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海粟艺术教育管理思想与近代中国美术教育转型

2022-02-16昌盼盼

艺术评鉴 2022年1期
关键词:刘海粟美术教育

昌盼盼

摘要: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热潮使近代中国开始出现一些积极的和富有成效的艺术管理活动,刘海粟作为这一时期的艺术活动家,在办学与治学过程中伴随着管理思想的成熟。19世纪后期整体社会环境的转型孕育近代美术教育的萌芽,这成为刘海粟艺术教育管理思想的时代土壤。其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理念及学校教育与社会美育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反过来又助推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转型,从深化美术教育思想和促进艺术交流与传播两个层面对近代中国美术教育产生影响。

关键词:刘海粟  艺术教育管理思想  中西融合  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1-0030-05

刘海粟是我国著名的画家、艺术教育家,兼具艺术教育事业开拓者和艺术活动家多重身份,他的艺术教育管理思想成型于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期之间,与其教育思想、美术思想共同构成其整体生平思想活动的重要分支,伴随着近代中国美育的发展逐渐趋向成熟。在留学欧洲、游历海外过程中刘海粟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艺术管理模式,形成了倡导中西融汇的艺术教育管理思想,将西方教育体制、管理方法和中国传统教育理念融于美术教学实践之中,积极尝试探索文化艺术发展新局面。

一、近代中国美育发展中刘海粟艺术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

近代中国内外交困,社会性质的变化引发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社会体系的全面激荡与瓦解。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等几次社会革命的进行下,一批新式学堂相继建立并由此拉开教育改革的序幕。刘海粟生于新式艺术教育萌芽时期,经历着社会变迁与近代美育意识的发展,他的艺术教育管理思想的生成离不开其所生活的社会属性、文化环境,更同艺术活动自有的规律特性紧密相连。

(一)艺术教育形态转型孕育近代美术教育的萌芽

艺术教育的存在产生艺术教育管理的最初形态。我国的艺术教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精神上的较大解放使得“学在官府”的局面发生改变,私人办学开始兴起,推动着文化艺术活动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和开展,带来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在宗族意识的基础上,我国传统艺术教育形态最早以血缘为连接,“师徒相授”“父子相传”成为典型模式,口口相传、经验传授则为主要的教育方式。

伴随着列强的侵入与战争,近代中国原有的封建社会结构逐渐解体,社会层面的变化推动思想意识和教育体系发生着质的改变。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明确规定小中学堂及高等学堂要增添图画课、配备图画教科的书籍,意味着艺术教育形态开始由传统的“师徒传授式”转变为“新式学堂”,并将“图画手工”课纳入其中。这一政策虽未实行成功,但其中关于艺术教育方面的政策为我国现代学校艺术教育奠定了基础。随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将图画、手工、体操、图稿绘画等课程添加进学堂教学中,认为图画能够“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象之性情”,能够“令其心思习于精细,助其愉悦”,成为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兴起,确立了艺术教育形态由“师徒制”向学堂授课制的转变。

刘海粟1896年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幼年启蒙与成长正值新旧教育更迭的阶段,先后在家塾和新式学堂受教。1903年在家塾开始学习绘画,开启了他艺术启蒙之路。之后在1905年进入绳正学院学习,开始真正接触到诸多西式课程,同时也包括经学、史学和图画等内容,新的教育形态给予刘海粟知识给养同时真正打开了其迈向文化艺术的大门。

(二)民国美感教育方针为刘海粟艺术教育实践带来契机

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筹备新政府的教育改革和制度建设。有关新的教育改革方针,蔡元培在1912年《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演讲中提出“美育”的理念,强调美术与道德和科学之间的关联,由此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奠定了民国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牢固地位。1912年至1913年颁布的系列政令和法令中,正式把图画、手工、唱歌等课程排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同时允许私人办学,而后在陆续颁布的《大学令》《私立大学规程》等系列政策法规中明确私立学校拥有等同于国立、公立学校的地位,并且规定国家可以通过奖励或资助的方式帮助私立学校发展,掀起了兴建私立艺术学校的热潮。同年11月初,刘海粟、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开创我国私立美术学校的先河,也由此开启刘海粟艺术教育管理实践。

在当时私立专门学校受各种政策规定限制较少,教育体系往往更加灵活,在引进西方美术教育模式、设置招生条件时也往往比国立高校更少受限。在这一背景下,刘海粟在美育管理上吸纳海外先进教育体制和管理方略,在“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宗旨①的指导下不断修正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在这期间进行的艺术教育实践探索成为其实施对文化艺术教育领域创新与改革的经验积淀。可以说民国新政教育方针为刘海粟艺术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孕育的土壤。

(三)中西文化的陶染助推刘海粟艺术教育管理思想形成

刘海粟较早接受西方文化启蒙,他的知识结构中既有传统文化中经世之学的给养,也有较为开明的自由民主思想的成分。据《刘海粟年谱》记载,刘海粟6岁时进家塾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而后开始读《论语》。受晚清政府教育改革影响,新式教育中学堂基础教科书仍以传统国学如四书五经等为主,刘海粟10岁后在绳正书院也就是当时的新式学堂接受教育期间,接触到大量的国学书籍和策论学习。在这期间他得到独立思考、不惧权威的引导,对他一生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使他较为容易接受文以载道的理念,强调文化艺术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此时的学堂授课也涉及西学诸多课程的学习,对他后来勇于反抗传统,接受自由民主,探求中西结合等埋下思想伏笔。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诸多留学欧日的艺术学子归国从事新式教育和西方艺术的传播,艺术领域出现了“艺术革命”的社会呼声,表现在艺术教育理念层面则是革新思想和守旧观念的冲突。在中学与西学的给养下,刘海粟吸收中外艺术思想的精髓,本着“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②,在艺术教育管理中效行具有革新精神的中西融合教育理念。上海美专成立后,为推动美術教育改革与发展,在1919年至1935年间刘海粟多次到日本、欧美等进行游学与考察,在此他开始大量接触介绍西方画论以及哲学、美学的知识和书籍,并对西方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名人纪念馆等的运营与管理产生兴趣。由于当时富有对研究艺术史的热情,他在游览欧洲各国期间对文化遗产、建筑遗迹的保护感悟颇深,西方一系列实施文物古迹保护的举措影响着他对日后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倡导和参与。这些经历推动着刘海粟“中西融合”艺术教育理念的深化,其在回国后积极投身于美术教育改革,实现美术教育视野由学校向整体社会的转变。

二、刘海粟艺术教育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纵观20世纪初期的社会文化思想背景,西学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且具有颠覆意义的,在西方艺术思潮、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刘海粟先后经历着向借鉴日本转为向欧学习,完成艺术教育管理思想由引进西方文艺教育理念向输出中国传统文化转变,实现科学教育管理理念和民主化管理思想在艺术教育中的基本成熟化运作。

(一)“科学”管理思想

作为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的先行者,刘海粟积极倡导“科学主义”,认为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精神予以支撑,教育进步亦需要先进的艺术教育方法,身体力行将西方以“科学”为核心的艺术教育方法引进到中国,为现代学校教育提供了鲜明的个案与典范。1919年10月,刘海粟赴日考察期间,深感于日本现代化发展,在接触到摄影、电影等新兴艺术门类在日本的飞速发展,以及日本美术市场的国际化走向之后,他开始意识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于文化艺术。受到日本艺术教育追求独立精神、倡导自由创造的思想影响,将东京美术学校的办学思路引进回国,秉持新颖、自由和个性的理念对其所执掌的上海图画美术学校③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分别对课程设置、招考模式、教学方式等进行调整,并实行工作室制。以尊重艺术规律、遵从艺术教育规律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管理理念,开始在刘海粟借鉴与探索改变艺术教育现状的途径中萌芽。在艺术改革上他倡导中西并行,将西方教育模式与国内艺术发展现状相结合,强调既要追随西方艺术的发展步伐借鉴其有益因素,又要秉持传统艺术的特有风格;在教学实践上他强调以科学理念革新中国绘画的见解,将写生、写实等课程纳入到教学中,并设美学、解剖学、透视学等课程;在学校经营和管理组织架构方面,他吸收借鉴国外私立学校经营模式,形成由校外人士组成的最高决策机构来对高校进行管理的教育体制,为以上海美专为代表的私立艺术院校的良好运转提供了条件。上海美专是刘海粟“科学”管理思想实施的主要阵营,在他的引领和推动下,上海美专的培养模式逐渐向西方美术学院教育转变,为民国时期高等艺术院校发展和美术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起到一定引领作用。

(二)学校教育与社会美育相协的管理思想

民国建立后,将美育作为国家教育方针之一的决策使艺术教育的功能发生改变,以艺术进行性情陶冶进而塑造全面完整的人是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核心。“蔡元培先生把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口号与儒家学说作了综合,使新老知识分子皆能接受。美育一说,更加引起我的共鸣”。④1912年蔡元培发表关于美育的演讲,同年底上海图画美术院成立,其办学伊始的三条宗旨之一:“我们要在极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尽宣传艺术的责任,因为我们相信艺术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⑤与蔡元培美感教育思想相契合,在实践上响应了蔡元培的美育理念。他在《画学真诠》自序中提到:“方辛亥、壬子间,余感于我国之蔑视美育,遂挟泰山蛟负之愿,不揣力薄,缪然创设图画美术学校”,⑥认为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唤起人心底对于美的本能。就艺术的目的而言,他多次提出艺术“并不是供少数人的叹赏为满足”,而是“希望这浑浊而黑暗的社会,因着美术的发达而澄清,而同化于光明之中”,⑦青岛问题的失败让刘海粟进一步从艺术家的价值理想出发,认为救国之道在于提倡美育,呼吁通过广泛的学校教育强化人们对艺术之中美感的领悟,期望借助艺术院校培养实施美术教育的人才,以此投身社会美育建设,引导国人形成高尚纯洁的内在精神,激发民众本性之中的真善美,从而达到服务民众、挽救祖国的目的。

随着“美育”被纳入国家层面,艺术教育目标也从关注社会向同时关注社会与人转变,刘海粟的艺术价值观在这之中孕育而生。在主持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工作期间,刘海粟的社会性艺术教育思想贯穿始终,从推行多种形式的艺术展览以实现美育“公众化”到开办暑期学校以培训艺术工作者,再到文艺刊物的创办与刊发,着力引导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美育活动相结合。他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管理经验,如艺术民主观念、对待艺术的态度、普及文化艺术方式等均延续至艺术教育管理活动中,为我国艺术高等学校建设和民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普及与开展做出卓越贡献。

三、刘海粟艺术教育管理思想对近代中国美术教育发展转型的影响

(一)丰富和深化近现代中国美术教育思想

自1912年上海美术图画院也就是后来的上海美专成立后,刘海粟便带领上海美专的师生在探索美术教育新世界的同时积极尝试美育实践的方式与方法。在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下,刘海粟秉持“科学”管理理念对美术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倡导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办学经验和美术教育思想。

在美术思想方面,刘海粟提倡艺术应当表现其人格和个性,艺术的创作要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感受。艺术创作的源泉在于生活,生发于艺术家本体对美的感受和对生活价值的理解,没有艺术家主体创作精神,艺术则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从而也就不能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由此出发,刘海粟认为艺术作品的本质是艺术家对内在精神的回应,是将人共有的精神张力进行挖掘与表现的结果。因而他主张美术教育要遵守艺术固有规律,注重对精神的关注,并将此延伸至办学与教学实践中,提倡解放思想、反对束缚个性。所实行的一系列敢为人先的创新举措使得美专学术氛围活跃热烈,各种学术流派、艺术风格在此交互杂糅融汇。在自由与个性的引导下,刘海粟所倡导的多科性、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理念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艺术家,有力推动了美术教育思想的发展和中国艺术高等院校的建设。

在美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方面,刘海粟认为艺术层面的教育宗旨在于对良善人格培养。“美”在展现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同时,要将社会生活中的倫理道德、良善素养融入其中,以此来达到美育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为善人格的目标。在20世纪这一特殊的历史语境中,刘海粟从时代现实出发,将“美”的意义的阐释进一步上升到国家层面,希望以审美教育为主干的美术教育能够承担起育人、育德、救国的责任。回归美育的本质,刘海粟认为艺术具有传达生命意义的功能,艺术展现的内容是人生命共有的最自然的底色。由此,他认为经历艺术沐浴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才能养成纯洁至上的精神,从而达到提升整个国民素质的效果。

(二)促进国内外艺术活动的交流与传播

在刘海粟艺术教育管理生涯中,对他产生一定影响和帮助的当属他的一位忘年之交——蔡元培。1917年,蔡元培在《新青年》发表了文章《以美育代宗教说》,以此来宣扬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刘海粟对他“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的观点深感认同,便与蔡元培来往书信,得到了蔡元培的赞同和响应。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刘海粟先后多次赴外考察,其艺术教育管理视野也从以启发民智为旨的学校、社会教育逐渐向实现传统文化复兴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转变。

刘海粟在赴日考察美术教育、参观日本“文展”“帝展”中,对其运作机制进行详尽了解,并将其中的诸多制度如审查员制度、特选制度等引入国内,运用在艺术展览之中。1912至1937年间,刘海粟和上海美专师生依附上海美专分别发起创办了“振青社”“东方画会”“天马会”“摩社”等艺术社团,其组织章程、美术展览均在刘海粟的参与和指导下有明确的运作机制,他们通过举办美术展览、举办音乐会、创办学术刊物等进行艺术教育活动,吸引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和参与。这些社团在研究美术、推广艺术的同时践行着社会美育的意旨,带动着艺术教育方面更为广泛的参与者,引起社会对艺术修养的重视,同时也给予诸多不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的人一个了解艺术、接触艺术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了实现社会美术教育的条件。

1929年,刘海粟奉教育部的指令前往欧洲进行考察,访欧成果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考察研究之所得,为发展中国艺术建言献策;二是在观展的同时举办了个展,促成艺术双向交流;三是游走于欧洲艺术与学术圈之间,加深对西方艺术的进一步了解。在这期间,他发觉中国艺术在欧洲的认知中极不占优势,他们对于东方现代艺术的了解仅限于日本,这对中国艺术发展大为不利,于是萌发在西方举办中国美术展的念头。在蔡元培的帮助下,刘海粟于1933年到1935年期间再次访察欧洲,在德国如期举办柏林中国现代艺术展,主要目的在于弘扬我国艺术。在欧巡回展出之际,还应邀做了多次学术演讲,如在普鲁士美术院、柏林大学东方语言学校等就中国画派的变迁和中国画的精神气韵进行论述与讲解,向国外介绍宣传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积极推动民族文化开放与交流。二次欧游的经历使刘海粟对自身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价值逐漸明晰,在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碰撞中践行“走出去”的文艺观和美育观。

四、结语

刘海粟作为我国新式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的发轫者和实行者,在从事教育及文化艺术事业的过程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在推动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在成立上海美专之初(时称“上海图画美术院”)就明确提出,艺术教育与美术活动的宗旨在于“宣传艺术,惊觉一般人睡梦”,艺术管理的要旨在于“师欧美诸国之良规,挽吾国美术之厄运”。他的艺术教育管理思想是依据特定时期我国文化特征、国情制度等,在宏观社会环境中予以综合的全方位思考的成果,其以传统文化学养为基、西方科学技艺为强的理念为支撑,形成了特有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体现出鲜明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对于促动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转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田川流,何群著.文化管理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安源.刘海粟与蔡元培[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

[3]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第3辑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刘海粟.刘海粟游记 欧游随笔[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5]朱金楼,袁志煌.刘海粟艺术文选[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6]袁志煌,陈祖恩.刘海粟年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7]刘伟冬,黄惇.艺术学研究专刊·上海美专研究专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祖洪越.刘海粟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

猜你喜欢

刘海粟美术教育
刘海粟美术馆建馆25周年x刘海粟欧游90周年=?
刘海粟雨中看戏
刘海粟雨中看戏
刘海粟的壮阔艺术人生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刘海粟知错认错又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