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2022-02-16吕景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优化小学信息技术双减

吕景棠

【摘要】“双减”政策下,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需加以优化和调整,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对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立足于“双减”,优化教学策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优化;教学策略

“双减”政策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简称,是我国于2021年7月24日颁布的,主要目的就是减轻学生在义务教育期间学习的压力。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既促進了社会生活的变革,又转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与内容,积极号召提供给学生丰富、充足的学习资源。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落实课堂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这一目的的真正达成。

一、教学观念更新

“双减”政策下,信息技术教师也需不断地学习,掌握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的体现在于教师不仅需讲解相关理论性内容,还需注重激励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注重教学策略的创新,促进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环境,让学生通过主动钻研来获取新知识。在信息技术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某个任务组织教学,并在该过程中,对学生分析与解决信息技术问题、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在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准确把握尺度,促进“学”和“玩”的关系协调,以促使教师在发挥主导性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新知,充分发挥自身学习主体性作用,在“玩”的过程中成为“学”的主体。以此彻底打破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步突出“学”的主体——学生,同时弱化“教”的地位,以此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学习活动中的参与体验感。为此,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实践,如,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积极挖掘小学生的潜能,以强化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的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例如,在对《认识“画图”新朋友》这一节课实施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Windows系统当中的“画图”窗口进行画画。但是,小学生通常对前景色与背景色的理解较为困难,无法分清楚。此时,信息技术教师可引导学生加以类比:“在美术课堂上,我们通过画笔在纸上画画,而计算机的前景色则是画笔颜色,背景色则是图画纸颜色。”通过这种类比的教学法,就能使学生明确了解到相关知识。在现代教育中,需注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创设民主且和谐的课堂环境,从而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的同时能够有效掌握学习的相关内容。

二、学习兴趣激发

陶行知说过:“学习有了兴味,就会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注重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依据小学生已具有的学习体会及学习经验,促使学生形成强烈求知欲以及探索兴趣,并对有趣味性、内容较简洁的小故事进行讲述,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相关学习内容的掌握,让学生生成新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到新旧知识彼此间的联系,以促使小学生能够形成应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需相信全部的学生都具有学习的能力,并愿意学习,让小学生在课堂的具体学习当中,进行自主决定,并合理、有效地安排相关内容,挖掘小学生所具备的学习潜力,以实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落实。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需严格要求学生,又需培养学生正确操作的习惯,注重多种方法组合,通过游戏的运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加练习。

例如,在对《鼠标随心动》开展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可设计小游戏,即七巧板拼图,引导小学生通过单击、双击、单击右键、拖动、运动的基础操作,设置难度不同的七巧板拼图,以促使学生充分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们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对抗赛”。在游戏竞争的过程中,借助学生好胜、好玩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索的意识,让学生通过激烈的斗争,在相互配合与对抗中学习鼠标的多种用法并熟练运用。

三、主动动手实践

信息技术课的实际教学中,上机可辅助于知识讲解,不仅能促进理论知识的巩固,而且还能使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发展。在课堂的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放手,尽可能让小学生主动探讨研究,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以促使小学生有效掌握有关知识点。依据不同对象,可提出不同要求,教师可依据小学生的自身水平、特长等,安排不同的练习与实践。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需依据教材,积极主动地开发课内资源,供学生使用,并以此为基础,超越教材,积极创设课外资源,以满足每个小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需求。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转变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依据学生的兴趣、性别、能力等构成合作小组,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实际需求,拓宽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学习的渠道。另外,在课堂教学之前,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布置“预习性作业”引导学生自制课件。学生就会通过多种途径如利用互联网搜集、观看抖音视频、询问家长等来自行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课件。然后,教师收上学生的作业,并在课堂上进行评比,同时还可以充分了解到学生在课件制作上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再将学生不了解的地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及互相研究,以促使小学生自身的创作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促进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对《畅游窗口中》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双击电脑桌面的“计算机”或者其它图标,就能看到屏幕上面所弹出的画面,将该画面称作窗口。Windows的操作系统当中,窗口具有相同结构,在图中呈现给学生“计算机”窗口当中各部分的名称,并引导学生认一认。学生每打开一个不同类型的窗口,在桌面任务栏上就会出现缩略图。然后,教师可引导小学生亲自试一试,双击计算机桌面上呈现的图标,让他们自主操作打开E浏览器的窗口,并登陆相关网站。通过该教学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动手操作力得到明显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应用能力。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教师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引导小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操作,获得丰富的知识,以促使每个小学生都实现良好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不断发展中,信息技术教师需注重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实际发展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善于在课堂教学当中挖掘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创造力的因素,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给予学生丰富的思维空间与时间,引导小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轻松愉悦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吴晓霞.“增负”课堂 减负学习——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9(12):4.

[2]杜君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科技资讯,2020, 18(10):2.

[3]周林.用“信息”打开智慧,用“创新”承担使命——浅谈信息化时代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9):1.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教学优化小学信息技术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