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路径探索
2022-02-16李卫斌
李卫斌
一、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这一过程也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实际阶段。当前部分能源企业尚未建立精细化管理的相应基础,若直接贸然实施,并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在此项管理工作中,其主要体现在执行力方面。开展生产精细化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受市场实际需求的影响,部分能源企业存在严重的超采情况,部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所采取的相应安全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其快速发展的各项需求。利用精细化管理这一方法,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企业在安全方面存在的相应隐患,有效制定相应的制度,使相关工作人员发自内心认同企业的管理行为,进而为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保障。
同时,精细化管理的引入,也能够有效增强能源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市场化程度的逐渐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质量、服务、管理等方面。能源企业若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仅仅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鼓励创新,进而为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基础。此外,落实此种模式的管理可大幅提高能源企业的执行力。若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其工作成效、生产执行力都相对较低。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成因在于,管理过于粗放,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从而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而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落实精细化管理。
二、我国能源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现状
1.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企业若想从本质上实现成本控制,则务必要采用适宜的控制方法,从而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提高对成本控制的了解程度。但受传统模式下粗放式管理思维的影响,不少企业管理者对成本控制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并且还有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仅重视生产方面的成本,而对销售方面的成本持视而不见的态度。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因为管理者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这也直接导致能源企业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
2.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目前,大多数能源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仍然较为传统。在煤炭经济不断变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方法早已不再适用,而且也不符合目前的发展规律。部分企业管理者在控制成本时,并没有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其在控制成本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施工环节产生的成本,导致出现与施工之前预算不匹配的情况,此外,部分企业在控制成本时所采用的方法与国家对企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部分管理者在对企业费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依据最新的规定执行,这对企业合理控制成本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今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过去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企业发展需要,特别是一些不重视信息系统建设的企业,甚至还会出现信息遗漏的情况,给有关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违背了成本控制的原理。
3.成本管控覆盖的范围不全面
企业在控制成本时,常常会忽视外界环境带来的不便,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环节,忽视了产品的实际成本,这严重阻碍了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在实际生产中,从井下原煤到煤炭销售,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成本,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在过去的成本管控中,人们更加重视利润的高低,却严重忽视了成本管理过程,致使成本控制的效果并不明显。企业若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就必须改变这一现状,这样才能为企业成本管控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能源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路径
1.树立精细化成本管控的战略理念
首先,能源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可以对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减少煤炭在生产上的成本,管控其生产过程中的费用,并在最大程度上加强企业经营的收益。所以说,能源企业需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的观念,不管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需积极参与进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建设中,要知道,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但能够影响到企业的收益,还能触及企业员工自身的利益,在深化人员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观念过程中,还需把相对应的责任下发到每个人身上,使其能够承担起相对应的责任。
其次,企业相关人员需提高成本控制方面的认知企业在对企业成本控制时,需不断提升对精细化管理的学习,以此能够合理有效地把它应用在管理工作当中,为企业奉献出一份不小的力量,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企业的利润。所来说,这就要求企业内的每一位员工都可以真正做到自我学习,全面了解到精细化管理制度为企业带来的便利,只有科学合理的控制好企业的成本,那么自身的利益也才会不断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当中的管理者可应用培训的方法,来进一步加深各个员工对精细化成本控制的了解,以此使他们可以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当中,进而可以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把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此外,企业中的基层单位,应真正提高员工们的成本意识,小到长明灯,大到设备的检修周期、备品备件的更换维修,和员工们的薪资结合到一起,计划出相对应的奖惩制度。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每位员工将成本管控记在心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将企业成本控制落实下来。
2.强化预算控制力度
企业的预算管理关系着企业的收益。在进行预算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仔细收集初期每项经营的数据,然后计划企业年初每项成本的预算。企业在控制预算的过程中还应做到细化到每个方面,在预算分解中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分解,将其细化落实到车间、班组以及个人,措施到工作面和工作点上,进而为创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对不同单位进行预算的时候,还要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要求,各个基层单位的不同情况,计划出不同的预算指标,并且把初步定稿的预算成本上交给管理者审核,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讨论,然后下发预算指标,只有严格根据规定来进行精细化成本控制,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成本。所以来说,企业需组织相关预算的培训,对生产经营工作的各个项目都要有清楚的成本控制计划,当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地进行应对,从而不断增强工作效率。
3.保证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执行能力
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并且较为艰苦的工作。在实际开展的管理工作中,需要联系能源企业的现实情况,制定出具有科学性且规范性的制度体系,达成安全管理模式以及运行机制的有效构建。另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企业在动态管理的过程中实现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转变,保证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工作实践中的有效落实。需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增强此种模式的执行力,也要更为深入地开展学习,才可保证这一机制的全面落实。此外,考核工作也不能忽视,只有推动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管理意识等不断强化,才能够促进此管理模式的纵深发展。
4.强化物资设备管理
在对成本进行管理的时候,物资消耗和设备管理是成本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企业财务部门可以提高对材料物资以及设备消耗的管控,在不阻碍正常作业的条件下进行成本预算。在对消耗品进行预算的时候,应从其整个作业流程开始进行核算,计划出严格的成本控制方案。在购买企业所需设备的过程中,要求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参与,以此切实保障所购买的产品性能、质量以及安全指数都可以达到规定数值,不但要减少成本,同时还要保证生产安全的顺利开展。此外,还需有专门人员对设备市场进行调研、做到货比三家,以此在有限的成本内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升设备的整体性价值,从而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输出。
5.正确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上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各个行业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并把信息技术应用在了工作之中,所以来说,煤炭行业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管理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此外成本管控还应善于总结,企业方面需充分应用目前的信息管理,对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把分析出来的结果及时地反馈到生产线上,特别是一些异常,应马上进行调查调整,以此使成本数据更加真实有效,更有利于指导生产工作。目前,正处于大数据时代,能源企业需要联系自身的真实情况实现大数据平台中相应数据的运用,更好地服务于财务分析工作,也更高效的达成对企业成本方面的有效控制。应用此种管理模式,通过成本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可以及时地获取企业内部的相应信息,从而高效的达成人员调配,将工作效率提高,也最大限度的发挥效能。而且,生产成效同样也会获得充分利用,可结合大数据获取企业内部的发展方向与外界市场环境的转变,及时的达成生产线、产品等科学调整,进而将经营成本进一步地降低。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正式应用之前,需部署安全的网络环境,进而防止出现数据丢失或者泄露的现象。此外,还需加强对各个员工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不断优化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水平及综合素养,使其可以了解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重要作用,从而真正实现一起努力,促进企业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
6.落实监管工作
企业若想获得良性的发展,就不能离开监督管理工作。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监督力度将直接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作用,甚至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对能源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相应工作的监管,需要积极的深入到企业不同环节之中的经济活动中,针对前期工作,需要将成本预测的这一过程当作重点进行监管,尤其是原材料的采购流程,需对发票类型、材料种类等仔细的审核。在此过程中,也要对原材料的验收与存放开展不定期的检查工作。在企业成本归集这一过程中,应加大对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间差距的有效关注,及时开展对其差异的分析,并实现内部信息与市场相应信息的获取,分析和思考对本生产批次产品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有效调整生产线的产品数量,避免出现产品积压情况。
四、结语
总体而言,对现阶段我国的能源企业来说,应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对成本的控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成本,以此有效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随着近些年来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经济的到来,不管是哪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都并非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相关人员绝对不能持静态的态度去看待它,而是应动态地去探索成本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以此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长足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