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梁祝》古典吉他独奏版本的改编手法

2022-02-16强久旺青

艺术评鉴 2022年1期
关键词:梁祝改编民族音乐

强久旺青

摘要:《梁祝》,即《梁山伯与祝英台》。1958年,何占豪、陈钢以越剧曲调为素材,创作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此曲采用奏鸣曲式,而其再现部“化蝶”再现了《梁祝》的爱情主题,优美的旋律令人记忆深刻。古典吉他从演奏姿势到手指触弦都有严格要求,技巧精深,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与古典吉他的灵魂碰撞早有先例;目前,《梁祝》的古典吉他改编版本多种多样,本文以琴痴改编的古典吉他独奏版《梁祝》为范例,结合古典吉他音乐的特征,研究改编版本所运用的改编手法,探索改编《梁祝》至古典吉他的方法,从而为日后改编相似类型曲目提供思路。

关键词:民族音乐  古典吉他  改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1-0010-05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其运用了传统越剧曲调素材、运用作曲发展手法以及西方的西洋乐器配器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几十年来,有许多音乐家和演奏家将《梁祝》改编至各种西洋独奏乐器上、探索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洋乐器的灵魂碰撞,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改编作品。通过研究这些优秀的改编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改编乐器的音乐特性,并为日后改编类似曲目提供相应的思路。琴痴的改编作品《梁祝》古典吉他独奏版是现《梁祝》改编曲中最符合古典吉他音乐特性、还原原曲音乐特征的作品之一。下面将以此改编作品为主体,加以分析其改编手法,并在此之间结合古典吉他的演奏法以及音乐表现特点,探索古典吉他改编中国民族风格曲目的方法及思路。

一、调性方面

改编者在谱面上采用了两个升高的调号(D大调),而原版调号为一个升号(G大调)。《梁祝》改编版本的原曲在该部分(再现部“化蝶”)是G宫系统D徵调式,调式稳定音为D音。因此,为了方便古典吉他演奏者理解和演奏,改编者使用了将古典吉他6弦定弦至D音上,并在谱面上使用了两个升号的调号。这种做法需要注意的点是需要将#C音还原(尤其是旋律部分)。当然,从实际上来讲,改编者充分尊重了原曲的调性,并且该调性在古典吉他上演奏的可行性高、可靠性强。

值得一提的是,改编者使用了特殊定弦的方法:将6弦定弦至D音上。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方便演奏稳定音D徵音,很好的利用了低音空弦音,降低了演奏难度;同时,D音在6弦空弦上弹奏的音响效果十分低沉而不沉闷、富有弹性,进一步丰富了演奏效果。古典吉他曲目中有许多调性为D大调的曲目,而这其中不乏将6弦特殊定弦至D音上的案例。其实特殊定弦的要求在古典吉他曲目中并不罕见。不光是改编曲目,一些专为古典吉他而作的曲子也会采用特殊定弦的方法,此举大大拓展了古典吉他陈述音乐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在改编古典吉他曲时也可以运用特殊定弦,例如:巴赫的BWV998前奏曲的古典吉他版本便使用了将6弦定为D音的特殊定弦方法;多明尼康尼的代表作《科庸巴巴》则采用了更为复杂的特殊定弦手法,使得该曲极具特色。

二、和声(和弦)方面

改编版本与原曲在和声功能方面并无太多差异,主要的差异体现在和声排列与和声织体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改编者需要考虑到古典吉他演奏法与其乐曲表现特征需要在和声排列与和声织体上加以变动,以便保证演奏效果以及演奏的稳定性。古典吉他演奏法主要包括古典吉他常用演奏技巧、指法的安排、把位的安排、右手演奏声部的安排等。接下来将重点通过和声排列的方面来探究《梁祝》古典吉他版本的改编手法,由于织体部分的分析还包括旋律与其对位旋律、中间填充和声、低音等要素的分析,因此织体部分将在下面单独分析。

从和声排列方面来讲,开放排列、密集排列与混合排列均可在古典吉他上以柱式和弦的形式弹奏。采用开放排列法的和弦其高音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间的音程关系均为五度以上(含五度);采用密集排列法的和弦其高音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间的音程关系为四度或四度以内;而采用混合排列法的和弦其高音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间既有四度和四度以内的音程关系,也有四度以上的音程关系。在《梁祝》古典吉他改编版中,开放排列和混合排列的和声排列法大多在乐句或乐段的开始和乐段结尾、小节强拍和次强拍上出现。当开放排列和混合排列的和声排列法出现时,有时会有空弦音出现,尤其是低音声部出现空弦音的频率更多。在本改编曲中采用开放排列和混合排列的和弦中,出现最多的空弦音是A音(5弦空弦音)和D音(定弦后的6弦空弦音)。

有空弦音出现的开放排列和混合排列和弦从实际演奏效果来讲,它的音色更为宽广,且其音量比没有空弦音出现的和弦(包括开放排列、密集排列和混合排列)的音量更大。当然,这种音量上的比较结果是基于右手拨弦力度相同的条件下而产生的。由此可以看出,空弦音的使用会加大该和弦弹奏的整体音量上限,随之出现杂音的概率会降低。因此,改编者在段落结尾和个别强拍位置上尽量使用了带有空弦音的开放排列或混合排列和弦。当然,并不是所有开放排列和弦(或处在强拍上的和弦)都使用了空弦音。

由此可以看出,声部间的疏密程度与其在古典吉他上的演奏效果有着密切关联。较为密集的声部排列往往出现在古典吉他的中高音区上,即古典吉他4弦到1弦之间。在古典吉他的低音区,尤其是5弦和6弦的低把位区出现密集排列的和弦时,会产生不好的音响效果。这种效果类似于在钢琴低音区演奏密集排列的柱式和弦,听上去会有杂乱和不清晰的音响出现。不过在古典吉他低音区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弹奏密集排列的和弦时,便不会出现上述明显不好的音响效果。在《梁祝》古典吉他改编版中,我们可以看到改编者在使用柱式和弦时,其排列法不管是开放、密集、混合排列,都没有在低音区使用低于四度的音程——即低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间的距离很少低于四度,除非该和弦的低音声部本就处于或接近古典吉他的中音区。

总的来说,在此《梁祝》改编曲中开放排列和混合排列法的和声排列方式运用较多,尤其是采用混合排列法的和弦更多,而采用密集排列法的和弦出现的频率明显较少。采用密集排列方式的和弦从实际演奏音响上来说其音量上限低于开放和弦(尤其是带有空弦音的开放和弦),其音色并不宽广,反倒多了几分柔和之意。因此,采用密集排列方式的和弦更适合在弱拍上出现、更适合作为经过或辅助和弦出现。在旋律连续且突出的的情况下,在正拍上配合旋律运用密集排列和弦会起到烘托旋律而不喧宾夺主的效果。

开放排列、混合排列和弦与密集排列和弦的交替运用使得音乐色彩的丰富度得到提升,尤其是配合连续的旋律时这種不同排列方式和声交替的效果更为明显。在本改编曲中,开放、密集、混合三种排列方式使和弦间形成一定的对比色彩,并使乐句连接更自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音乐的色彩效果。

在《梁祝》古典吉他改编版中,影响和声排列的因素不仅仅只有音响、强弱拍及前后声部旋律走向,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前后指法把位安排。因为如果不考虑到这一方面的话,会影响到实际演奏的效果和质量,甚至会出现有些片段无法在古典吉他上演奏的情况。

古典吉他拥有6根弦,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古典吉他最高能演奏由6个音组成的柱式和弦。但由5个音或由6个音组成的和弦在古典吉他上演奏时,实际的演奏效果并非完全呈“柱式”(即5个音或6个音不能完全同时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弹奏柱式和弦时会受到右手拨弦方式的制约,在正常情况下,古典吉他右手的弹奏(拨弦)会用到四根手指,分别是大拇指(p指)、食指(i指)、中指(m指)、无名指(a)指,而小拇指(ch指)的使用十分罕见,使用小拇指的演奏法大部分是五连音轮指或轮扫奏法。因此,弹奏柱式和弦时右手能够拨弦的手指只有四根,因此只有由4个音及以下的和弦才能弹奏完全的柱式和弦效果。那么由5个音或由6个音组成的柱式和弦在吉他上弹奏时会通过快速琶音的形式弹奏,通过大拇指快速向下依次拨弦以营造尽量接近柱式和弦的效果。因此,在改编版本中的个别由5个音或由6个音组成的和弦,其演奏效果实际上是极快速的琶音,接近于柱式和弦的音响效果。

这种由6个音组成的和弦往往出现在乐段或乐句的开头或结尾。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这种和弦不适合安排在音符密集的区域里,由于其右手指法往往是大拇指(p指)快速向下依次划过6根弦(或5根弦),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归位到正常姿势。当然,如果曲目标定的速度够慢的话,也可以在快速琶音后紧接着安排其他音符。此类和弦还有一种指法是大拇指依次向下拨6弦、5弦、4弦(若为5个组成的和弦便从5弦开始),从3弦起便使用i、m、a(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法顺序演奏琶音效果。这种指法在保持常规姿势的状态下演奏琶音,因此其在前后衔接音符的的难度不大。但是这种指法所演奏的琶音速度较慢,难以模仿柱式和弦的效果,因此如果在谱面上出现了琶音标记,便可以用此种方式演奏。在《梁祝》改编版中,6个音组成的和弦均出现在乐段或乐句的结尾处,如若在和声功能方面使用了终止式,那么当和声功能回归至主和弦时使用快速琶音或常规的慢速琶音(上述两种指法均可),会增强主和弦的终止感,并使其与前面出现过的柱式和弦形成对比效果。

其次,这种和弦往往会利用到空弦音,正如上方所示谱例的两个和弦都使用了同样的空弦音。在此处使用空弦音的好处是降低了左手指法的复杂度,原因是右手常规可用的按弦手指有4个(除大拇指外的四根手指),而大拇指从琴颈上方按弦的情况极少发生,且演奏难度较大,空弦音的利用可以减少按弦手指数,从而有利于降低演奏难度。

一般来说,吉他上的和弦也可通过以指法是否运用大横按作为分类标准,将和弦分为开放和弦和封闭和弦两类。开放和弦指左手按弦时不使用食指横按的和弦;封闭和弦指左手按弦时使用食指横按的和弦。当在高把位演奏旋律时,和声方面会收到一定的限制,尤其采用左手大横按的封闭和弦指法时。比如说本改编曲中的第37小节中,前三拍的音符均在第七把位上演奏。由指法可以看出,该小节前三拍需要用到左手大横按至5弦的指法。这种指法属于封闭和弦指法,在此指法下除6弦外其他弦的最低音被限制为该弦7品音,因此改编者选用的和弦音均为在第七把位封闭指法下适合演奏的音。如果有需要,也可以使用半横按的指法。例如需要使用6弦和5弦的空弦音时,可以只横按至4弦。

三、织体方面

织体是指音乐作品中声部的组合方式,其基本成分包括旋律和伴奏。而伴奏部分也可细分为对位旋律、中间填充和声和低音等。在本改编版本中,改编者基于《梁祝》原版(小提琴协奏曲)的织体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改编版本中我们可以看到,旋律部分与原版基本一致,而对位旋律和中间填充和声与原版有着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说,改编版最多还原了原版的一个除旋律以外的对位声部。也就是说,除低音和声声部外,旋律声部及其对位声部在改编版中只有两个。关于对位旋律声部方面的改编,改编者需要考虑到前后指法的衔接以及把位的安排。因此,改编者在改编版本中并没有完全还原原曲的全部对位声部,而是只留下了一个最重要且明显的对位声部,而且这些声部采用的对位手法基本上是模仿对位或自由对位。

在对位旋律方面还从原版移植了部分自由对位的手法。在这些片段中,改编者结合旋律和前后指法变化安排对位旋律,大多数对位旋律都使用右手大拇指来弹奏,因此旋律与对位旋律间的音程关系不会受太多限制,对位旋律最低可以到6弦的定弦音D音在上面。在和声(和弦)方面研究时提到,当在高把位演奏旋律时,和声方面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采用左手大横按的封闭和弦指法时。同样,封闭和弦指法下的对位旋律也会受到相应的限制,即当左手食指大横按时对位旋律的最低音会被限制在该把位6弦的最低音。在本改编曲中,所有对位旋律都能够在该把位下顺利弹奏,且不会影响旋律的指法安排。

在本改编曲中还出现了大量柱式和弦的织体。这些柱式和弦的织体有时为了丰富乐曲色彩会临时弹成琶音效果。关于柱式和弦与琶音的关系已经在前面讲过,这里不再赘述。本改编曲中还使用了分解和弦的和声织体。在主题再现段中,织体由开始的柱式和弦变为分解和弦,形成了变奏的效果。分解和弦在古典吉他曲目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织体之一。有时作曲家会将旋律隐藏在分解和弦中,这种音响效果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比如巴里奥斯的《大教堂》便使用了这一手法。在本曲中还有不少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交替出现的片段。尤其是后半段主题再现的片段中,配合再现旋律织体方面与前半部分形成对比,主要体现在分解和弦的频繁出现。这种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交替出现的现象进一步丰富了本曲织体,营造了富有变化的音乐形象。

四、演奏法(技巧)方面

古典吉他的常用技巧有琶音、连音、滑音、倚音、揉弦、泛音、拨奏、震音、小军鼓奏法、大鼓奏法、轮指。在本改编曲中用到的技巧有琶音、连音、滑音、倚音、泛音、震音以上六种。这些演奏技巧各自有着富有特色的音响效果,这些音响效果的出现使得全曲富有色彩和表现力。以下将分别介绍:

(一)琶音

琶音在古典吉他演奏曲中十分常见。6个音以内(含6个音)的和弦琶音都能够在古典吉他上进行演奏。本曲中并没有特别标记琶音符号的和弦,但由于曲中出现了由6个音或5个音组成的和弦且这些和弦的弹奏方法实际上是“极快速的琶音”(上文提到过),因此将琶音列为了在本改编曲中出现的演奏技巧。

(二)连音

连音是指在右手只拨一次弦的情况下,在该弦振动期间利用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击弦或勾弦从而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的技巧。运用连音奏法可以是两音或多音之间达到连贯发声的效果,这种奏法可以减少右手拨弦的次数,因此也常常用在音符密集且快速的音乐片段。连音奏法在谱面上通过不同音高两音间的连线来表示。本改编曲在快速演奏乐句中采用了连音奏法,起到了提升乐句连贯性与演奏稳定性的作用。

(三)滑音

滑音是指在右手拨弦后通过左手在不同品位间滑动而形成独特音响效果的技巧。滑音以左手手指滑动方向作为分类依据分为上滑音(上行滑动)和下滑音(下行滑动),以同时滑动的音符数作为分类依据分为单音滑音、双音滑音、三音滑音等。理论上通过“大横按”指法可以同时滑动6个音,但这种滑音在古典吉他曲目中几乎没有出现。一般来说,超过四个音的滑音需要食指横按作为辅助,但如果食指横按力量不大的话可能会影响其演奏效果。最为常见的是单音滑音,简称单滑音。在本改编曲中出现了单音下滑音,在谱面上以不同音高两音间的直线来表示。

(四)倚音

倚音在古典吉他曲目中较为常见,其奏法与连音相同,区别在于倚音十分短促,是一种修饰主音的装饰音。在本改编曲中便用到了倚音。

(五)泛音

泛音的使用在古典吉他中并不少见。在古典吉他中泛音分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两种。自然泛音仅需左右手各一根手指便可完成,而人工泛音需要右手食指的轻触弦作为辅助。泛音在古典吉他曲中常出现在乐曲的结尾,本改编曲在结尾时便使用了泛音。在本改编曲中还出现了普通奏法与泛音奏法交织的乐句,普通拨弦音色与泛音音色的交织使得这些乐句在音色丰富度及表现力上更上一层楼。

(六)震音

震音是指在原音符的时值内,和高全音或高半音的辅助音迅速交替奏出,通常有主音开始在主音结束,在谱面上用“tr”表示。震音的奏法与连音一样,主要通过左手手指在指板上快速击勾弦而产生。在本改编曲中也用到了震音奏法。

五、结语

通过从调性、旋律、和声(和弦)、织体、演奏法(技巧)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发现改编古典吉他曲目时需要在方便演奏与表达的情况下尽可能还原原曲的音樂要素,尤其是在旋律与调性上。由于古典吉他具有独特的音色、指法、演奏技巧,因此在和声与织体方面进行改编时需要谨慎分析思考,并在不影响还原原曲音乐的情况下对相关的音乐要素进行取舍。一首优秀的改编作品首先要满足乐器的演奏需求和音乐的表现需求,在本改编曲中改编者在和声与织体方面进行了区别于原曲的改编,而在改编的同时保留了原曲的风格特色,使改编版并没有失去原曲的音乐要素和特点。同时,在改编古典吉他曲时可以充分利用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在满足指法、把位等演奏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充分利用。比如在《梁祝》古典吉他改编版中运用了六种古典吉他的特殊演奏技巧,这些演奏技巧的运用使改编曲更加贴合古典吉他的风格特色。结合综上所述,琴痴改编的古典吉他独奏版《梁祝》十分成功。古典吉他作为世界三大乐器之一具有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当其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发生灵魂碰撞时也会擦出别样的火花。本文旨在通过以《梁祝》为例的中国民族元素曲目的改编分析,结合古典吉他的音乐表现及演奏特点,探索古典吉他民族特色曲目改编的方法和思路,为古典吉他的民族化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梁宝忠.论改编古典吉他曲的思路和方法[J].四川戏剧,2015(08):176-178+182.

[2]邹志坚.基于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认识[J].艺术评鉴,2017(05):75-77.

[3]潘青峰.古典吉他右手运指技巧的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6(03):217-218.

猜你喜欢

梁祝改编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周总理和《梁祝》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小提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