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机理分析

2022-02-15吉林森工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00

物流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区块供应链

靳 爽 (吉林森工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区块链结合其他技术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该技术条件下构建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在数据传递和可信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为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需扩展其在各个金融应用场景中的实践与应用。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重点解决不少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无法获得资金的问题,并且融资门槛需进一步下降。作为产业供应链、金融融资相结合的产物,供应链金融帮助各个金融主体有效运行资金,同时使得资金供应链的管理成本得到降低。但诸如企业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不稳定等问题对供应链金融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凭借自身优势,将区块链应用于金融领域以应对上述问题时提供了不少解决方法,因而成为解决供应链金融问题的一种可行性途径。

1 何为区块链技术

1.1 区块链及其特征

伴随着人们对信息的不断应用,信息虚拟性进一步加强,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性、信息可信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网络环境对虚拟世界的数字交易及其相关的技术应用均至关重要[1],区块链技术因其网络安全方面的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从提出至今,区块链技术不断改进和加强,不再局限于被描述为程序开发的“货币”,而是兼具协议智能化、服务去中心化[2]等特征。

日本学者最早从比特币角度对区块链的定义做出阐述,但是区块链的定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仅仅考虑记账和数据分布,学者认为区块链是账本式的分布式数据库,即各个节点分散于网络中,这些节点可完成数据库的创建、点与点之间的数据复制,同时对节点数据进行维护,各个节点可在各自对应的网络中完成各项数据活动,同时各个节点需要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交易信息的验证和寄存,在交易过程中无需由中央节点授权。区块链由多个区块组成,每个区块存放着交易数据、双方交易时间及在统一标识下界定节点行为等[3]信息。从数据可靠访问、基于一定规则进行数据更改的角度,采用块的链接定义数据结构及如何存储;分布式节点共同识别算法有助于实现数据的安全输出及有效更新;加密作为隐秘机制的实现方法推动数据传输向安全性迈进;数据操作具有实时动态特性,引入自有脚步可实现操作的动态编程。区块链的上述功能使得其包括数据层、网络层、识别共享层、协议支配层、应用层及激励层,其中,数据层涉及操作数据的多个函数、数据隐含的内部结构及数据格式信息,比如,时间戳、Hash函数等;网络层涉及数据的链路验证、节点间的数据收发,比如,点到点的收发验证等;识别共享层包括Pos协议、PoW协议等;激励层即数据以什么方式进行分发与传递,包括发行机制、分配办法等;协议支配层涉及数据如何作为协议对各个节点的数据共享、资源共享等行为进行约束;应用层主要涉及当前的区块链技术主要用于什么领域,包括货币、金融及社会商品流通等。

1.2 区块链的主要功能

区块链首先可支持数据传递和节点资源的共享。在网络技术下,数字信息已经不能简简单单被定义为虚拟信息,数字信息可以表现出更多有意义的含义,比如市场数据、客户购买信息以及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需求,从而对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战略性意义。许多企业在获取信息时因为资源受限难以获得全面的市场信息,而这种不对称的现象使得某些获取足够信息的个人或者团体获得暴利,进而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因而如何实现信息的公平性而保证自身权益不被损害引起很多企业的关注。

区块链的构成及特征使得该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传递、信息分发。第一,该技术可以保证信息透明,即传统网络通过独占信息资源获得暴利的局面被打破,区块链使得各个平台趋于一种透明的状态,各个参与者在平台上的接口操作、采用的数据都是公开的,进而实现了信息共享;第二,该技术支持直接访问,去中心化意味着交易无需某个节点允许或者某个权限运行,可以直接实现交易双方P2P的交易,进而帮助企业节省了不少成本;第三,信息不可更改,即交易一旦完成,交易就在区块链上,那么区块链对应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会实现某种共识,可以理解为某两个节点完成的交易会被全网知晓并被记录,所以信息难以篡改。区块链的这些特征使得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得到保护。

区块链对现有社会的信任模式产生明显改进。信任模式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下大多数人群中占据绝对影响力的社会合作形态。人类在技术、意识、外部生存条件不断改变的影响下,如何实现信任、采用什么方式实现信任,在这个问题上不断改变方式,在每一个特定时期都有与之相匹配的信任机制。如今,计算机网络衍生出人工智能、移动APP、在线聊天及购物等虚拟产品,将虚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一部手机在手便能完成大部分生产生活中所需要做的事情,同时,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区块链进一步放大了网络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更加稳固的信任模式,从而实现网络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是很有必要的。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集体包裹的账本技术,因而不存在某个中心对其他节点进行管理的问题,各个节点均需完成路由选择、数据验证及区块与区块之间的传播等。例如某个节点对区块中的交易记录进行攻击或者篡改,需对区块及其后面加入主链的区块对应的SHA256码进行重新计算,计算时需保证伪链长大于主链长度,进而增大攻击的难度,从而使得区块链技术具备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使传递的信息不可更改。同时,区块链的统一识别机制可对区块链的各个节点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分布节点对各个区块数据进行统一收发,即实现统一的数据标准。基于此,即便遇到不安全的网络环境,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也可建立客户间的收发信任。

2 供应链金融融资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

最近几年,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出现大量成果,在中国知网上从2018—2022年间以“供应链+金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检索出672篇文献,对比最近5年的数据,可以发现该领域的文献在逐渐增加。从2018年到现在已经有173篇相关文献,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单融资模式方面的研究占比就近50%,涉及银行、药品、农产品流通等行业融资模式,关于融资风险方面的研究占比只有不到1%;在2019年涉及融资风险领域的研究大幅增加,占比超过75%,涉及风险管控、风险预防及风险评估;2020年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有所减少,发表文献量只有58篇,与2017年发表量相当,但是全部集中于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涉及融资模式、绩效评估、风险评估等;2021年供应链金融涉及的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模式的提出和风险防范的建议,而是从“实证+模型”的角度,对供应链金融的模式进行验证,涉及模型与案例分析领域的研究占比超过50%;2022年到目前为止,供应链金融各个领域的研究均在增加,其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占比达到30%,已经超过过去4年对区块链技术研究的总和。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均在增加,从融资模式转移至了风险评估和测定,然后从供应链金融角度,分析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就应对策略进行量化分析,最后,采用数学或者其他统计方法对该金融模式进行科学分析,对模式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做了更加准确的评估。

2.2 供应链金融之融资领域研究

中国学者对供应链金融定义时,结合了自身在行业的工作经历、行业在当前学术的发展趋势,将其界定为:从互联网视角将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视为一个供应链生态圈,以客户需求为基础,以现实交易为依据,采用自己出钱、自己补偿的方式进行融资,为了封闭资金流或者商品控制权,引入应收款-物抵押、第三方监管等手段,进而为中下游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及其融资服务铺平道路。供应链金融的整体融资涉及上下游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等三方,上游企业经龙头企业担保,对供应商供货,收到对应的票据;从龙头企业角度,需要金融机构进行间接授权,分销商对收到的商品进行提前付款,龙头企业给予分销商已支付类票据。

实际融资和理论融资之间存在差异,从款项支付方式的角度,融资模式包括通仓融资模式、包兑现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等[4]。其中,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及上游企业作为主要的参与方。卖方为上游企业,买方为龙头企业,上游企业持有索取债务凭证,龙头企业必须还清债务;以借贷名义,与上游企业、金融机构构成需求-供给关系;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并没有债务问题,而是直接和间接的资金传输关系,龙头企业代替上游企业还款,从而使得上游企业抵押的应收款得以偿还。包兑现融资模式将预支付的票据作为抵押,参与主体除了龙头企业、下游企业、金融机构外,还涉及物流监管部门,龙头企业需要从物流监管部门收到商品,再跟下游企业签订买卖协议、提成协议,从而下游企业可以从物流监管部门提货,无论是提货或者发货还是收款、还款都需要经过金融机构。通常融资模式是以存货类可动资产来抵押,参与方涉及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及金融机构,质押物就是企业现有的货物,不同以往的是融资渠道得到了扩展,企业更容易得到资金支持。

2.3 供应链金融的难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存在广泛的数字鸿沟问题,即小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渠道,进而提高了融资成本,造成融资难,金融机构很难告知企业哪些渠道能以较低成本进行融资,即存在信息不畅的问题;同时小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偿还能力,也是制约其获得融资的一大障碍。

技术进步可缓解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畅,但涉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金融机构并不是直接与上下游企业联系,简单来说,银行并不可能直接接触到上下游企业,而是先跟龙头企业联系。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上下游企业与龙头企业伪造一些交易信息,就会对金融机构造成巨额损失;同时,交易的数据可能存在造假,不仅会对金融机构造成损失,还会对龙头企业的信用造成严重影响。在这几个供应链金融的参与方里,涉及多类风险,包括仓单重复报送、多层套单、自己作为担保、虚假报单等。面向金融风险,不少学者也提出相关研究,基于信息熵进行评估的topsis模型,采用企业经营行为来衡量其信息透明程度;引入“龙头企业影响因子”“链上运营情况”2个指标来提升企业信用评估可信度[5];还有学者采用多层灰色评估法,对龙头企业的资产风险进行评估[6]。

供应链金融存在风险,同时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数字鸿沟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融资能力。政府固然掌握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因为某些原因,这些信息并没有实现企业间分发,或者只有部分企业知晓这些信息;从龙头企业角度来看,它们掌握的信息较多,但从自身角度考虑,不需要开放自身的ERP系统,但是会影响自身的数据安全,因此不愿与中小企业共享信息,从而拉大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数字鸿沟。很多企业为了自己拒绝分享信息,造成信息价值大幅缩水,以及很多不可见数据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进而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营成本。从整体来说,供应链金融是商业、物流、数字信息、资本汇聚的综合体,信息不对称对各方都没有好处,只会抑制供应链效能的发挥。

3 区块链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机理分析

3.1 影响机理

前面已经提到区块链的特征及供应链金融面对的问题,从上述角度分析区块链如何影响供应链金融,对应的影响机理如图1所示。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金融位于两端,作为机理发起的双方,区块链提供技术优势,供应链金融产生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区块链通过共享且无法篡改的数据来解决数据鸿沟问题;区块链内含的约束性规则,以协议的形式保证交易数据、交易内容具备高可信度;去中心化使得任何节点均可参与监管,即握有相同的数据支配权和管理权。

图 1 区块链影响供应链金融的相应机理

3.2 影响的作用分析

影响从过程角度来看涉及多个路径,从而实现了对区块链技术优势>供应链金融问题的解决。涉及路径如图2所示。首先,区块链底层涉及很多密码学算法和资源共识算法,底层的代码实现上层应用,智能协议排除人为干预的可能,从而使得供应链金融的信息不可更改,使得企业通过区块链可以与任何一方保持信任,进而减小了参与供应链企业进行交易的信用风险。然后,区块链本身是去中心化的,在网络中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来运行,交易记录在各个节点中可以查看,任何节点也不能占有这些数据资源,防止上游企业因个人利益而阻碍交易数据的共享。最后,网络信任机制在区块链技术下是对等的,没有上下级之分,数据支持共同维护且不可改变,同时被网络中的所有节点认可,进而为这种信任机制提供了统一的数据信息,即企业进行交易没有信任风险、信息有误风险。

图 2 涉及路径

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里金融机构先授权给龙头企业,但是龙头企业的信息无法传递给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从而导致交易信息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出现不完整的现象,限制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区块链技术的各个节点均纳入供应链体系中,所有企业都可以在区块链构建的网络中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读取、存储等),从而提高了数据获取的共享程度。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特征使得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可以获取完整信息,区块链的共识特性使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解决,无需其他中间企业或者个人进行信息传递,因为大家手中的信息都是第一手资源。区块链下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得到优化,如图2所示,协议可以自动审核,参与供应链的各方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查看交易信息,而无需担心信息造假的问题。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区块供应链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