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文化基因的管理范式构建与实践路径
2022-02-16吴婧瑀
吴婧瑀
一、以历史文化基因为内核的管理范式构建原则
1.以兼容并包原则为基础,重构管理范式
历史文化基因是在兼容并包、采纳百家之长的发展逻辑下不断传承、延续形成的文化精髓,其中蕴含了文化生长的内在逻辑,也为创新、重构管理范式提供了重要借鉴。一方面,通过全方位审视、解读历史文化基因,充分认识文化兼容的客观现象,进而以历史文化基因为内核,融入西方现代管理学理论,重构新的管理范式,从而在凸显文化内生、创新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积极突破传统管理框架束缚,推动管理实践迈向更高层级。另一方面,要注重将历史文化基因与现代管理思维、实践智慧一体融合。通过合理借鉴现代管理智慧,对传统文化基因中不符合管理实践的因素进行有效转化,从而形成符合现代管理情景、融合东西方管理智慧的全新管理范式。
2.以“人本管理”原则为内核,重建管理生态
管理本质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动态过程。传统历史文化也将“人本”置于核心位置。在重构管理范式时,管理者要以“人本”理念为基础,通过采用情感召人与制度管人相结合的管理原则,赋予管理对象必要的归属感,从而始终保持组织发展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与此同时,在制定管理规则、推进管理实践时,要在明确管理对象权利与义务的同时,通过倾听管理对象的真实需求,为其预留自我发挥、自我创造的良好空间,使其在自发、自觉的创造性状态下,为组织发展贡献个人智慧。
3.以“创新管理”原则为保障,重塑管理文化
管理是一项以动态实践为基础,持续变化、更新的过程,做好管理,需要以“便国不法古”的法家革新思想、“辉光日新”的周易智慧和“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为核心,营造创新、发展的管理文化。一方面,管理者要积极融入“时代之势”,通过持续变革管理理念,调整管理策略,优化管理模式,促使组织发展始终适应时代要求。另一方面,管理者要积极践行“变革思维”,敢于大胆、积极突破传统管理经验束缚,通过构建创新、求变的管理文化,持续增强组织发展活力。
二、以历史文化基因为基础的管理范式
1.管理导向:以“儒家”文化为基础,构建“人本管理”新范式
首先,通过以“和合”管理方式为基础,以包容、和谐的理念化解管理冲突,以和谐、有序的方式整合技术、人力、管理等各项优势要素,形成和谐共赢的良性管理生态。其次,以“修己安人”的文化理念,激发管理对象形成自主、自觉成长的主动心态。通过汲取儒家荀子的“勤业”思想,培育管理对象形成敬业、勤业、精业的成长逻辑,通过激发管理对象的自觉意识、自主成长心理,推动管理实践进入全新发展高度。通过汲取儒家“家国一体”的文化理念,以“情理交融”的管理方式,积极重构现代管理范式,促使管理对象既能充分遵守管理规范,也能更好发挥精神信仰与情感寄托的多元应用优势。
2.管理生态:以“道家”文化为补充,构建“无为而治”新范式
道家哲学思想是历史文化基因的重要内容,也是约束人、启发人、感染人的行为准则。在重构管理范式过程中,通过汲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文化基因、融入“万物并作”的管理智慧,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合理转换,为全面提升管理效能注入强大的精神基因。其一,道家倡导的“虚怀若谷”思维,要求人暂时搁置已有知识、现有经验和情感偏见,并以“归零”的心态来正视新事物,为创新管理思维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汲取“虚怀若谷”思维,构建管理范式时,要重视以自然、自在的方式为基础,通过遵循管理之道、自然之道,以不违背实际、不束缚管理对象的理念,构建“无为而治”的管理模式。其二,道家倡导的“万物并作”智慧,强调要从多个视角、多项领域来看待具体问题,为创新管理方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切入点。其三,道家倡导的“以观其复”观点,强调要预防孤立、片面和经验主义的狭隘思维,通过以总体、更高层级看待事物,为当前重构管理范式提供智慧支持。在汲取道家智慧,重构管理范式时,通过及时总结管理经验,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与手段,以实现管理范式的创新“突破”。
3.管理秩序:以多元包容为保障,构建“文化赋能”新范式
在数千年历史文化进程中,法家思想、墨家学说、兵家思想等历史积淀,为当前重构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智慧指引,通过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谱系,把握传统历史文化基因,推动管理实践迈向更深入的新领域。一方面,法家倡导用“法治”思维开展管理实践,在重构管理范式时,通过完善制度规则、引入明确的赏罚手段,积极维护等级秩序、管理权威。法家强调的“任贤不如任势”,要求管理者善于使用“人设之势”,通过采用“宽严并济”的管理手段,重建管理生态,进而提升管理效能。法家倡导的“不法古、不循今”观念,对创新管理模式,持续引入新的管理智慧具有重要启发。面对日益复杂的管理形势,想要始终保持组织发展活力与生命力,需要以创新思维为内核,通过积极调整、变革管理思维,构建动态、更新的管理范式,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墨家、兵家、纵横家等学说流派对当前创新管理实践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化基因是驱动组织管理创新的核心因素,也是助力组织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墨家倡导的“兼爱”“尚贤”等智慧,强调在追求个人较高思想境界的基础上,倡导“重用贤才”“任用贤士”,为激发组织活力注入强大力量。兵家倡导的“以治为胜”“运筹定计”等管理策略,为重构管理范式提供了新的目标观与行为观。要从历史文化基因中挖掘、探寻现代管理困境的化解之道,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三、以历史文化基因为基础的管理范式构建路径
1.坚守“由和制胜”目标,推动组织发展与个人成长有机融合
首先,人是和合管理范式的首要因素,也是制定管理方案、开展管理实践的关键依据。在开展管理实践时,要以“和谐共存”为基础,注重收集、倾听管理对象的意见与真实需求,通过完善互动参与机制,真正激发管理对象的自觉性、自发性与自主性,确保实现最佳管理效能。其次,要以“和谐共处”为管理导向,注重消除管理矛盾、认知偏见。要注重汲取“和而生”的文化基因,引导管理对象转变传统对抗、对立的竞争思维,逐渐形成“和合共赢”思维,通过采用“合作”的管理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管理方案,营造和谐共赢的管理文化,持续提升管理对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最后,要以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和合共生”为目标,实现管理范式的根本重构。通过以建立学习型、成长型组织为导向,引导管理对象充分认识到自我提升、终身学习的现实意义,在充分激发管理对象学习意识、奋斗思维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组织发展活力。要以组织发展为导向,通过制定“和合”管理战略,引导管理对象将个人发展愿景融入组织发展使命,通过持续积累,整合和合因子,培育、提升组织形成必要的和发展能力,真正实现“由和制胜”的管理目标。
2.回归“无为而为”本质,推动规律主导与规范管理深度融合
道家倡导的“自然而然”“无为而为”思想智慧对当前创新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启发。现代管理是对“人”的管理,是对复杂事物的整体优化与系统管理,要从整体视角来创新管理体系,积极践行“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管理法则,建立遵循规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回归管理本质,遵循管理规律。在开展管理活动时,既不能任由组织无序发展,也不能过度束缚、制约组织发展,通过具体研判行业发展趋势、管理实际,开展规律主导的管理实践,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另一方面,要以“无为而治”为内核,以“标本兼治”理念推进管理实践。要注重打破传统管理范式束缚,杜绝经验主义和依赖理论,通过深刻解读管理要求,科学解析管理问题的具体成因,用动态、变化的理念来推进管理创新。要积极回归“无为而为”的管理本质,在全面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充分适应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与时代需求,真正实现道家文化精髓与现代管理思维的融会贯通。
3.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推动“天道”与“人治”全面融合
其一,法家以“法”为管理规范,倡导用“术”“势”等强硬规范、管理手段来达到“恃法不恃人”的理想目标。在汲取法家智慧,重构管理范式时,要注重完善管理规则,凸显管理权威,通过合理引入管理艺术,以实现理想管理目标。其二,管理活动具有极强的个性化、实践性等特征,为了构建符合实际的管理范式,需要密切把握“本土要素”,通过突出“实践意义”,积极打破传统的“路径依赖”,深度连接管理环境、融合管理对象,制定真正能够化解冲突、现实矛盾的管理策略,提升管理效能。
四、结语
以历史文化基因为基础,构建管理范式,有效避免了传统管理重技术、重方法的弊端,通过汲取历史文化智慧,引入现代管理观念,在回归人本管理理念的同时,真正实现了管理体系的全面升级。面对新的管理生态,要以“理”为核心,以“仁”“善”“和谐”为灵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管理规则,优化管理流程,突出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的创新应用,孕育积极、良好的组织文化,稳步推进依法治理、规范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