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阅读推广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以长三角“阅读马拉松”活动为例
2022-02-15南京图书馆
丁 勇(南京图书馆)
关键字:长三角区域;阅读马拉松;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全媒体平台;检视阅读法
党的十九大以来,长三角区域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了新发展、迈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更是对长三角区域提出了更多具体细致的要求。推动实现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促进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便利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2018 年9 月28 日,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立足自身主业主责,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加强长三角区域公共图书馆的跨区域合作与交流。各合作方同意在长三角区域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阅读马拉松)、联合发布长三角区域公共图书馆发展报告、网上联合知识导航、公益性巡讲巡展以及信用服务联盟等5 个战略项目上开展跨区域合作,这一举措激发了长三角区域图情服务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的新活力[1]。2020 年5 月26 日,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和安徽省图书馆正式签订《长三角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联盟合作协议》,长三角区域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公共图书馆协同创新作用,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
1 “阅读马拉松”活动的核心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快餐式、数字化、碎片化的阅读日益盛行,作为获取知识主要途径的深阅读、精阅读的受众越来越少。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海量资源,公众需要有一套思考的框架去筛选出真正有用的内容。而如何获得这一套思考框架,阅读,尤其是精读,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阅读马拉松组委会于2014 年在上海创办,该组织独立运营阅读比赛,主要研究阅读与阅读者之间的关系,以“看见阅读”为宣传核心,倡导“阅读致用”,重构阅读者和阅读之间的关系,通过新技术与多种行业高度融合驱动,引导读者进入“深阅读”状态,培养更多符合“互联网时代成熟阅读者”标准的阅读者。同时,通过合作或协作完成阅读集体行动,有助于社会阅读场域的构建。“阅读马拉松”活动由长三角区域各省级图书馆轮流主办,江浙沪皖四省同时开赛,对于弘扬全民阅读、促进长三角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便利化具有重要意义。
2 “阅读马拉松”比赛的开展过程
2020 年长三角“阅读马拉松”活动的主办单位是江浙沪皖共115 家公共图书馆,有140 个团队、6600 名读者参与。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制订方案。实行江浙沪皖四地分赛区统一竞赛的活动机制,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线上线下联动。阅读流程为:微信报名→5 人组队→系统抽签→现场签到→线下阅读→线上答题。
(2)规则设定。“阅读马拉松”要求参赛者在6 个小时内阅读一本未出版的图书——《消费者的决策:行走于理性的边缘》,该书着眼于消费者的决策理性,从心理学视角出发解析消费者的决策规律与心理特点,以期让行走于理性边缘的消费者作出明智的选择,体验到决策幸福感。阅读完毕后归还图书,扫码答题。最终成绩为实际阅读时间减去答题成绩的折算时间,用时最少的阅读者获胜。
(3)组织实施。建立江浙沪皖四地联络工作群,统一发布活动方案、设计标识、招募志愿者、制定工作进度表,并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网站、电子大屏等全方位进行宣传,开启报名通道。
以2020 年南京图书馆“阅读马拉松”比赛为例,当日的比赛流程为:①选手签到——9:00 选手签到,领取参赛手环,9:25 选手凭手环入场并按照指定位置就座;②赛事宣讲——宣讲赛事简介、比赛规则及安全须知;③发放比赛用书——宣讲的同时,工作人员将比赛用书和读后感答题纸发放给选手;④正式比赛——比赛于10:00 正式开始,共计6 小时,最早答题时间为12:30,比赛期间选手可凭手环出入赛场;⑤ 上交比赛用书——选手在阅读完毕后上交比赛用书,并在书上备注姓名;⑥答题——微信扫码进入答题环节,答题过程中可参考自己做的笔记,但不能与他人交流;⑦公布成绩——成绩由阅读时间+阅读质量得分组成;⑧发放奖牌与比赛用书——比赛结束后,选手凭成绩和读后感领取奖牌,领回比赛用书,交回手环。
3 “阅读马拉松”对于阅读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3.1 带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
“阅读马拉松”活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其中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第十八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大众进行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选择读物时注重流行性和实用性,通过网络、手机、电视等视听媒介阅读比率明显提升[2]。可见,全媒体时代的阅读方式是多元并举的,既有纸质阅读也有数字阅读;既有“浅阅读”也有“深阅读”;既有文本阅读也有声音阅读或影像阅读;既有时尚阅读也有经典阅读;既有轻阅读也有精阅读;既有私密阅读也有公众阅读[3]。“阅读马拉松”活动在阅读场域构建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方法、阅读群体、阅读社交的结合,解决阅读推广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设计阅读规则和平台,“阅读马拉松”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组织方式新颖、结合了传统阅读和全媒体技术的多元化阅读方式,并且把这种多元化阅读方式推广到全社会,带动阅读新体验和新潮流。
3.2 促使读者学习和实践“检视阅读法”
国民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决定了国家创新力,而“阅读马拉松”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更新阅读方法的学习之旅。“阅读马拉松”中使用了一种较为流行的阅读方法,即“检视阅读法”,这是一种搜索性阅读活动,它以检索、寻找特定内容为阅读目的,解决学习和研究中的疑难问题,是一种系统化的略读[4]。“阅读马拉松”倡导阅读者通过实践“检视阅读”成为主动阅读者,“阅读马拉松”为阅读者提供了一个学习“检视阅读”的最佳场景,它的目标是让阅读者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并对书籍内容达到一定水平的理解,其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略读和粗读。略读即通过书名和序了解这本书的写作由来和主题,通过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构架做概括性的理解,通过目录阅读和主题相关的篇章等;粗读即以恰当的速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检视阅读法”是主动阅读的实践工具,通过“检视阅读”后,阅读者大体能够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本书在谈些什么,作者想要讨论的主题是什么;关于主题,作者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3.3 全方位提升读者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参与度
(1)认知参与度。“阅读马拉松”活动具有一定的预期价值和呈现价值。预期价值在前期宣传阶段,通过主题概念设计、活动策划造势、活动方式公布等方式在社会上创造公众参与活动的兴趣点,引起读者的广泛期待和关注;呈现价值是指活动满足了读者参与阅读活动的需求,提升了活动的公众认知度和公共影响力,让活动在社会中引起回响。
(2)情感参与度。“阅读马拉松”需要参与者激发出临场感非常强的即时阅读记忆,也打造了参赛阅读者的共同回忆,向社会大众展示阅读者的书卷气质和阅读行为的美感,促进大众重拾读书习惯,也希望喜爱阅读的人能够拉上身边想阅读却又不经常阅读的朋友们一起参加。同时也营造出一种集体活动的社交氛围和同场竞技的比赛氛围,让阅读融入集体意识,增加了公众的情感参与度,闪耀出人文主义光辉。
(3)行为参与度。“阅读马拉松”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设置了前提条件和参与门槛,提供某一种具体读物参赛,有奖励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层面激励读者踊跃参与,让比赛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4)其他参与度。“阅读马拉松”活动氛围营造恰当,将阅读推广这种积极正面的活动代入“马拉松”的竞赛形式,在人文氛围中充满竞技比拼的紧张感。社会影响力广泛,作为一种具有很强设计思维的创新活动可以继续推广,配合前期宣传和同步直播、事后报道等手段扩大影响力,待此类活动发展成熟后,可以考虑以云阅读马拉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活动规模,提升社会效益。
3.4 漂流环节让阅读继续推广
“阅读马拉松”活动的优势主要在于短平快,后续还是要靠各种阅读推广手段配合同步支持,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改良。2020 年长三角区域“阅读马拉松”活动的赛后漂流环节就在很大程度上补足了活动本身的持续性不强和覆盖面不足的缺点。本次长三角区域“阅读马拉松”比赛的所有参赛选手可在赛后将比赛用书漂流给身边的朋友,而后一位完成阅读的漂流者又可继续将书本漂流下去,以此创造出自己的漂流链条。漂流活动通过阅读马拉松“i 漂流”平台记录每一位参与漂流的阅读者的情况,阅读者可将自己的感言填写在平台上,大家可以看到同一条漂流链上的阅读者的评论,也可以看到其他漂流链的阅读情况。通过“i 漂流”,一本书构成一条漂流链,6,600 名选手创造出6,600 条漂流链。
漂流链的形成过程使得点状的阅读推广推演变为线状,构建出了广阔的阅读脉络,持续性更强,覆盖面更广,非常符合全民阅读推广的愿景和价值导向。
4 全媒体环境下,通过“阅读马拉松”进行阅读推广的发展策略
4.1 利用全媒体平台进行多方面宣传推广
长三角区域“阅读马拉松”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全媒体技术的全面支持,如在活动前期整合电视、广播、图书馆网站、其他文化单位网络平台、自媒体等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介的优势,打造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平台,并可以联合移动图书馆平台和资源服务商,在公交、地铁、机场、商业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地点发布活动标志、相关资讯、报名指南、参与亮点等信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尽可能地引起用户关注并参与“阅读马拉松”活动。
4.2 利用全媒体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并举的阅读模式
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不是简单的多种服务叠加,应该注重多种媒介之间的联动、互补,联合发力搭建全媒体大阅读平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纸质图书为主要代表的传统阅读正在逐渐转向多种媒体阅读、数字化阅读,阅读载体从纸质扩大到智能终端等各种媒体,数字媒体阅读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吸引读者,因此,阅读推广活动需要与时俱进,寻求创新和突破之路。全媒体时代下的阅读推广活动需要在传统的阅读推广活动基础上,利用全媒体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的方式,结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将线上广泛推广和线下深度推广相结合,以此促进阅读推广活动的品质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阅读马拉松”活动采用线下阅读、线上答题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调动读者的参与热情,提高读者的互动性,与时俱进地革新阅读活动的参与方式。当今社会,阅读载体和阅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阅读本身的价值导向和核心内容并没有改变,作为阅读推广者和促进者的公共图书馆不应当受困于技术手段,而应该主动拥抱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积极创新,从容面对全媒体技术大范围使用中不断涌现的新型的阅读形态。
4.3 利用全媒体平台实现全民阅读大互动
目前,公共图书馆很多阅读推广活动呈现线上线下并举、多方联动模式,“声”势浩大,但最终仍处在于“默读—私密阅读”模式[5]。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思路应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基础,探索新技术、新形式、新方法,以促进阅读互动。例如在举办“阅读马拉松”活动之前可以组织一些能打破“私密阅读”的预热活动,如朗读亭、真人图书馆、图书漂流等,除线下邀请读者参与外,还可以研发专门的App,设置视频音频上传、留言互动、分享转载等功能。当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阅读焦点以后,为提高读者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可以在阅读App、活动官网、相关网站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同步发布,并随时更新与“阅读马拉松”相关的活动报道、赛事资讯、活动进程视频、“阅读马拉松”比赛的书目章节、佳句摘引、名家评析等,提高读者参与度[6]。同时,通过电视和网络进行线上直播,增加读者与读者、读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和多向、多维度的分享性。为了符合现代社会生活数字阅读、碎片阅读的趋势、满足人们移动阅读、即时阅读的需求,可以在移动图书馆平台的基础之上,联合内容服务商,在地铁、公交、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定点投放“阅读马拉松”参赛图书的二维码,引导大众扫码看书。
另外,可以在比赛结束之后组织相关的衍生活动,促进读者总结和提炼阅读成果,培养读者的深度阅读习惯。比如针对“阅读马拉松”的参赛书目开展读书座谈会、读书心得演讲比赛、亲子共读、同主题的其他书目推荐会、相关影视剧观赏等系列活动。“阅读马拉松”活动中必然会摩擦出很多思想的火花,这些知识互动可以在读书报告或总结讨论中体现出来,后续活动中可借助全媒体平台积极分享读书报告,比如在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公布。
4.4 利用全媒体平台探索更多“阅读马拉松”赛事方案
“阅读马拉松”的赛事方案不同于普通阅读活动, 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经过实践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
(1)定量阅读:参与者要完成特定量的图书的阅读,而且强调要完整阅读其中的每一本图书,不接受部分阅读、跳跃式阅读。如,“I Can Read”网站举办的“I Can Readathon”活动,活动方式是参赛读者可以自己选择规定范围内的任意一本图书进行阅读,但是必须要读完一本才能阅读下一本[7]。
(2)定时阅读: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多阅读图书,甚至不限图书的数量、品种。如爱尔兰的MS Readathon 活动,就是规定以一个月为期限,阅读尽可能多的图书[8]。
(3)自由阅读:可以根据读者个体的阅读偏好,自主确定阅读的主题、形式和内容,更为尊重参赛读者的喜好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和创造力。如,美国肯塔基州雷新顿市克雷斯米尔小学的“阅读马拉松”活动将阅读行为比作在宇宙中飞行的火箭,学生自己拟定阅读书单,阅读完成后到相关网站回答问题以积累飞行的分数,分数代表了学生们在参与活动中“阅读火箭”飞行的距离。各个行星因为距离远近的差异,所需要的分数也不同,比如获得75 分“火箭”可以达到地球,如果获得200 分就能到土星,而如果想到达冥王星,需要在“阅读马拉松”活动中累积达到600 分。到了期末,这所小学的校长会亲自颁奖给“阅读火箭”到达最远星球的学生[9]。
可见,世界各国的“阅读马拉松”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方案制定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我国举办的“阅读马拉松”活动具备以下特点:① 从阅读方式来看,以在某个特定时间段之内阅读指定图书为主;② 从阅读时间和场景看,通常以单次形式开展活动,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③ 从活动周期看,临时性、周期短的活动居多;④ 从活动方式看,注重阅读群体、阅读社交以及团体协作相结合。
“阅读马拉松”赛事在我国正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的阶段,相对于俄罗斯的“阅读马拉松”、美国的“一城一书”、英国的“大阅读”等传播广、影响深的活动,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公共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主体,可以借鉴国外做法,结合现有活动经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大阅读推广”模式。应该引进多种阅读活动来制订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媒体技术,让线上线下的活动更加灵活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