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湖民间故事”定格动画改编研究

2022-02-15井维泉浙江传媒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35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民间故事定格

井维泉 浙江传媒学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故事传说,这些故事有一些被改编成了动画作品并受到大众的喜爱。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以定格动画这种艺术类型来改编创作“西湖民间故事”的作品却并不多见。这既给当下动画创作者们提供了创作的新思路,也为传统民间文学在新时代进行传承和创新找到了共赢之法,现基于此展开浅显探讨。

即使没去过杭州西湖,提及“西湖民间故事”,许多人对白蛇传说、梁祝传说、岳飞传说等也是有所耳闻的。以白蛇传说为例,近年来,以之为蓝本改编的艺术作品形式非常多,影视动画便是其中一种,如《白蛇:缘起》和《白蛇2:青蛇劫起》,这两部作品都获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也让大众对传统民间文学与新时代国产动画创作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然而,与西湖有关的民间故事及传说远不止白蛇传说,2018年,由杭州市文化局编著,浙江文艺出版社再版的《西湖民间故事》一书详细收录了大量发生在西湖以及西湖周边具有代表性的故事[1],如《明珠》《金牛湖》《一线天》《白娘子》《虎跑泉》《东坡肉》《馒头战》等,内容相对齐全,深受读者喜爱。这些故事在洪尚之编著的《西湖全书:西湖传说》(2006)[2],杭州图书馆编著的《“西湖传说”故事集成》(2013)[3]及李婕编著的《中国文人的西湖印象:“西湖小说”故事》(2020)[4]等著作中有所补充,对我们了解西湖乃至杭州、浙江的风土人情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着国漫创作体系日渐成熟与完善,如今的国产动画创作在“中国动画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等目标和背景下,愈发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民间文学的再挖掘与创新。类似“西湖民间故事”这种由老百姓创作讲述的、与西湖及杭州地区相关的一种生活形态的口头文学,如果能改编创作成优秀的影视动漫作品,并借助动漫这种艺术形式得以传播,一定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西湖,从而进一步打造杭州西湖这张城市名片。当然,定格动画的创作方式与当下较为普遍的电脑三维动画不同。定格动画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和奇妙的艺术感染力。本文将从“西湖民间故事”与动画创作的关系,定格动画与其他动画艺术形式上的区别以及“西湖民间故事”定格动画改编的可行性分析等三方面展开探讨。

“西湖民间故事”与动画创作的关系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湖民间故事”,无疑给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许多魅力,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泛舟于西湖之际,总能听上几段船老大或船娘们娓娓道来的西湖故事。这些世代相传、口头传述的故事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民间文学的一个缩影。随着国潮的兴起,民间文学为影视动画等文艺创作提供了灵感来源,为它们提供了浑然天成的“脚本”。动画商业巨擘迪士尼在《狮子王》这部动画电影之前的作品基本都是改编自他国的民间文学、传说或故事,其中就有家喻户晓的《白雪公主》(改编自德国《格林童话》)、《阿拉丁》(改编自阿拉伯《天方夜谭》),即使在《狮子王》上映之后,迪士尼依然注重民间文学的改编,如《花木兰》(改编自我国的民间乐府诗《木兰辞》)。可见,世界各国的民间文学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都彰显着本国标志性的文化特征,更是全人类都值得珍视的文化瑰宝。

以“西湖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间文学为当下的动画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为当下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无穷的创作灵感。一方面,在国漫兴起的热潮下,要想创作出凸显中国特质的动画故事,就要踏踏实实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将民族文化精髓融入影视动漫作品中,用时尚的动画艺术手法和视听语言去打造新时代的国漫。正如迪士尼改编《木兰辞》那样,“西湖民间故事”中的鲁妹造伞、钱王射潮、运木古井、石香炉、石人岭等也可以改编成动画。另一方面,当下的国漫创作,尤其是在院线较为“卖座”的电影中,十有八九都是围绕“悟空”“白蛇”“哪吒”等IP“千锤百炼”,缺乏新的题材。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之外,还有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它们就像大海深处被泥沙覆盖的珍珠,等待“有识之士”前来“拾遗”。

从某种角度而言,以“西湖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间文学在为动画创作提供天然“脚本”的同时,也需要借助动画这种艺术形式进行继承性的发展和转化性的创新。这是因为今天的动画已经与20世纪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动画大不相同,今天的动画处在“元宇宙”“泛动画”“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语境中,具有传播更迅捷、制作更快速、受众更庞大、影响更广泛等优势。

这些特征应用到古典民间文学的当代传播中,会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一方面,“西湖民间故事”这类靠前人口头传述,后人总结编撰的典籍是“静态”的,是放置在书架上、展陈在博物馆中的文献,是厚重的历史记忆。而动画则是“动态”的,如《白蛇:缘起》,通过电影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白素贞在五百年前与许仙前世许宣的姻缘故事。这样的改编创作使白蛇传说更加立体、传神,更令人动容,也符合大众心目中“有缘千里来相会”“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美好愿景与真挚期盼。与静态的文本相比,动态的影像更加直观,更令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动画这一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将传统文化融入动画创作中能更好地将本土文化传播出去,真正做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也许你从未去过阿拉伯,但通过动画电影《阿拉丁》,你可以领略和感受到阿拉伯地区的民俗民风;也许你从未到过埃及,但在动画电影《埃及王子》中,你可以感受到埃及的风土人情。这就是动画这种艺术形式的优势。随着当前技术的日益完备,人们通过动画这一艺术形式及其他新媒体平台,上天入地,遨游四海,穿越古今都不再是“神话”。借助动画这对羽翼,“西湖民间故事”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总之,以“西湖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间文学为动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是动画创作的源头活水,中国动画要想“走出去”就离不开祖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同时,民间故事 的传承及创新转化也需要通过动画这类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媒介手段来实现。二者互惠互利,相辅相成,需要我们善加运用,灵活思考,举一反三。

定格动画与其他动画艺术形式的区别

我们在探讨动画艺术类型或者动画艺术的表现形态时,通常按照所使用的工具、创作方式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手绘的二维动画、基于电脑技术的三维动画以及以材料见长、手工制作并实景拍摄的定格动画。其中,定格动画这种艺术形式相较于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而言,有着非常独特的审美与艺术感召力。

第一,定格动画逐格拍摄的方法有利于增强受众对动画艺术的认识与感知[5]。事实上,“逐格拍摄法”正是基于人类肉眼的“视觉残留”特性,将提前制作好的连续动作分解图通过双眼在自己大脑中自动形成流畅的画面,也就是诺曼·麦克拉伦所说的:“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传统的手绘二维动画与定格动画都是“逐帧绘制”“逐格拍摄”的一种动画形式。无纸动画为手绘二维动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逐帧绘制”这种费时费力的方法被各类软件取而代之,只有定格动画的创作仍然沿用该方法。定格动画制作前需要制作好各个角色的形象,角色材质有木偶、剪纸等,将它们放置在制作好的场景空间中,与真人电影拍摄现场一样,需要布置好灯光,按照分镜及运动规律逐格搬动角色的肢体,变换角色的面部表情,最后就会形成荧幕上动态的连续动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定格动画及其创作原理是我们感知和了解动画为何物的最直观的一种方式,是拓展和研究其他动画的基础。

第二,定格动画的制作流程更为烦琐和复杂。不同于传统二维动画先手绘再转描到赛璐璐片上,也不同于三维动画仅靠一台电脑就能“搞定”,定格动画的制作流程更加复杂。前期需要美术设计及手工制作较为出色的人员制作好角色形象,不管是立体偶动画还是平面剪纸动画,都要先完成这一步骤;中期需要熟悉灯光照明调节及单反相机操作的人员,以便呈现影片的最佳摄影和光影效果;后期还需要熟悉电脑合成与修正的人员,将前期与中期制作好的素材进行后续调整,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我们熟知的阿德曼公司的定格动画,如《超级无敌掌门狗》《小羊肖恩》以及莱卡工作室的《魔弦传说》《通灵男孩诺曼》《盒子怪》等都是好几个部门和不同工种的艺术家们通力合作才完成的。这种复杂的制作方式间接导致了一部定格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要远远长于二维或三维动画电影,这也是定格动画作品产量和相关从业人员总体相对偏少的因素之一。

第三,定格动画具有更强的温度感和质感。与其他动画类型相比,定格动画的制作、拍摄和后期都需要团队人员通力合作,与其他通过电脑等机器制作出来的动画作品相比[6],定格动画是纯手工制作角色,每个角色表面还留有指纹痕迹以及摆动角色肢体动作时的操纵感,就像是造物主在创造生命,真正做到了赋予角色生命,也契合动画“Animate”(有生命的,有活力的)这一实质。因此,这也是为何直到今天,定格动画仍然拥有不少拥趸的原因。

“西湖民间故事”定格动画改编的可行性分析

在查阅从古至今以“西湖民间故事”为蓝本的艺术作品时,笔者发现,虽有中国美术学院教师阮筠庭的动画《白蛇》作为代表,但是以定格动画这一艺术形式改编“西湖民间故事”的作品总体数量仍相对较少,实为憾事,但这也为当下的动画创作提供了新的契机。20世纪我国经典的《神笔》《猪八戒吃西瓜》《阿凡提的故事》《葫芦兄弟》《渔童》等作品就是典型的以木偶、剪纸、皮影为主要特征的定格动画。虽然这些作品被统称为中国美术故事片,但它们的制作方式是严格按照定格动画“逐格拍摄”的原理制作而成的。现在此基础上,对将“西湖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并融入定格动画创作中的可行性进行探索。

其一,“西湖民间故事”的题材多数与定格动画的创作规律相契合。“西湖民间故事”既有以风景、地标性建筑的由来史为主题的故事,也有以名人轶事和特色美食为主题的故事。“西湖民间故事”大多都是西湖及其周边发生的故事,因此在创作这类题材时,会涉及许多场景、道具、仿古建筑、仿真小吃、名人雕像等。定格动画的创作手法能较好地还原这些元素,在前期制作环节(即纯手工制作环节)中用微缩制作的方法再现西湖景观。与传统的手绘二维动画和电脑构建出来的数字模型相比,手工制作出来的仿真场景和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给观众一种可触碰的真实感,更能打动观众,令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7]。

其二,定格动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市面上较为“稀缺”,以该种方式创作“西湖民间故事”看似“非主流”,但可以达到“另辟蹊径”的效果。彼得·桑德斯曾说:“如果没有定格动画,就好比我们活在一个除了油画别无他物的世界,世界应该有各种工艺类型的动画电影,就像世上有各种类型的绘画一样,定格动画只是另一种电影创作手法,与其他种类的电影一样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受当前电脑三维动画的影响,院线荧屏几乎全部被三维风格的动画作品“霸占”,一些看似二维的动画事实上也大多是“三渲二”。所以,在动画过于依赖电脑制作和受众“视觉审美疲劳”的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和创新定格动画,丰富动画形式[8]。定格动画界的老前辈们已经为我们开辟了道路,提供了示范,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做到传承与创新,让定格动画得以薪火相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风采。

“西湖民间故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的动画创作者没有理由让这些经典故事在文本中“沉寂”。要善于利用定格动画这样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充分运用动画传播的显著优势将传统文化“唤醒”,使其实现由“静”向“动”地巧妙转化,达到传承与创新的目的。讲述好新时代的“西湖民间故事”,也就是讲述好浙江杭州的故事,更是向全世界讲述好中国的故事。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民间故事定格
“民间文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神话与民间文学
——李福清汉学论集》
漫话民间故事
定格生死瞬间
“咔嚓”,定格的街景
漫话民间故事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幸福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