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慎独思想对青年“躺平”现象的启示探究
2022-02-15古丽美娜阿地力江新疆师范大学
古丽美娜·阿地力江 新疆师范大学
儒家慎独思想是指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本心、坚定自我的良性行为习惯,是自律的最高层次,是我国古代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表现为较高的道德修养境界。在“躺平”现象普遍存在的背景下,儒家慎独思想能够优化青年群体发展环境,以儒家深度思想体系中的“慎辨”“慎隐”“慎微”“慎终”等精神,引导青年群体走出“躺平主义”的困境,促进青年群体实现自我提升。
儒家慎独思想的缘起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儒家慎独思想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思想理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深挖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及历史发展过程,有助于加深对儒家慎独思想的理解与认同。慎独教育为大众群体道德与品行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弘扬符合现代价值观的儒家慎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年一代具有启迪意义。
慎独思想的内涵及发展历史
慎独是儒家思想体系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其源于《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思想,指的是一个人在缺乏别人监管和制约自己行动自由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自觉地按照道德的规定去实践,并做到言行一致。
慎独是强调道德自律的思想,众多思想家、哲学家都对慎独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庸》中的慎独思想认为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道德观念和信念的规制表现自身个性,将慎独思想中的自身道德修养践行于日常生活;《大学》中的慎独思想认为,要注重对人本性的修养,培养“善”与“真”,要以“诚意”为基础,强调真诚与善良是所有行为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践行慎独思想。东汉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注《中庸》,将慎独定义为“慎其闲居之所为”,闲居即独处;朱熹注曰:“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微细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已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要遏制自身不当的欲望,从内心拒绝被欲望所蒙蔽,彻底做到清心寡欲、无欲无求,促使身心自然发展,从而彰显内心的“善”。
弘扬慎独思想对社会青年群体的影响
慎独是指人在自觉自在状态下的自律行为。慎独思想在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一代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青年群体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启示和指引作用。
慎独是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对青年群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儒家慎独思想对青年群体的影响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促进了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儒家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慎独思想有助于人们摒弃以往对儒家传统思想的不熟悉、不了解、不认同的错误观念及态度,深化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认知。慎独思想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仍然意义重大,儒家慎独思想的宣传与弘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了解。
第二,培养青年积极自律的为人处世态度。慎独思想的核心为“自觉”与“自律”,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个体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则。在青年培养为人处世的态度时,儒家慎独思想的传播与教育可以唤醒青年群体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前途的规划,引导青年群体更多地关注自身精神建设,不断加强对心灵的塑造。
第三,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拒绝社会不良风气。自律、自省与自觉是儒家长期以来的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它以独特的教育观念教导人们用儒家慎独思想时刻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独处时抚躬自问,反思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关系到国家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根本方向。在思潮繁杂的现代社会,青年在受到本国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影响的同时,还会受到他国文化的影响。而学习儒家慎独思想,并将其深入头脑、付诸行动有助于深化青年群体的理想信念,促使青年群体从自身做起,拒绝社会不良风气。
青年“躺平”现象
“躺平”现象在青年群体中的流行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该类文化现象迎合了青年的价值观和思维观念。探究青年群体“躺平”现象,对该现象进行追本溯源,解构其实质特征,分析“躺平”现象在青年群体中盛行的原因,有利于找出应对策略,促使青年摆脱“躺平”,追求“慎独”的人生理想。
对“躺平”现象的追本溯源
在网络用语里,“躺平”指一种具象化的个人形态,是当代社会部分青年在面对激烈竞争时,认为即使奋斗仍会以失败告终,便拒绝努力、拒绝与现实做抗争的心理状态。正如“躺”这个动词一般,充斥着颓废与顺从无为的姿态。
“躺平”作为网络用语,在网络账号的传播和营销下,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现象由陌生到熟悉,逐渐演变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现在,“躺平”这个词已经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成青年群体耳熟能详、常拿来戏谑的流行语言。也因此,对其的研究与分析从其出现开始就未停止。
“躺平”现象的实质解构
“躺平”现象本质上可以归属为一种非理性的亚文化,与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文化类似,其通过自我映射、自我省察甚至自我否定达成建构与解构,是一种反对一切的虚无主义观念。“躺平”现象表达了当代部分青年的无力感和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传达了当代部分青年在面对压力与焦虑时消极避世的心态。
“躺平”现象是推进青年“丧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新浪潮,“躺平”文化反映了当代社会部分青年面对社会压力时焦虑与无为的状态,但其也间接导致了青年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由于互联网传播具有数字性、互动性、快捷性等特点,“躺平”文化自产生之日起便以“风驰电掣”的速度迅速走红并影响了青年一代的心理与行为习惯,还对“三观”尚未健全的青年一代产生了鼓动和诱导的负面作用。
“躺平”现象在青年群体中盛行的原因
“躺平”现象在青年群体中盛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市场经济下,青年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社会的内卷化、同辈压力的具象化、互联网的普及化等诸多因素叠加,给青年群体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鉴于青年群体的“三观”尚未完全形成,易受到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的影响,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等不良风气随着市场经济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迅速蔓延,再加上“躺平”这一社会现象的演变和扩散,导致“躺平”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盛行。
其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躺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不断发展的互联网科技很大程度上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但互联网世界中同时充斥着很多不良信息,部分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青年群体容易受到消极错误的思维观念的影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看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消费主义价值观影响下的现代社会,人们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青年群体的“躺平”提供了一定的传播渠道,也为青年提供了了解世界和发泄情绪的渠道。
其三,部分青年的自我认知程度较低,缺乏竞争意识与奋斗精神。除了互联网与社会大背景的原因外,“躺平”现象的形成更多的是因为部分社会青年自身思想上的缺失与迷惘。由于部分青年群体自我认知程度较低,导致其面对压力重重的社会缺乏自信心,低估了自身面对困难的能力。当下,部分青年人虽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缺乏竞争意识与奋斗精神,逐渐沉溺于一种自我封闭、自我否定以及自我陶醉的心理状态。
儒家慎独思想对青年“躺平”现象的现实指导价值
儒家慎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其不仅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借鉴意义。面对“躺平”文化带来的冲击,儒家慎独思想从“自律”“自省”等价值维度,创新实践路径,为解决此类问题指出了一条明路,有助于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以积极向上的姿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慎辨:提高对“躺平”等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甄别能力
《易·未济》中说:“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孔颖达疏》曾言:“辨别众物,各居其方,使皆得安其所。”“慎辨”是儒家慎独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培养“慎辨”的意识可以使青年群体谨慎辨别生活中的是非对错,善于辨析其本质,辨析各种事物的实质,做到通过现象看本质。
培养“慎辨”的意识,可以增强青年群体辨别对错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外部条件来讲,应加强网络立法和监管制度,为打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提供立法保障。从根源上杜绝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错误思潮,鼓励和引领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流行风尚。第二,从内部条件来讲,青年群体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其思想活跃、想法灵活,追求多元性是他们的优势,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价值取向不正确以及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因此,需要培养青年群体“慎辨”的意识,提高其对“躺平”等亚文化现象的甄别能力,促使青年拒绝此类思想,构建良好的群体环境。
慎隐:规避青年“躺平”行为
“慎隐”指在无外在力量和他人约束的隐蔽之处,主体仍然能够严格要求自身的一言一行,保持自我克制、自我监督和自律,这是青年群体实现行为规范的理性抉择,也是儒家慎独思想的基本要求。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青年群体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再加上青年自身“三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产生一些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培养“慎隐”的意识,有助于青年群体规避“躺平”思想,促使青年形成良好的自律精神,也能避免该群体在受到关注时与无人关注时表现不一,甚至隐藏自己的真实品行等。“慎隐”是儒家慎独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培养“慎隐”意识可以帮助青年群体在社会环境中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推动青年群体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自觉抵制“躺平”文化,养成良好的习惯,向自律、自省、自警的人生靠齐,不断推动青年形成知行合一、表里如一的思想道德品质。
慎微:培养青年群体的自律意识与主体自觉性
“慎微”指当涉及小事的时候,要审慎于细微,能见微知著,做到防微杜渐。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发展变化,都遵循由小变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化过程。“慎微”作为儒家慎独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内涵。
面对“躺平”现象,部分青年群体主动接受流行文化的影响,他们打着“要躺平,反内卷”的名号,在“躺平”的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培养青年群体的自律意识与自觉性,势在必行。要将“慎微”融入青年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躺平”。与此同时,应发挥互联网等舆论媒介的传播与引导功能,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电视新闻等,加大对“慎微”的宣传力度,向青年群体全方位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
慎终:强化青年慎始敬终的价值观念
“慎终”与“慎始”相对应,《礼记·表记》中提到“慎始而敬终,行稳致远”,告诫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从始至终都要谨慎行事,戒骄戒躁。“慎终”作为慎独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谨慎,小心行事。
青年群体容易产生渴望“躺平”的心理,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儒家慎独思想所提倡的自律与自省的人生认知模糊。弘扬“慎终”精神,就是启发青年不但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慎终”精神,而且要以“慎终”思维推动自己固有思维模式进行转变,将“慎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被动转化为主动,改变以往知难而退、半途而废的处事态度。不断强化青年慎始敬终的价值观念,可以促进其道德品质持续稳定地发展。
综上所述,青年群体中“躺平”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泛滥,要求学校等教育主体在开展相关教育的过程中引导青年一代养成自律自省的习惯。儒家“慎独”思想体系以“慎辨”“慎隐”“慎微”“慎终”等精神内涵引导人们的行为,强化青年的道德自律与行为自律,帮助青年群体拒绝“躺平”,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