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安全视角下的冷链物流中心风险识别与建筑优化设计
2022-02-15杨琳卓胡振宇
杨琳卓,胡振宇
(1.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2.南京工业大学 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0 综 述
近年来,有关公共卫生安全的研究逐渐增多。徐彤武(2017)[1]认为,全球卫生安全包括个体生命健康、国家卫生安全和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安全三个层面的内涵。王霁轩(2021)[2]从建筑卫生设计的角度,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防控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建筑卫生设计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韩国元等(2022)[3]对国内有关公共卫生安全的研究进行了计量分析,指出当前公共卫生安全的研究热点聚集于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环境卫生安全等领域。冷链物流中心作为冷链物流系统的重要中转节点,对保证食品安全乃至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4]。因此,从公共卫生安全的角度审视国内冷链物流中心的设计并进行优化,对当今社会重大卫生事件的防控、食品安全卫生的保障、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总体设计
冷链物流中心(Cold chain logistics center)是指“从事冷链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基本应满足以下条件:主要为社会服务;环境温度满足不同产品的要求;综合物流信息网络;品种繁多,数量大;业务统一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标准和物流设施。”[5]冷链物流中心的总体设计可分为总平面布局、建筑空间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
1.1 总平面布局
首先,确定冷链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根据功能定位对物流作业的流程进行筛选;然后,确定功能分区,即专业物流作业区和辅助作业区,前者又细分为仓储区、转运区、加工区、交易展示区和物流行政管理区等,后者又细分为综合服务区、停车区域、道路与垃圾处理区域等[6]。
冷链物流中心的道路交通设计的重点在于确定功能分区后的场地流线设计,包括货车流线、客车流线、工作人员流线以及客流流线。通过合理的道路路网设计,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避免车辆拥堵和流线交叉。
1.2 建筑空间设计
冷链物流中心的建筑空间,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冷库、加工车间、交易展示大厅和行政办公用房等部分。其中,冷库是核心空间,在冷链物流中心的设计中最为重要,应合理选用冷库的温度类型和布局类型,同时进出货和补货动线设计亦是重点。
1.3 外部环境设计
冷链物流中心的外部环境设计主要包括场地出入口、广场和垃圾处理区的设计。对于具有展示交易区的冷链物流中心,设置广场有助于人群聚散、疏导客流和车流;垃圾处理区必须与核心功能区分开,防止垃圾污染周边环境。
2 卫生安全风险因素评估
通过分析冷链物流中心的总体设计和作业流程,对物流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得到23个风险因子,经归纳分类,得出三大类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因素,即食品卫生安全因素、环境卫生安全因素和人员卫生安全因素(表1、图1)。
图1 风险因素对应的卫生安全类型
表1 冷链物流中心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2.1 食品卫生安全
食品在从上游市场运输至下游市场的过程中易发生损耗、腐坏等问题,食品从进货的检验、加工的卫生、储存的安全,到出货的密封,都需进行严格把控。保证食品卫生的安全,就是保证冷链的安全。
2.2 环境卫生安全
保证环境卫生安全,首先,要在交易者进入物流中心时进行把关,从而保证交易者的卫生安全;其次,外部环境包括垃圾处理场等易污染的区域,应及时处理有害垃圾和易腐垃圾,保证场地内部环境的卫生。
2.3 人员卫生安全
工作人员与食品交集密切,所以在工作人员进入食品处理区域之前,应严格对其进行更衣、消毒、杀菌等,确保外部病菌不会污染食品。
3 优化设计与工程项目应用
根据总体设计要求和卫生安全风险因素评估,由此确定总平面布局、建筑空间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等3个优化设计策略,并在江苏宜兴现代冷链物流中心项目中加以应用和验证。该项目位于江苏省宜兴市杨巷镇,用地面积约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主要功能是将周边农村的农产品和水产品汇集、加工、储藏、交易,并向周边城镇进行物流配送。
3.1 总平面布局优化
3.1.1 总平面布局优化的要点
总平面布局优化的要点在于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各类流线组织,要做到人车分流、货车与客车分流、工作人员与顾客分流,从而有效减少各区域人和车由于交叉产生的“时空伴随”传染问题。根据《物流设计规范》,“用于保证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的物流中心应设置防护围界”[7],此条款不仅能够保证食品和药品的卫生安全,而且便于园区封闭式管理。
3.1.2 项目总平面布局与优化设计
项目的主要建筑为交易办公楼、农产品物流库和水产品物流库(图2)。园区内还分别设有水产品和农产品的临时停放区、垃圾处理区、集装箱处理区。建筑契合用地形状,交易办公楼前的广场供顾客参观和聚集使用。基地内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满足消防要求。
图2 物流中心效果图
3.2 基于作业流程的建筑空间优化设计
3.2.1 作业流程及对建筑空间设计的要求
入库、出库:入库验收时,首先要检验的是动物的检疫证明和运输工具的灭菌证明,没有证明或证明不符、过期的,不准进入仓库,并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处置;入库单位要将进货的原始担保保存到仓库中,以备检查;无检疫证明或检疫印章的动物制品不得存放。
冷链仓储作业:在仓储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更衣消毒非常重要,环境卫生也不容小觑。货品进入物流中心内被卸下后,因为货品的外包装上可能残留病毒和细菌,因此,首先应对货品的外包装进行消毒;其次,在入库前还应对货品进行二次消杀(图3),以保证入库的货品安全、清洁、卫生,且不会污染仓库环境。
图3 仓储区缓冲消杀空间设计
流通加工作业: 加工区域的卫生防疫的重点在于食品的检验和工作人员更衣消毒,同时,在分拣加工过程中增加消杀流程,以有效阻断病毒链传播。
产品的加工流程如图4所示。产品在入货后需要进行样品筛查,对检疫通过的合格产品进行消毒质检,同时对运输人员进行防护消毒,将检疫未通过的产品放入存疑样本观察存放区,相关部门进一步处理。消毒完成后的产品与工作人员方可进入货物集散、分拣和加工环节,在此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控与监管,随后进入仓库储存或交易售卖。入库前同样需进行消毒工作,加工工作就此完成。在原本的流程上,增加的消毒和监管工作,能够大大减小产品和工作人员感染病毒的概率,短期内看似延长了工作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可以阻断病毒在冷链物流中心内的传播可能性。
图4 产品加工流程中的卫生防疫措施
3.2.2 项目功能配置、区分与建筑空间优化设计
该物流中心在功能上包括农产品和水产品的收购、分拣、分级加工、冷藏冷冻、交易和辅助办公等。由收购至发货等环节的各功能关系密切。
交易办公区包括一层的沿街商铺、交易大厅,以及二层的行政办公室、洽谈会议室、物流管理区等。农产品和水产品物流区包括农产品和水产品收购分拣、农产品和水产品粗加工和精加工、农产品气调库、冷藏库和冷冻库、水产品冷藏库、冷冻库和超低温库,以及农产品和水产品发货区和恒温穿堂等(表2)。
表2 建筑空间优化设计
3.3 外部环境优化设计
3.3.1 外部环境优化设计策略
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 ,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检查设施(图5),对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杀、记录和检查。入口处可设置缓冲空间,以解决车辆进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拥堵和阻塞问题。
图5 优化后的园区入口
在卫生防疫方面,控制入口车辆和人员数量,进行入口消毒测温是最基本的环节;同时,在广场设置一米网格状地面拼花,能够对人员起到提示作用,有助于其提高自觉性。
在防止垃圾污染方面,垃圾处理区应与物流加工、交易和仓储区域分开设置,对园区内的垃圾进行直接打包处理后转运至外部垃圾转运中心。在保证物流中心流线设计合理的基础上,场地内的垃圾处理与物流、加工作业、交易活动分地、分时段进行,做到洁污分时分区。垃圾、货运与客运分时段进入园区,保持客货分离,大大降低对物流中心的二次污染。
3.3.2 项目外部环境优化设计
该项目沿园区周边设置围栏,控制入口车辆和人员数量,在各个入口处对车辆、工作人员以及顾客进行登记和消杀;设置车辆缓冲区域,在对车辆进行消杀的过程中,为防止道路堵塞,保持行进顺畅(图6)。设置主入口一米网格广场,用于集散人群和休闲娱乐。在场地内统一设置垃圾处理中心,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分散收集,压缩运出。
图6 外部环境优化设计
综上,通过优化设计,能够保证食品、内外环境以及工作人员和顾客的卫生安全,在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发生方面达到预期效果。
4 结 论
4.1 冷链物流中心是冷链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和关键设施
人们的生产生活由于在不少方面受制于当前的卫生局势,因此更加依赖于安全可靠的物流活动的支持。冷链物流中心作为冷链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和关键设施,肩负着提供安全卫生的物品、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职责,因而备受关注。
4.2 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是冷链物流中心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分析冷链物流中心的总体设计要求和作业流程的基础上,本文归纳总结出影响冷链物流中心公共卫生安全的三大因素,即食品卫生安全因素、环境卫生安全因素和人员卫生安全因素,在三大因素之下,又可细分为23个风险因子。由此,从公共卫生安全视角,识别和评估公共卫生安全因素,为冷链物流中心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4.3 通过冷链物流中心的优化设计,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
结合江苏宜兴现代冷链物流中心实际工程的具体要求,运用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从总平面布局、建筑空间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等方面对冷链物流中心进行优化,验证设计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经过优化设计后的冷链物流中心,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保证食品安全、防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应贯彻落实在冷链物流全过程中。作为物流系统中的关键设施,科学设计的冷链物流中心可以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推动整个物流系统强化安全环节、提高卫生标准、完善空间环境,实现全流程安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