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老年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2-02-16陈海涛涂芊茜张文俊
陈海涛,涂芊茜,张文俊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老年医学科, 上海 200433
中国古代大医者,不仅医术“至精至微”,更是有着“仁人君子”的称呼[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单位越发重视年轻医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在德育教育上投入不够。当下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带来的医疗问题日渐突出,老年人独有的生理、心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医师在拥有高水平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有超乎寻常的耐心与同理心。而规范化培训阶段则是医师培养“德医”的关键时期。教育实践发现,住培医师在独自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时,其理想信念与核心价值往往会受到巨大挑战[3]。因此,文章通过挖掘老年医学科规培课程及临床案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住院医师建立临床问题与思政元素的内在联系,以实现课程思政对解决临床问题的促发效应,由此探索出思政元素融入老年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与途径。
1 思政元素融入规培教育的意义
在老年医学科规培的住院医师(以下简称规培生)需要面对老年患者特有的身心问题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这对其责任心、同理心及专业技能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该阶段融入思政元素于临床教育教学中,有其充分性,也有其必要性。
1.1 高校思政教育的延伸
为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现象,强化思政工作“主阵地”作用,在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共识[4]。而医学作为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科,其医者不仅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还要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正所谓“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基于此,医学院校通过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立德树人教育[5-6],而对于走出校园进入临床的规培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身处完全不同于大学校园的环境,其思想与行为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思政教育绝不仅仅属于“象牙塔”,同样适用于临床规培生的教育。而作为在老年医学科规培的医师,在面对老年人特有的身心问题时需要有更高的站位去对待医患关系[7]。因此,延伸思政教育对于规培生的价值引领意义重大。由于临床规培的教学活动大多是在患者床边展开,优化思政教育路径,着重挖掘病例资料和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以达到思政教育由校内向临床有效延伸的目的。
1.2 医术与医德教育的同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为高校厘清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内在联系指明了方向[8]。就临床规培生教育而言,即医术与医德的同向同行。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无论是在校生还是规培生,专业课程始终贯穿着医学人文情怀,正所谓“思政寓于课程”“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元素蕴含的思政价值内化于自身的道德品格,再进一步外化为积极向上的行为和习惯,最终表现为高尚的医德医风与持久的专业学习动力,医术与医德教育变为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9]:大医者,需具备“博极医源”的医术与“德福同源”的医德。“中国肝脏手术之父”吴孟超将“要把患者一个一个背过河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践行“患者至上”的价值观[10]。由此可见,医术与医德教育的同向同行在医师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
2 思政元素融入规培教育的路径
临床规培主要依托医院的实践教学,既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又强化对其思想道德素质和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老年医学科的诊治对象均为老年患者,应找准思政元素的主线,深入课程内部挖掘,科学运用思政元素,以实现规范化培训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2.1 挖掘病史启发思政
思政元素普遍蕴含于各类专业课程中,必须深入课程内部[11]进行挖掘。临床教学中是否能挖掘出体现思想价值与精神内涵的思政元素取决于以下两点:首先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的要求充分贯彻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其次必须结合课程实际,挖掘该知识体系中原本存在的、科学合理的思政元素。
各学科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专业教师要从整体的角度认识所属学科的知识逻辑关系,找准该学科所承载的思政元素主线,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与深度,挖掘其中的内涵并能提炼出对学生精神层面有影响的资源。以老年医学科规培教育为例,人卫版《老年医学》规培教材在以人体各大系统疾病来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突出了生理性衰老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老年医学与内科学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知识逻辑连接上始终以老龄因素为纽带,具体表现就是患者的病史丰富,与疾病发生的联系点较多。以此为角度,在挖掘过程中找准“尊老、敬老”为课程思政的主线,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其深度[12]。例如:在问诊一位老年肺不张患者的过程中,了解到患者曾在工作中因抢救电池原料泄露而造成化学性肺损伤;一位癫痫频繁发作的高龄患者,在病史询问过程中得知曾在解放西藏战斗中负伤,颅脑中还残留有弹片;而在问诊一位全身骨关节变形的患者时,发现该患者在潜艇上工作了近二十年,特殊的工作环境导致类风湿性、风湿性关节炎;又如一位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曾是驻藏部队隧道建设工程师,因工作需要长期处于湿冷环境又缺乏防护,呼吸道反复感染导致支气管扩张。问病史属于专业课内容,通过病史分析可以发现疾病发生的蛛丝马迹,同时还可以提炼出“尊敬患者就是尊敬当年的奉献和以后晚年的自己”等这样对规培生精神层面有影响的思政元素。
2.2 运用思政提升临床
挖掘思政元素的目的在于科学运用。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必须注意彼此内容的关联性,而非牵强附会。运用思政元素的目的则是将其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质,再进一步外化为积极向上的职业行为,最终营造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中青年干部要“尊老”》,论述了继承发扬“尊老”传统美德的重要性[13]。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老年医学科带教教师除了能够挖掘病情中的思政元素,还要将提炼出的思政元素内化为精神动力来影响年轻医师解决临床问题的主动性。例如:前面所提到的潜艇“老兵”,由于常年处于潜艇内部闷热、潮湿的环境而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严重变形而无法正常活动且疼痛剧烈,医师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坚持每天半小时的额外“谈心治疗”,心理疏通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身体症状;而上述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因抵触鼻饲喂养而频繁拔除胃管,医师每次在插胃管时,护士都会在床旁哼唱革命歌曲以分散老人的注意力,医师与护士的耐心和真诚最终取得老人的信任并接受了鼻饲喂养。年轻医师的耐心与敬业源于病史分析中提炼出的“爱国、奉献、坚守”等思政元素。又如一位90岁患者,在使用各种药物后仍无法缓解便秘症状,宿便气味虽然刺鼻,但医师坚持用手抠出粪便最前端的硬块,才解决了梗阻症状。刚刚步入临床的医师如何有这样的担当与职业精神,很大程度上源于查房过程中运用了“家国情怀、敢为人先”这样的思政元素。带教教师在之前的病情分析阶段穿插介绍了该患者曾为祖国防化事业默默奉献40年,自已唯一的女儿也不得不交由外公外婆抚养成人。总之,病史分析中提炼出的思政元素无疑深刻影响了年轻医师的精神世界,才外化为敢于担当的职业行为,而在主动作为中也提升了医师对临床问题的解决能力。
2.3 强化教师思政建设
教师在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14]。教师思政教育水平一方面体现在教师本人思想政治意识与政治理论水平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育人意识和教学能力上。临床工作繁重,带教教师往往很难抽出时间进行单独的思政理论学习,借助党支部定期召集大家开展集体理论学习,内容囊括时政、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四史”学习等,提升其政治站位与思政修养[15],并结合临床带教过程中发现的思政线索,集体讨论并提炼出与学科知识契合度高的思政元素,反复实践以实现科学运用。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强化了育人意识。实现教学目标除了教师自身的学识基础、育人意识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以临床实例的形式展示诸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在临床教育中的运用,并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等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16]。
3 结束语
思政元素融入规培教育没有固化的路径,老年医学科尤其重视病史分析在挖掘思政元素中的作用,在运用过程中又着重强调这些元素能否成为年轻医师主动作为的内在动力。通过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已成为老年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有效塑造了年轻医师的理想信念与道德品质;同时,在挖掘和运用思政元素过程中促进了医师工作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了临床实践能力,对于营造健康和谐的医患氛围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