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泡蛋白沉积症影像学特征及误诊分析

2022-02-16万钰磊

临床误诊误治 2022年1期
关键词:灌洗征象肺泡

刘 瑛,万钰磊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少见的弥漫性肺部疾病,因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且影像学表现多样,极易导致影像医生漏诊或误诊。本研究收集我院2009年8月—2020年11月23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PAP,其中首诊误诊14例,误诊率60.87%。回顾性分析23例PAP的影像学表现,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误诊原因,加强对PAP的认识,以提高影像医生的诊断水平。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PAP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9~58岁,平均38.7岁。有吸烟史13例,其中5例年龄较大者吸烟史在20年以上,5例为不规律间断吸烟10年左右,另3例近5年内偶尔吸烟;有长期粉尘接触史3例,病史2~6年;有肺癌家族史1例,病程6个月;余6例无明确既往史。

1.2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临床症状均以胸闷、气促、咳嗽咳痰为主。13例有吸烟史者,均伴活动后气促,在吸烟史20年以上、年龄较大的5例中,3例1周内反复咳黄色或草黄色浓痰,2例3 d内间断咳白色黏液样痰;5例不规律间断吸烟10年者,近6个月出现间断性胸痛、发热等症状;另3例仅出现轻微的胸闷不适感。3例有长期粉尘接触史者,6年内陆续出现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及双手杵状指,并进行性加重。1例有肺癌家族史者,半年内出现轻度的胸闷、胸痛,伴痰中带血症状1周。余6例无明显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血常规白细胞增高6例,(12.2~13.4)×109/L;肺功能检查有7例肺活量减低,其中男5例(2.2~3.0 L),女2例(1.8~2.3 L);所有患者痰涂片抗酸染色及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阴性,2例癌胚抗原(1.9~2.3 μg/L)、肿瘤标记物CYFRA21-1(5~7 ng/ml)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7.8~9.4 U/ml)均不高。

1.3影像学检查

1.3.1胸部X线检查:本组23例均使用Kodak公司生产的DirectView DR3000数字放射成像系统进行检查,X线管电压65~85 kV,管电流64~90 mA,曝光时间80~100 ms。9例症状较轻或无明显症状者,呈双肺弥漫性片状及条索样致密影,肺泡-肺间质浸润改变,无明显对称性;其中6例无症状者双肺野内中带可见高密度影,类似云雾或絮状,分布较为对称,呈“蝶翼征”改变,肺上部肺野透亮度较好,病变不明显,均未见明显胸腔积液征象,心影亦无增大。见图1。另14例症状较重或症状明显者,肺部X线呈斑片状致密影,并见纤维条索样密度增高影,局部呈斑团样改变,心影模糊或消失。

1.3.2胸部CT检查:本组23例均使用GE公司生产lightspeed 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层距、层厚均为10 mm,螺距1.375,矩阵512×512。23例均可见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其内肺泡大多呈实变影,病灶分布对称8例、不对称15例;病变区域的磨玻璃影与小叶间隔增厚,交替或交织分布,呈“铺路石”样改变,实变区域近肺门处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病变累及大部分肺段,但与邻近正常肺组织界限清晰,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呈“地图”样改变。见图2和3。所有患者均未见心影增大,均未见胸膜增厚,无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经肺泡灌洗术后复查胸部CT,肺野透亮度较灌洗前明显增加。见图4。

图1 无症状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胸部X线片呈“蝶翼征”改变(女,41岁)

图4 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肺泡灌洗术前后胸部CT表现(女,27岁)

1.4误诊情况 本组误诊14例中,误诊为肺纤维化5例、肺炎5例、尘肺3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误诊时间8 d~2年。

1.5确诊及治疗 本组23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5例误诊为肺纤维化者,临床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复诊胸部CT发现肺部病变仍存在,尽管患者有明确的长期吸烟史,临床及胸部CT考虑肺纤维化,但为进一步明确病灶性质,遂行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明确后,除对症支持治疗外,通过积极戒烟、改善肺功能治疗等得到良好效果。5例误诊为肺炎者,病情反复,经积极抗感染治疗,短期内患者症状虽然缓解,但治疗前后胸部CT对比观察肺部病灶变化不大,为进一步明确病灶性质,4例行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1例行支气管镜检查,诊断明确后,均积极戒烟、避免刺激性气体或粉尘吸入,并行系统规范的抗感染治疗5~7 d后,病情得以有效控制。3例有粉尘接触史者,罹患尘肺多年,患者经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明显,因临床症状较重,且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无法耐受,为明确肺部病灶性质,转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肺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明确后,临床建议患者脱离粉尘工作环境,并住院治疗,但患者坚持出院,出院时病情得以有效控制,后失访。1例有肺癌家族史者,前期于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肺炎”,经不规律治疗后,近期出现痰中带血,胸部CT发现肺部弥漫性病变,与之前CT表现比较变化不明显,结合患者家族史考虑细支气管肺泡癌可能,为进一步明确病灶性质,遂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明确后,积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避免肺部感染,患者症状消失,病情得以有效控制。另9例临床症状较轻或无明显症状者,于外院体检或行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肺部病灶,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及诊断来我院就诊,我院门诊均以“肺部炎症”收入院,临床通过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加重或减轻表现,遂行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病变与外院检查无明显差异,结合患者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但影像学表现明显,且具有PAP典型的CT征象,首诊考虑PAP可能,为进一步验证诊断,均行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病灶性质,诊断明确后,7例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加强营养并减少活动或避免重体力劳动,另2例行肺泡灌洗术治疗,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1.6胸腔镜表现 胸腔镜下可见肺表面呈暗红色,失去正常肺脏鲜亮的光泽,其间夹杂大量黑色及灰白色纤维条索样结构,表面不光滑,呈弥漫分布的结节样小突起,质脆,取样夹取样后易出血,遂行胸腔镜下电刀凝固止血,样本剖面呈黑褐色,质硬,表面粗糙。

1.7病理检查表现 镜下可见肺泡腔内及肺泡间隔有大量淡红色蛋白样物质沉积,其间可见针状裂隙,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及间隔毛细血管充血,支气管黏膜组织呈慢性炎性改变,PAS染色阳性,诊断为PAP。

1.8肺泡灌洗结果 灌洗液呈乳白色混浊液体,静置后可见分层,涂片可见均匀一致的蛋白样颗粒,夹杂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亦可见散在的肺泡巨噬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活组织病理检查一致。

1.9预后及随访 本组23例中,20例预后较好,3例尘肺出院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组6例无明显症状者,主要以减轻活动量或降低劳动强度为主,辅以常规抗感染治疗,避免粉尘及烟雾的刺激,嘱患者每3个月复查,持续1年,预后良好,随访时间6个月~1年;3例症状较轻者,均为吸烟史较短的患者,积极戒烟并每半年复诊,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较前变化不大,随访时间1~3年,病情稳定,预后较好;14例症状较重者中,10例吸烟史较长者及1例肺癌家族史者,第1年每3个月复诊,之后每半年复诊,积极戒烟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此11例预后较好,随访时间均为3年;另3例尘肺失访。

2 讨论

2.1疾病概述 PAP较为少见,是一种呈弥漫性分布的肺部疾患,以肺泡腔内大量表面活性物质沉积为主要病理改变[1]。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为主,部分伴有胸痛、胸闷,多数患者病程进展缓慢,且少数患者有自愈倾向[2]。肺功能检查常提示轻中度限制性通气障碍,因此体征可见发绀、杵状指等缺氧改变,还需注意本病的临床症状较轻,但影像学表现明显,即影像学改变常重于临床症状[3],本组病例即是如此,甚至有6例无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PAP的金标准,主要是肺泡腔或间质内充满嗜伊红细颗粒状蛋白性物质,PAS染色阳性[4];既往肺活组织病理检查是本病明确诊断的主要途径,但随着对PAP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征象及肺泡灌洗结果也可做出PAP的诊断[5],避免了有创检查操作时导致的出血、气胸、血胸或血肿等严重并发症。PAP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抗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抗体,阻碍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降解,亦被称为自身免疫性PAP,占所有病例的90%以上[6];其他潜在的致病因素或基础疾病亦可导致PAP发病,称为继发性PAP,主要见于有害物质的吸入,导致GM-CSF信号传导障碍或肺泡巨噬细胞的减少[7];先天性PAP极为罕见,主要见于新生儿,发病机制与基因突变相关[8]。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本组20例为自身免疫性PAP、3例为继发性PAP。

2.2影像学征象

2.2.1X线表现:典型的PAP表现为“蝶翼征”改变,即双侧肺野可见对称分布的,由肺门区向外周带延续的肺泡实变影,局部可见网状结节,呈不对称浸润改变,与肺水肿表现相似[9];由于病灶以肺门区为主,肺门结构显示模糊,肺门血管结构不清;肺野外周带透亮度好,中内带肺纹理增粗、增强;心影、双侧横膈面显示清楚,胸膜无增厚、牵拉等异常,极少出现胸腔积液及淋巴结增大征象。本组9例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者X线均可见上述征象。

2.2.2CT表现:典型的征象为双肺片状磨玻璃影与增厚的小叶间隔交替重叠,形成“铺路石”样或“烂石路”样改变[10],其形成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填充,致使肺泡密度增高,以及胶原沉积和间隔轻微炎症反应所致;病灶与正常肺组织界限清晰,病变内部蛋白沉积物不溶于水,增厚的小叶间隔限制其随肺泡液流动,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灶的蔓延,使病变周围肺组织相对不受侵犯,随病程进展逐步形成“地图”样改变[11];病灶内蛋白样物质沉积较多或伴有感染时,磨玻璃影密度增高,局部呈肺实变,其中可见空气支气管征[12],若存在含气的肺泡,与病灶内的实变影混杂并存,则出现“蜂窝状”改变。需注意的是上述征象可单一存在,亦可同时并存,本组病例CT表现均可见上述征象。此外,少数病情较重的病例还可观察到轻微的支气管牵拉、局限性扭曲的叶裂等潜在的肺间质纤维化征象[13]。本组部分症状较重者在肺部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后亦可见较为典型的PAP表现。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磨玻璃影在一定的时间内消失或淡化,肺野透亮度增高,患者的症状也有所好转,但小叶间隔线往往持续存在[14],本组2例肺泡灌洗术后复查胸部CT,发现肺野透亮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但病灶仍存在。

2.3鉴别诊断

2.3.1肺纤维化:具有典型的劳力性呼吸困难症状,亦常见杵状指等临床体征,听诊出现爆裂音可高度提示肺纤维化可能[15];CT表现为双侧胸膜下不对称分布的网格状影、蜂窝状低密度影及磨玻璃致密影,此外伴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结合相关病史和CT征象,与PAP鉴别不难。

2.3.2肺炎:临床常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患者起病急,短期内症状明显加重,影像学表现以肺部斑片影或片状致密影为主要特征,且随症状加重影像学表现亦加重,临床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肺部影像学表现亦明显改善,此与PAP明显不同。

2.3.3细支气管肺泡癌:CT征象可见弥漫分布的粟粒性结节影,以中下肺野明显,结节大小2~3 mm,分布对称亦可不对称[16],无PAP“铺路石”样或“地图”样改变,二者鉴别不难。

2.3.4尘肺:一般有明确的长期粉尘接触史,CT显示病灶主要位于双上肺,呈圆形或类圆形阴影,以肺野外周带明显,两侧基本对称[17],其发病部位与PAP明显不同,结合病史更有助于二者鉴别。

2.3.5其他:肺泡性肺水肿有心力衰竭病史,影像学检查常发现心影增大、胸腔积液等;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好发于幼儿期,肺野内中带可见分布均匀的网状及粟粒状影。

2.4治疗和预后 PAP病程进展缓慢,多数患者需要临床干预治疗。自身免疫性PAP预后较好,多数通过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可明显改善,全肺灌洗术是自身免疫性PAP的标准治疗方法[18],通过物理灌洗,清除肺泡内沉积的表面活性物质,能迅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亦可好转,近年来针对抗GM-CSF抗体而开发的GM-CSF替代治疗已经初见疗效[19],本组20例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其中2例经肺泡灌洗术治疗,预后均较好;继发性PAP的治疗主要是脱离致病环境,部分也需要全肺灌洗术治疗,其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本组3例长期粉尘接触史患者经过脱离致病环境,并积极对症治疗效果明显,出院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先天性PAP治疗方法是肺移植,此型预后较差。

2.5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①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放射科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PAP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且较为罕见,偶有病例亦难以想到本病的可能,本组病例最早收集于十几年前,对放射科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PAP的影像学征象较为陌生,诊断较困难,加之患者长期吸烟史,反复治疗后好转,导致病程迁延,影像学表现除了感染征象外,出现胸膜下网状或“蜂窝状”影,特别是出现与PAP类似的磨玻璃影,放射科医生极易结合患者超长的病程,考虑肺部感染伴间质纤维化改变。本组5例误诊为肺纤维化者即是如此,均为吸烟20年以上、年龄较大者,分析当时首诊放射科医生考虑患者长期吸烟致使肺组织纤维化,从而导致误诊,提示医生应加强相关疾病的学习。②未能紧密联系临床,盲从外院诊断结果:本组5例误诊为肺炎者,临床以咳嗽、咳痰或是胸闷、发热等症状为主,外院以“肺部感染”加以治疗,虽然患者治疗后症状好转,但胸部CT提示肺部病灶仍存在且变化不大,甚至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仍无改变。分析当时放射科医生未能结合患者临床治疗病程导致误诊,肺部感染经规范系统的抗感染治疗多会好转,CT征象的严重程度多与临床症状相对应,因此提醒放射科医生,在影像学征象与临床症状不符时,应紧密结合临床病程的发展,不盲从外院或首诊结果。③受患者既往史干扰,对影像学征象分析不够,未认真做鉴别:本组3例误诊为尘肺、1例误诊为细支气管肺泡癌者,分析当时首诊医生仅根据患者长期粉尘接触史及肺癌家族史,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武断做出诊断,而对患者胸部CT的相关征象分析不够,尘肺病灶主要位于双上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纵隔淋巴结常增大,且二者胸部CT表现均无“铺路石”样或“地图”样改变,因此提示在CT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多方面征象综合考虑并进行鉴别,避免仅凭患者既往史或临床表现武断下结论。④放射科医生诊断较为盲目,缺乏前后对照:PAP临床无特异性表现,患者多合并肺部感染并出现相关症状后前来就诊,首诊较易误诊为“肺炎”或“肺部感染”,因感染灶掩盖PAP典型表现,PAP合并感染时CT征象不典型容易误诊,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而影像学表现依旧明显,但部分病例的诊断仍盲从外院或首诊结果;故放射科医生除了提高专业能力水平外,还应培养责任心,在做出诊断时,应及时对之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认真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表现,从而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本组9例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CT诊断时即与外院影像学资料做了充分的对比从而避免误诊。

综上所述,PAP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肺部疾病,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最主要的特点是与临床症状表现不一致,在本病的诊断及鉴别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灌洗征象肺泡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分析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护理分析
刺激肺部细胞
从草书艺术中的视觉形式看波洛克的抽象画
良、恶性甲状腺肿块的临床研究及超声及CT的征象分析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