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体检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2-02-16郝文超刘艳如张婧环王晓雷

临床误诊误治 2022年1期
关键词:收缩压颈动脉斑块

郝文超,刘艳如,张婧环,王晓雷

动脉粥样硬化是筛查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颈动脉斑块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因其通过高频超声的易检出性,成为全身大血管检查的首选指标。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健康体检也成为普通人群疾病筛查的重要途径,因颈动脉超声检查是常规体检项目,并且通常用来评估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1],故而颈动脉斑块的检测在健康体检中重要且必要[2]。本研究对2020年某铁路公司职工在我院的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颈动脉斑块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通过对颈动脉的规范检查,尽早发现颈动脉斑块,指导健康人群尽早预防和干预,有效降低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12月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北方某铁路公司职工9391例,男7863例(83.7%),女1528例(16.3%),年龄19~76岁,平均37.6岁。纳入标准:能够顺利沟通及理解本次研究,均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

1.2研究方法

1.2.1一般项目测量:血压由我体检中心专业医护人员采用台式电子血压计规范测量参检者静息坐位血压,记录收缩压及舒张压;身高、体重由我体检中心医护人员读取全自动身高体重仪测量数值并记录,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1.2.2实验室检查:空腹8~12 h采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

1.2.3颈动脉彩超:参检者采取仰卧位,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2 MHz,于双侧颈总动脉主干及分叉部、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起始段,沿血管长轴进行测量,并记录内中膜厚度(IMT)及管腔内径,检查有无斑块以及斑块大小、个数、位置和性质等。根据2008年美国心脏超声学会发布的关于颈动脉斑块定义专家共识,颈动脉局部IMT>周围血管IMT 50%,或IMT>1.5 mm为斑块的诊断标准[3-4]。不考虑颈动脉斑块的大小及个数,按照颈动脉斑块的有无将参检者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

2 结果

2.1参检者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 本研究共检出颈动脉斑块1719例,总检出率为18.3%,其中男1577例(20.1%),女142例(9.3%)。男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颈动脉斑块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2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FPG、TG、TC、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将斑块组和对照组按年龄分为<30、30~40、40~50、≥50岁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1.5%(27/1795)、6.7%(291/4348)、31.6%(613/1942)、60.3%(788/1306)。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是否检出颈动脉斑块2组临床特征比较

2.3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分析 以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FPG、血清TC、TG、HDL-C、LDL-C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见表2。除HDL-C外,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FPG、血清TC、TG、LDL-C均为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P<0.05,P<0.01)。见表3。

表2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表

表3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达3.3亿,呈持续增长态势[5],加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成为提高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关键,早期干预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相关危害。

选取彩超筛查颈动脉斑块作为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首选指标有以下几个优势:①颈动脉是颅脑血供的主要来源,况且颈动脉斑块本身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局部表现,因此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能够充分客观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②颈动脉解剖位置表浅,走行平直,测量简便可靠;③颈动脉彩超为无创性检查,对超声仪器无特殊要求,超声医生易掌握,现已列为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能够大规模展开筛查。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已建议在无症状的成人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6],中国亦已出台了多项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相关共识和规范,建议正常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筛查心脑血管疾病[7-8],所以颈动脉超声是一种简单、无创、安全的早期筛查工具。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作为颈动脉斑块不可干预因素,均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男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女性,男∶女为2.16∶1。分析原因:雌激素可以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9-10],另外男性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均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相较于女性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大幅增加。本研究将所有的参检者按年龄分组,<30岁组检出率为1.5%,30~40岁组检出率为6.7%,40~50岁组检出率为31.6%,≥50岁组检出率为60.3%,受检者检出颈动脉斑块的最低年龄仅为23岁,提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年轻化的趋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升高。

BMI能够真实反映个体的肥胖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BMI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关系密切。高血压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能够降低血管壁弹性,加大血管壁硬度,使血管壁顺应性下降,更容易造成血管壁的内皮细胞损伤,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1]。本研究结果显示,斑块组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对照组,提示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可以加速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国内外也有研究报道,除年龄、性别、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水平TG、TC会增加血管内血流的黏稠度,使血液流速变慢,持续刺激加速原位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血糖增高、胰岛素分泌障碍会加速血管内脂质的沉积,降低血管内脂质的清除效率,并且高血糖会形成超氧化物,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12-15]。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FPG、血清TC、TG、LDL-C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其中性别、年龄为不可干预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斑块组与对照组HDC-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提示,血清HDL-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抵抗作用[16],HDL-C可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可视作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因子[17-18],但HDL-C水平与地域、性别分布有关,所以本研究未得出阳性结果,需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分析HDL-C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提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既受性别、年龄的影响,又是收缩压、舒张压、血清TG、TC、LDL-C、FPG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颈动脉彩超是健康体检中十分有效和必要的检查项目,利用颈动脉彩超可以早期筛查发现颈动脉斑块,从而进行早期评估、预防及干预,及时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9]。对于筛查出已有颈动脉斑块的体检人员,应当针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做到以下几点:①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改善饮食结构;②定期健康体检,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长期监测,必要时行进一步的全身检查;③针对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等高危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控制体质量、低盐低脂饮食,减少蛋白、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必要时行药物干预,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收缩压颈动脉斑块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价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