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2022年总目录
2022-02-15
名家论坛
朱舜水“东夷”褒贬的初衷与苦衷
韩东育(1.1)
国际语言服务定位及其课程体系:学科交叉研究
蔡基刚(1.13)
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长效机制
王 鉴,谢雨宸(2.1)
理论创新的阐释学路径——以李泽厚的“积淀说”为例
苏宏斌(3.1)
再论汉语词类问题——从沈家煊先生的“名动包含”观说起
陆俭明(4.1)
新时代的教育公平:政策路向与实践探索
冯建军,高 展(4.16)
数字乡村治理的观念变革与有效路径
赵秀玲(5.1)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中的面容与爱欲:一种列维纳斯式解读
王嘉军(5.10)
释“格调”:钱锺书的诗分唐宋说——批评史与诗学的“名实之辨”
夏中义(6.1)
政治·社会·哲学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
宋代琴文化的哲思内涵与境界创新
杨庆存,侯捷飞(1.20)
“性伪合而天下治”:荀子心性论及其政治哲学之教化特质
荆 雨,曾筱琪(1.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文化之基
孙成武,孟宪生(2.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道路之基
张泽强(2.19)
【哲学研究】
“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逻辑——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总体性”
常 江(2.45)
意见“doxa”与知识“epistēmē”的张力——论柏拉图辩证法思想的前后期差异
陈士聪(2.54)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抵制庸俗腐朽政治文化侵蚀和影响是党的建设重要任务
邓纯东(3.39)
认知、价值、实践——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三维度
范 彬(3.49)
【哲学研究】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视角下“生态生产力”论析
穆艳杰,马德帅(3.56)
【社会学研究】
网络空间中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以《中国日报》英文官方网站为个案
鞠 晶(3.101)
辻井乔非常生平探微
韩筱雅(3.109)
【政治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思想自觉
马军海,胡海波(4.24)
东北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研究
刘静涵(4.32)
【哲学研究】
“欲望生产”批判逻辑:德勒兹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救治
王庆丰,刘也(4.42)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对文化本质的揭示及其当代价值
师英杰(5.18)
【二十大精神的学理解读】
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为科学指引
田克勤,唐立平(6.19)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肖贵清(6.28)
【意识形态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国际比较论述厘析
高 地(6.3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指向
段 妍(6.42)
网络民粹主义:存在样态、运作模式与治理路向
郑敬斌(6.48)
【哲学研究】
人工智能奇点论的技术叙事及其哲学追问
涂良川,钱燕茹(6.57)
德性伦理学的社会智力理论论证——以南希·斯诺为中心的考察
吴文清,沈俊宇(6.66)
经济
【经济学研究】
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强度
王林辉,杨洒洒,刘 备(1.75)
中国大学生是不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基于显示偏好原理的独断博弈实验研究
崔 驰,戴 明,孙可可(1.88)
交通地理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关系理论探讨
刘立君,张友祥,李雨停(1.100)
陈云对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后生产关系的调适论析
刘文健,刘景岚(1.108)
【经济学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东北地区规模经济发展战略AHP-SWOT分析
刘 瑾,高同彪(2.111)
【经济学研究】
城市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
李天籽,陆铭俊(3.115)
【经济学研究】
吉林省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研究
黄颖利,张 莹,栾恩熙(4.120)
【经济研究】
金融制裁对美元本位制的反噬
刘力臻(5.107)
中国同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演化趋势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丁一兵,冯子璇(5.112)
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袁园(5.127)
法学
【法学研究】
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商事法庭中的运用
王彦志,范冰仪(1.116)
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的请求权规范基础及其裁判路径
王春梅(1.125)
正当防卫的理性反思:基于效率的立场——由“昆山宝马司机砍人反被杀案”引发的思考
逄晓枫,刘晓莉(1.134)
【法学研究】
数据时代开启消费者保护多元共治新格局
陈 兵(2.89)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现行规制综述及立法趋势分析
王 鸿(2.97)
合规视野下民营企业刑事风险防控探析
徐博强(2.102)
【新兴权利与法治中国】
算法定价模式下的消费者权利保护
郑 翔,魏书缘(4.83)
【法学研究】
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基本要求与理想模式——基于三则改判案件的经验考察
高 尚(4.91)
强奸罪成立要件中的“违背妇女意志”应为“被害人不同意”
骆 群(4.105)
近期美国国会涉华经贸立法及其影响(2019—2021)
郭永虎,安鑫玉(4.113)
【法学研究】
我国官方标志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李玲娟,张嘉荣(5.87)
监警协助模式的适用性分析及合理机制构建
陈尚坤(5.95)
【平台经济的法律规则】
互联互通视角下的平台挑战与制度因应——以自我优待为视角
侯利阳,贺斯迈(6.109)
构设平台互联互通下多元主体利益平衡机制方案——以新《反垄断法》施行为契机
陈 兵,林思宇(6.119)
语言·文学
【语言文学】
文明论视域下的中西历史演化叙事模式比较
熊江梅(1.42)
先秦植物词汇的词义演变状况与认知研究
牟 净(1.50)
满族迁徙神话的文化解读
谷 颖(1.58)
边界、权威与知识形式:移动短视频新闻认识论
李学孟(1.67)
【语言文学】
我国汉语习得研究现状分析(1984—2019)——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
金晓艳(2.62)
英、汉语空间量度词空间义的视角化研究
刘桂玲(2.69)
萨满造型艺术语言特征分析
宗世英,王礼华(2.75)
辛弃疾与陈亮交游考述
邱 阳(2.82)
【语言文学】
白山音系:胶辽官话与东北官话的接触与融合
秦曰龙(3.63)
社会认知视域下语言意义建构刍议——以多义现象为例
许葵花,王 萍(3.72)
汉语集合量词二语习得研究
林 柱,周小兵,郝 伟(3.80)
一份杂志的历史使命:关于《新小说》基本事实的研究
刘 畅(3.88)
雷蒙德·威廉斯与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转换
纪 玮(3.94)
【语言文学】
异域资源的接受与先锋文学的发生——以余华20 世纪80 年代写作为例
张丛皞,王雨晴(4.50)
论毛晋《六十种曲》的“立言”追求
刘建欣,张 含(4.56)
《日本沉没》中科技解说的三重维度
丁卓,孟庆枢(4.63)
表述·符号·话语——巴赫金表述诗学中的言语行为论
张 丽,涂年根(4.69)
【美学研究】
“互观”视域下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阐释
庄 唯,周荣庭(4.76)
【构式理论研究】
“是”字存在构式及其微构式研究
禹 平,赵晓明(5.25)
言语行为构式的施为性研究
孙艺玲,刘永华(5.33)
【美学研究】
试论中国当代美学的“缺席”问题
邢 研,朱立元(5.40)
审美资本主义“审美价值”的政治叙事
张 群(5.49)
【语言文学】
留学生高效汉语情境认知学习策略研究
王斯璐,吴长安(5.55)
人称与中国新诗审美的现代转型
倪贝贝(5.63)
身体、空间与“场”:戏剧的互联网再媒介化重塑
史 册,邵仁焱(5.70)
文化线路视域下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研究
言 唱(5.78)
【语言文学】
语言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及治理路径
彭 爽(6.85)
柏拉图“摹仿”概念新探——兼论“摹仿”作为“理式”的正途
孟凡萧(6.94)
从迷失到重构:杨逸小说在日华人女性的身份求索
张 瑾(6.101)
教育学
【教育学论坛】
国难教育、社会创伤记忆与国家形象建构——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日本侵华史料研究的逻辑理路
李 广,王奥轩,苑昌昊(1.140)
功利教育的“脆弱”与人性培养的“治疗”——玛莎·C.努斯鲍姆大学通识教育思想研究
常艳芳,回 宇(1.149)
建党百年来我国师范专业优质生源吸引政策研究
王金龙,邬志辉(1.156)
【“创造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创造的教育”的本质内涵与实践旨归
于 伟,张敬威,苏慧丽(2.128)
新时代创新型教师:内涵、特征与培养
李广平(2.135)
专业认证理念下师范生教育实践体系重构和质量改进研究——基于东北师范大学的实践探索
王向东,魏 民(2.141)
【教育学论坛】
新农科背景下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职责——以“普通植物病理学”和“菌物学”课程为例
李 玉,刘淑艳,孙文献(2.148)
新时代我国引智政策建设的历史回溯与未来展望——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张瀚文,杨颖秀(2.154)
家庭德育:任务、优势、策略
任晶惠,赵志军(2.162)
高质量视域下基础教育新设学科评价探索
王萌萌(2.168)
【国外价值观教育调查】
国外价值观教育中的政府角色及其评价
孙晓琳,韩丽颖(3.8)
国外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力量及其协同
张宝予,高 地(3.15)
国外民众价值观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其比较
王 娇,柏 路(3.22)
国外学校价值观教育课程及其实施路径
孙 成,任志锋(3.30)
【“创造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创造的教育”理念下高校课堂教学变革思考
吕立杰,李 博,郭洞天(3.124)
“创造的教育”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具开发及应用研究
魏 民,单媛媛,郑长龙(3.131)
【教育学论坛】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性质指向、理论意涵及关键点位
郗厚军(3.139)
高校智慧教学推进模型(M-PERT)构建与验证研究
鲍乃源,李美琳(3.146)
从文化差异到文化认同: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刘 涛(3.157)
“三位一体”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理路探析
栾 宇,刘 峄(3.165)
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探究——基于吉林省地方高校教育实践的视角
左春波,杨 峰(3.174)
【教育学论坛】
嵌入性理论视域下乡村教师培训动力机制探赜
肖林,郑智勇,宋乃庆(4.128)
链接与重构:微信家长群在家校教育共同体构建中的媒介作用
白旭晨,张志勇(4.137)
略论情感叙事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吕增艳,王 宇(4.144)
高校法治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内涵、要求与对策
黄 佳(4.150)
人的全面发展与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定位
包长春,冯耀云,晋腾(4.157)
【义务教育新课标落地实施研究(笔谈)】
(特邀主持人:吕立杰教授)
研读新课程方案,推动义务教育新课标落地实施
马云鹏,郑长龙,唐丽芳,等(5.139)
【教育学论坛】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及优化策略
陈蓉晖,赖晓倩(5.156)
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的现状、问题解析及应对策略——基于吉林省大中小学问卷调查的综合分析
邵志豪,解庆福(5.165)
略论历史教学从业者的理论素养——以西方史学的理论发展为参照
纪明明,周巩固(5.172)
【教育学论坛】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培养体制改革创新的思考
何玉海(6.13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三重逻辑
孟凡丽,周贝贝(6.143)
幼儿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与核心支持要素探析
王小英,刘思源(6.151)
中国学生核心心理素养探析
李炳全,张旭东(6.159)
【美育研究】
增值赋能: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尹爱青,刘 畅,柳欣源(6.165)
“视觉图像”与“文化意蕴”的融合——美术鉴赏课程核心素养的建构研究
马 丹(6.174)
“艺游志”理论对艺术教师教育的重构
张馨懿,姜殿坤,高宗泽(6.182)
历史学
【历史学研究】
“固旧式”与“新气象”:1929年上海日报公会观察团的东北“发现”——以赵君豪《东北屐痕记》和严独鹤《北游杂纪》为中心
杨 慧(2.26)
器以藏礼:汉碑文化意蕴概述——以曲阜汉碑为例
陈培站(2.38)
【史学研究】
日本学界的尾崎秀实研究
汪 力(6.76)
书评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进路的回溯与瞻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的历程与经验研究》述评
陈大文(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