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分析
2022-02-15谢锋标上杭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谢锋标 上杭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群众文化建设影响着人文精神的渗透,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除了要推动群众文化创新以外,也要深度渗透传统民俗文化。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传统民俗文化的受众面更广,群众基数更大,能够获得更多群众的认可,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过去群众文化建设由于方式较为刻板,影响了文化价值观的弘扬,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地资源出发,构建民俗文化示范点,号召全体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实现民俗文化的全面渗透。现主要探究传统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何实现民俗文化的全面渗透。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群众作为传播和弘扬文化的中坚力量,影响着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也影响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了增强群众的精神文明,提供扎实的文化服务,有必要积极推动群众文化的建设,充分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丰富文化内容,传承传统文化。群众文化建设应以群众为基础,从群众文化需求出发,大力发展更具价值的民俗文化,使全体群众都能接受到文化的熏陶,实现文化素养的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强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群众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的关系
民俗是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属于生态文化与民众文化的一种,蕴含着深厚的内涵。传统民俗文化历经千年,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人类的起源,还是人类的发展,都与民俗文化密切相关。从古至今,民俗文化的内涵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明,且经久不衰。我国文化史与古代典籍中,记录着诸多民俗文化内容,各朝各代的文学名家对民俗文化有着浓重的热爱,并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总结与赏析,创作出著名的诗文篇章。我国人口基数相对较大,封建文化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农业文化与民俗文化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是在这些文化的相互影响下,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拥有了丰富的表达途径。
民俗文化虽然具有规范性,在群众日常生活中较为隐蔽,但是其来源于群众对生活与文化的需求,其中包含的诚信友爱、爱国敬业等精神都是群众文化的重要内涵。在民俗文化的支持下,群众文化可以带动人民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文化的共同发展。群众文化建设能彰显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在建设群众文化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民族文化的宣扬力度,彰显文化中蕴含的精神与观念,展现时代风貌[1]。民俗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为现代群众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指引,实现民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渗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
丰富文化内容
民俗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所展现出的文化精神各不相同,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持。民俗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尤其是南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在饮食方面,南方人往往更喜欢甜食。总之,在区域文化的带动下,民俗文化也随着地方差异愈发多样化。目前,各个地区都十分注重群众文化的建设,积极建设了文化宫、文化艺术馆、艺术活动中心等机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也越来越关注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由此可见,传统民俗文化对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丰富了群众文化建设内容,为带来了更具创新性的文化内容,且有利于推动文化引领时代发展。
巩固群众基础
传统民俗文化除了具有多元化特点外,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也有了较为牢固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在特殊节日,各地都会结合自身风俗习惯,开展多元化的民俗庆祝活动,渲染节日氛围。各地方推动群众文化建设、渗透传统民俗文化的另一目的在于实现对群众基础的进一步巩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上层建筑,由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所差异,故而不同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也各不相同[2]。对于一些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地区,其群众文化建设的效果往往更好,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也更快;而对于较为落后的地区,其群众文化建设相对较薄弱,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与传承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加大群众文化建设力度,实现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全面渗透,有利于实现对当地群众基础的进一步巩固。发挥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能够不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使其受众数量不断增加。
弘扬传统文化
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能够使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全面满足,不仅能够给群众带来愉悦感,还能对群众的思想起到必要的引导作用,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服务群众,让群众感受到民俗文化艺术的价值,而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建设相融合,能够增强群众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群众本就十分热爱传统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的支持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深刻地爱上传统民俗文化,不断强化自身精神文明,深入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容,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开展。
群众文化渗透传统民俗文化的不足之处
文化建设形式较为单调刻板
群众文化活动是为群众服务的关键内容,但是受经济、资源投入等多项因素的影响,过去我国群众文化的建设相对较为落后,文化建设形式也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地逐渐意识到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创新,但仍然存在刻板单调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各个地区对群众文化事业的了解不够透彻,在资金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使得群众文化建设多年来原地踏步,难以进行创新。另外,传统的活动形式对年轻受众而言缺少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融入更多元素,以促进文化创新。
文化影响较为局部片面
当前,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只有在文化馆、艺术中心等机构的支持下,才能够有序进行,这也导致群众文化的建设较为局部片面,使得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受到严重影响,难以对大部分群众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而言,群众文化建设容易受到外界各项因素的影响,而且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保障群众文化实现全面渗透,也难以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全面落地[3]。另外,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碎片化特点,这使得文化的影响力难以得到集中展现。尤其是部分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故步自封,未将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使得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较为滞后,文化的影响力小,进而使社会群众难以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影响了群众文化建设的效果。
传统民俗文化渗透到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策略
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增加民俗文化展示点
传统民俗文化在多个地区处于自主、随意发展的状态,未得到当地群众的充分关注,所以文化传播效果较为有限,与群众文化建设的关联也不够密切。这样不仅难以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还会影响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使得文化的传播受到限制。因此,要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之间的全面融合,优化民俗文化传播体系与软硬件设施,从当地的资源出发,不断增加民俗文化展示点,让群众能够与传统民俗文化近距离接触。
比如,地方可围绕当地资源,积极构建群众文化艺术馆、服务中心、文化公园等场所,不断优化硬件设施,并开辟出专门的场所用于文化内容的演示与宣传,增强传统民俗的展示效果。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还可以在各场所开展文化展览活动,促使群众主动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在节日期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优势,丰富活动内容,但是也容易受到活动时间的限制,导致许多群众意犹未尽,或者难以深刻领悟民俗文化的内容与价值[4]。依托本地资源所构建的常态化场所则具有一定的辐射效应,周边群众与外地游客在来访参观时,本地的文化设施以及传统民俗文化内容,能够成为当地更具代表性的符号。访客能够在文化设施的支持下获得充分的娱乐享受,同时,群众文化基础设施也有利于访客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访客精神与思想的洗礼。
落实非遗保护,提升民俗文化知名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蕴含着深刻的精神价值与文化价值,其中就包括传统民俗文化项目。传统民俗文化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旅游业的推动。在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重要的价值,影响了许多群众,其还促进了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地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可以围绕非遗展开,以不断提升民俗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比如,各地方可以将非遗项目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引导方向,借助非遗项目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号召更多基层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活动中。具体而言,各地区群众文化机构可以在非遗项目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使当地群众深入感受民俗文化,增强群众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可以积极探究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将其作为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平台,使得传统民俗文化的宣传更加深刻[5]。还可以全面整合当地申遗成功的民俗文化项目,重塑当地群众文化项目体系,促进非遗的价值最大化,并形成新的文化布局与传播中心。当地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时可以将非遗元素作为核心,增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民俗气息,扩大地方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实现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全面弘扬与传承。
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推行民俗文化工艺品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反映出当地的特色文化体系,体现出当地的社会风气,因此,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积极与传统民俗文化相融合,借助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号召更多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中,实现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比如,积极组织创新文化活动,像当前已有的划龙舟活动、舞龙舞狮活动等,既能激起群众的运动兴趣,又能够实现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弘扬。但是要注意,虽然当前的民俗活动形式与此前的形式相比变化较大,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仍务必注重创新,要全面反映活动背后的思想价值观,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价值。就目前的民俗文化发展情况来看,许多民俗活动、工艺品已经消亡,而且在多元化的市场中,传统工艺品逐渐被替代。但是要注意,民间工艺品展现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因此,现代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要从民俗文化发展视角出发,深入挖掘被隐藏覆盖的民族工艺品,结合当代审美促进现代民族工艺品的发展。有此措施,不仅能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还能带动民族产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发展目的。
推动文化进校园,促进民俗文化渗透
除了在基层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以外,还要积极推动传统民俗文化进校园,让青少年对传统民俗文化形成自己的认知,这样做也能实现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弘扬,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过去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情况来看,传统民俗文化失传的主要原因是其缺乏年轻人的关注。年轻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得许多优秀民族文化逐渐流失[6]。
在校园内大力宣传民俗文化,能够为群众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各地文化艺术馆等机构可以积极与当地的学校联系,共同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艺术馆可以为学校提供多元化的传统民俗文化项目,并定期到学校宣传当地优秀民俗文化。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组织开展民俗文化进课堂的教育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艺术馆也可以联合学校开展参观学习活动或表演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能够在参观与表演中,近距离地与传统民俗文化接触,从而实现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当地教育局也要重视传统民俗文化进校园这一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交流互动,为民族艺术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与场地,推动群众文化建设活动高效开展。这些活动形式不仅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认识、了解传统民俗文化,还能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民族自信,鼓励其自觉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从而带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
综上,将传统民俗文化渗透到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中,是目前文化建设的重点,其属于高度人文性的工作内容。群众文化建设关乎一个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新时期要积极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弘扬工作相融合,带动当地文化建设工作创新发展,夯实群众基础,实现地方文化艺术特色的全面展现,不断强化民俗文化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