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2022-02-16伍国胜朱邦晖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导师课题

伍国胜,朱邦晖,孙 瑜,2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烧伤外科;2.外科教研室, 上海 200433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尤其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得医学教育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临床诊疗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2014 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5年全面开启中国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新模式,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引入研究生培养,毕业生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即“四证合一”。该模式为培养应用型临床医师发挥了重要作用,优化了培养周期。然而,经过近六年的观察,大部分医学教育者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尽管临床能力得到提高,但科研能力较为薄弱,普遍存在“临床强,科研弱”的现象[1-2]。文章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思考,以期为同行有所借鉴。

1 导致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强,科研弱”的潜在因素

1.1 校院因素

由于校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对《意见》的理解不透彻,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着力点放在“临床”上,忽视了其科研能力的培养[3]。在研究生的三年学习深造过程中,管理部门重点考查其科室轮转情况,并设置阶段性的考核,以检验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此外,管理部门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规定研究生须完成33个月的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并且个别人员需要承担急诊工作和临床值班,因此科研工作时间大为缩短。在轮转期间,所在科室也只会关注研究生的临床工作情况。上述情况无形中使学校管理部门、一线教育者及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即专业型研究生只须掌握临床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塑造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够胜任医师工作即可,而科研工作不是培养内容。此外,研究生管理部门只重视对学生的检查,而忽视对导师的科研教学督促,没有形成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制度,缺乏双向监督机制[4]。

1.2 导师因素

研究生阶段是科研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导师的榜样作用和科研水平对研究生的影响很大[5]。由于学位类型的划分可能对导师遴选和配置的标准下降,错误地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不需要懂基础研究,因此配置的导师自身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不高,对学生的指导有限。青年导师科研素养不够高,缺乏积极探索和创新精神,科研面掌握不全,不能找到适合专业型研究生可以操作的课题项目。其次,部分导师的道德准则和责任感不高,不关注学生的临床和科研能力,将大量跑腿、报账的工作让学生做,占用学生的时间精力;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较长时间在轮转培训,导师没有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形成一种“放养”状态。最后,一些导师对自我要求不高,没有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对专业前沿知识的更新不及时,对自身教学理念不发展,不重视学科交叉研究[6]。现有科学研究发展迅猛,不断出现新的方法和手段,如高通量测序、大数据分析、类器官、3D打印等,导师如若不及时跟进前沿进展,就无法提升自己在研究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1.3 学生自身因素

多数研究生过度专注于“专业学位”的身份,片面认为科研不是读研期间的重点,应该将重心放在临床实践上,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近些年,由于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和外语水平偏低,在科研入门时便备受打击、丧失自信心,因此对科研产生抵触情绪,对科研培训和学术活动的参与不积极[7]。其次,由于疲于繁重的临床工作,专业型研究生对科研的主动性降低,缺乏对科研的求知欲。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长期在外轮转,缺乏导师的监督,自己又不主动向导师汇报工作,致使科研工作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为了能够顺利毕业,研究生对自身要求不高,在选题上避重就轻,只选择难度低、实验简单的课题,以应付毕业为标准。再者,由于刚从本科生转变研究生,不能适应研究生的学习模式,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单一,不会主动与周围人进行科研交流或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2 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提出至今仅六年多,其教育方式方法仍处在不断地摸索和改进中。针对此类型研究生“科研弱”的现象,已有各个专业的医学教育者提出了建议,但大部分都以理论指导为主[6,8-9]。在此,笔者将结合本团队多年的各个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经历,从具体实施方式上提出几点建议:

2.1 提高对科研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科学研究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习近平主席曾提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正如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所采取的防疫措施也是基于科学研究,只有科学研究才能最终帮助人类战胜病毒。现阶段,医学对于临床医师的要求不同以往,不仅要有医学实践能力,更要有科研能力,国家对于兼备临床与科研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越来越亟需[10]。因此,从研究生管理机构、导师到学生都要认识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只关注临床而缺少科研能力的训练。研究生的培养不能只是“本科”教育的重复延续,既然称之为研究生,那么不论属于何种培养类型,都不应该忽略“研究”二字,即经过该阶段的学习深造,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该教学团队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招入之初便向其灌输科研的重要性,培养其对科研的兴趣,并在后续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

2.2 合理的导师遴选和配置

导师是研究生科研的领路人,在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塑造中起到关键作用,导师的道德品行、专业学术能力、带教意识是遴选和配置的最基本要求[11]。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导师的遴选和配置应倾向于具有临床研究能力的导师,即承担临床研究课题和已发表过相当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章[12]。导师除了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外,还应具有较高的从临床工作中发掘科研思路的敏锐性,熟悉并且会设计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研究等常见临床研究。其次,导师所在科室应具备临床研究的平台,拥有临床研究相关的数据或生物样本,以供研究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2.3 针对性选择课题类型

正如文章反复提及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因大部分时间都在临床轮转培训,无大块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基础实验,因此不建议给该类型研究生选择涉及大量基础实验的课题。教学团队建议优先选择临床类研究,如:临床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临床标本的采集和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等。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先开展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并同时进行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在此过程中,研究生除了学会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之外,还学习掌握临床试验注册和伦理申请。笔者认为:如果有前期的样本积累,课题的开展将事半功倍;如若新开设一个研究方向,那么在课题设计时务必要论证其可操作性,比如是否能在学生在读期间纳入足够的样本量。当然,如果仅掌握前述临床类研究,对于今后成为研究型临床医师是不够的。不了解基础研究是什么,不清楚实验工具和方法(如蛋白的检测可采用Western blot或免疫组化染色等),对于今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会产生困难。以笔者的经验认为,可以借助团队每周的组会,通过学位型研究生的课题分享和交叉学习,以及必要时参与部分实验操作,以拓展自己的科研知识面。

2.4 给研究生的建议

研究生培养的主体是研究生,因此笔者认为科研能力的培养,重点还是研究生本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其特殊性,临床轮转时间长,而且第一学年的周末或者工作日晚间还必须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如政治、统计学、循证医学等,繁忙的工作和紧凑的学业固然辛苦,但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那么,在外部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如何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呢?

2.4.1变被动为主动

常规情况下,大部分研究生都是在导师的鞭策和压力下开展科研工作,草草完成课题内容,科研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锻炼。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不能时刻处在导师的监督下,更容易出现懈怠、拖延的现象。读研的几年时光转瞬即逝,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其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例如:研究生在高效完成导师布置的科研工作后,应主动寻求导师的指导;主动申请参与课题标书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提高写作能力,拓展科研思维,为个人课题的申报奠定基础。

2.4.2养成阅读文献的好习惯

文献阅读是科研这座大楼的地基,是所有科研活动的基础,是了解研究领域现况和发展动态的主要方式。张曼霞等[13]对国内7所高校的在读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阻碍研究生进行文献阅读的主要原因是研究生没有文献阅读习惯、英文阅读能力、沉迷于网络游戏、看电影、参加社团活动等,其中没有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制约其坚持文献阅读的主要因素。研究生自入学起就应该逐步培养阅读文献的习惯。阅读文献时可采用“中文到英文”“泛读到精读”的模式,利用日常工作中的碎片化时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献后做好标记,在学习时间进行精读。该教学团队的经验是在研究生第一学年入学时,便定下课题方向,要求研究生查阅并阅读与该研究方向相关的100篇文献,并且以高质量的SCI论文为主,同时借助思维导图或Excel表格做好笔记和归纳总结,形成1篇中文综述并发表。阅读时,要求研究生不能借助全文翻译软件,对不认识的专业单词可采用医学英文大字典或Google翻译,或者参考中文文献中的描述。在此过程中,研究生深入了解课题的背景知识和动态进展,通过文献检索熟练掌握Pubmed、Web of Science等检索工具和全文获取方式。不借助全文翻译工具,可帮助研究生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形成对科技论文文字描述的感觉,为今后撰写英文论文奠定基础。

2.4.3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自学

研究生的学习不应该是本科学习的简单延伸,一定要由“灌输”变为“虹吸”,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武汉大学宋保亮曾提及“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训练可能没有完美的条件,但你一定要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发展自己。”[14]在这个网络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汲取不能单一地从教师那里获得,网络上有各类科研内容可供学生学习,且大部分科研问题都能从网上找到答案,如微信公众号、知乎、简书等。即使是日常主要用于娱乐的视频网站(如哔哩哔哩、抖音),也有许多专业人士分享视频课程。对于暂时无可用数据又希望能通过具体研究锻炼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可以利用国内外的医学公共数据库开展大数据分析,如重症监护数据集Medi- cal information Mark for Intensive Care(MIMIC)、生物芯片数据GEO和TCGA等。值得称道的是,借助网络资源自学不受时空限制,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适用性很强。

2.4.4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是另一种了解前沿进展和获取科研思路的方式。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大到国际性学术会议、省部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专家讲座,小到开(结)题报告、读书报告会和课题组会。笔者的经验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年至少参加1~2次省部级以上的学术会议,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获得口头报告的机会,既展示了自己团队的科研成果,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日常的课题组会可以促使研究生对课题的进展进行整理总结,及时获得导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指导帮助,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使学术交流能力得到有效培训和提升。

3 结束语

由于培养模式的不同,科研能力弱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突出问题之一,主要由校院因素、导师因素、研究生自身因素所致。除了改善外部条件以外,作为培养的主体,研究生更应该从自身改变,包括在科研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养成阅读文献的好习惯,同时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等。在繁忙的临床科室轮转学习过程中,有效利用时间、空间,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为成为一名高层次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导师课题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