为代表的老一辈法医学家在国外学成归来,创办法医学专业、开展法医学鉴定,经过几代法医人的努力拼搏,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法医学教育、科研和司法鉴定体系。林几于1924年在《北京晨报》发表《收归领事裁判权与法医学之关系》,振聋发聩;2003年SARS肆虐的危急关头,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法医学院王慧君参与完成了第一例SARS病例尸体解剖;2020年3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2个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刘良主持完成了中国首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在危难之时,这些法医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令人感动不已。通过讲述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及其在法医病理学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激励学生热爱科研并学习科学家们不辞辛劳、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增加其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3 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文件中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教学成果奖评审等,构建了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课程思政质量评价对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知识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课程思政评价的直接对象就是任课教师,课程思政质量的评价不同于传统专业课,不是简单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而是这些教学活动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评价内容更加抽象、评价难度也比较大。比如,学生通过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在专业知识吸收、理解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课程思政评价实际上也借用了传统教学测评的方法,但二者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评价的侧重点也不同。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方面的影响,不同于专业知识能在认知性、操作性的知识和能力方面讲授得清楚明白,方便以量化指标加以评判,因此在对课程思政质量进行评价时,特别是设置问卷时,要尽量体现出情境性、选择性等,提供易于理解的差异性选择。

此外,还应将教师所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纳入评价体系,优秀的学者未必是良师,思政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要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绝不简单。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研究,主动钻研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并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的思想层次,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思政理论要有深度,从学理上把理论讲透,同时要对思政元素进行合理“包装”,使其更加贴近学习、生活,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切实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教育研究者将从教学档案检查、教学过程监督、教学质量反馈三方面严格把控课程思政质量,以期建立完善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首先,检查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中除了专业教学目标,是否同时体现思政育人的目标,是否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其次,通过教师互评及教学督导,评价教学过程中思政案例是否自然融入专业课教学,根据法医病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在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增加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做到不“突兀”、不“刻意”;再次,法医病理学思政教学的效果评价,必须经得起学生的检验,可以通过线上无记名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接受度,对思政教学内容及讲授方式的认同感,以便进一步修改法医病理学课程体系。在评价体系中还需要重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及可持续发展,将教师获得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课题、发表的教学改革论文及参加高质量“课程思政”研修班获得的学时纳入评价体系。唯有通过深入研究及与高水平专家交流,才能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政要素,提炼共性规律,拓宽学术视野,提升课程设计创新能力,从而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矫正方向,探索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合理、高效的“思政元素”融合方法。

猜你喜欢

法医学法医病理学
虫虫法医
留学教育与近代法医学的建立
关于我国法医学人员培养制度的困境与改革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科学神探,真相即将揭开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腰椎外伤并椎体血管瘤法医学鉴定1例
个体年龄推断的法医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