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效果、肌肉功能及其对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2022-02-16王琮阳孙晓阳贾金华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精神科心内科458030
王琮阳 孙晓阳 贾金华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 精神科 心内科 458030
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纹状体多巴胺过度释放、紧张焦虑等引起的复杂的神经精神障碍疾病。TD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多为突发状况,在患儿处于睡眠状态时,症状减轻甚至消失。目前临床对于TD患儿多以氟哌啶醇治疗为主,可缓解运动抽动症状,但可能引起口干、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利培酮治疗TD可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面部肌肉抽动状态[1]。本文旨在探究利培酮对TD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TD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5~14(9.47±4.35)岁;病程1~3(2.35±0.22)年。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6~15(10.52±4.31)岁;病程1~3(2.43±0.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符合《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2]TD的诊断标准患儿。排除相关药物过敏史、精神障碍等患儿。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氟哌啶醇片(江苏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6020751,规格:2mg/片)口服治疗,1mg/次,1次/d,1周后改为1片/次,1次/d。观察组行利培酮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808,规格:1mg/片)口服治疗,0.5mg/次,1次/d,1周后改为0.5mg/次,2次/d。两组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采用耶鲁抽动症严重程度量表(YGTSS)[3]评估两组患儿治疗4周末的临床疗效。YGTSS评分总分0~50分,分数越高表示抽动越严重。痊愈为YGTSS减分率≥80%,显效为YGTSS减分率在60%~79%,有效为YGTSS减分率在30%~59%,无效为YGTSS减分率<30%。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肌肉功能:采用YGTSS量表评估治疗前、治疗4周末两组患儿的肌肉功能。包括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抽动强度及抽动频率共4项,每项分数0~5分,分数越高代表抽动越严重。(3)神经递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采取同时间两组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3ml,2 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肌肉功能 治疗4周末两组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抽动强度、抽动频率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肌肉功能比较分)
2.3 神经递质水平 治疗4周末两组血清NE、D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5-H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3 讨论
TD患儿临床上主要以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多在2~15岁起病,平均年龄为7岁,男多于女。针对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现临床上多以心理疏导为主,而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多采用氟哌啶醇治疗,可改善TD的发作频率,但运动抽动改善效果不佳[4]。研究[5]表明,利培酮可改善TD患儿的跑跳旋转、屈身等异常症状,改善神经递质异常分泌状态。
TD患儿由于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环路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皮层下神经回路活动紊乱,引起抽动症状。氟哌啶醇可拮抗多巴胺受体,维持中枢神经递质平衡,抑制兴奋性,改善抽动症状[6]。利培酮为特异性的单胺能拮抗剂,可高度拮抗5-羟色胺2(5HT2)受体、α1及α2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D2型受体(DRD2)和组胺受体,进而改善神经递质和基底神经节的相互作用,调节DA、5-HT、NE水平,改善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分泌,进而避免减少γ-氨基丁酸投射通路,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神经元活性,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进而改善抽动行为[7]。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治疗4周末两组患儿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抽动强度、抽动频率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利培酮治疗TD患儿可改善运动及发声抽动症状,提高肌肉功能。
TD患儿因基底节和下丘脑区域激活异常,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神经元活性增强,最终导致单胺类递质分泌紊乱。氟哌啶醇可特异性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体,抑制大脑皮层兴奋性,进而改善神经递质水平。而利培酮可拮抗单胺类受体与单胺类递质的特异性结合,降低γ-氨基丁酸投射通路,调节基底神经节与神经递质间的功能,进而调节神经递质指标[8]。本文结果显示,治疗4周末两组患儿血清NE、D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5-H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TD患儿对于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善效果相当。
综上所述,利培酮治疗TD患儿可通过拮抗单胺类神经递质以改善异常抽动行为,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疗效优于氟哌啶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