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进路的回溯与瞻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的历程与经验研究》述评
2022-02-15陈大文
陈 大 文
经过百年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并且沿着这一正确道路,将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向前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的历程与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对其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加以科学阐释是当前和今后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的历程与经验研究》,是东北师范大学李婧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程与经验研究”(批准号:2015BDJ025)的最终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她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领域的不断深耕和丰厚积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研究的一部力作,在新的研究视角、体系框架和学术观点等方面有其鲜明特色。
一、基于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系统认识确立了新的研究视角
与以往相关研究大多沿用从法制到法治、从革命法制到社会主义法制再到社会主义法治的研究视角,以及采用一般历史学的分期理论与方法对中国近现代法制建设历史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和总结、进行“历时式”的研究不同,本书坚持以中国共产党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主体对法治的认识为整体研究视角,以马克思主义法治基本理论同中国法治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法治文化相结合为逻辑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开创为核心命题,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自己法治道路的探索置于建党百年和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大历史和时代背景之下,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历史文献并以其为基本依据,系统研究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着力解决党对法治方式、法治理念、法治建设中的认识问题;系统研究党领导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开创的工农民主法治道路、抗日民主法治道路、人民民主法治道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的重大价值和意义;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艰辛探索、曲折发展、历史转折、持续推进及其基本经验;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本身即是一个颇具特殊性和复杂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一个此前少有系统深入研究、亟须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创新性成果的重要课题。
二、循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演进轨迹建构了新的体系框架
本书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这一基本观点,并将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理论形成、制度确立、文化传承紧密衔接起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行整体性深入研究,而这也恰是现有研究中最容易为人所忽视而又较难阐释清楚的理论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历史地交织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探究法治道路,法治道路便没有了依托和灵魂。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点,作者将法治道路的探索巧妙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路”之中,循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路”的演进轨迹,在客观分析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任务的变化、国家和社会生活主题的转换、党和国家建设总路线的变化、治国理政思想的变化中,科学地总结和划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的不同历史阶段。尤其是作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法治道路”向“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再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过渡的法治道路演进规律的创新性总结,而其中将新民主主义法治道路的探索概括为工农民主法治道路、抗日民主法治道路和人民民主法治道路的巧妙构思,既拓展了“法治道路”的内涵,又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前提。同时,本书坚持以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认识为核心线索,用“法治”一以贯穿,打通法治道路开创诸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框架。作者对“法制”和“法治”的关系做了全新解读,从理论上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界研究中存在的对于“法”“法律”“法制”和“法治”辨别上的争议。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但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的实践又是一以贯之的。过去仅以“法制”和“法治”在概念内涵方面的不同来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加以划分,或者认为革命时期不存在法治,从而忽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的宝贵法思想和法实践,割裂中国法治道路探索历史的思想,这些都是不够科学合理的。作者在书中明确使用“新民主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而非“法制”,正是在充分体现党对法治的认识并将之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的理论基础、法治资源、历史前提、演进轨迹及其基本经验为主要支撑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三、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探索历程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
本书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历程的阶段性特征与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学术观点。第一,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坚持和拓展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也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产生发展与消亡、法的内涵特征与本质、法的功能与价值、对待旧法的基本立场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则等法治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奠定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毛泽东思想中的法思想,特别是他关于法的本质、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探索提供了直接的思想理论指导。第三,中国传统法治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思考治国理念、探索并实践治国方式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的重要法治资源。第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关起门来搞法治,还要充分注意学习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先进成果。第五,工农民主法治、抗日民主法治、人民民主法治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的具有中国自己特点的革命法治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的红色基因。第六,新中国成立、人民民主法治道路的继续探索,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开启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七,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伟大转折,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为重新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第八,伴随党治国理政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提出来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则成为党对法治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认识的不断提升,则凸显了法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基本”地位。第九,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发展,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根本指针,也为新时代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第十,中国共产党在持续探索并最终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法治、人民民主与法治、德治与法治、法治创新与法治借鉴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大原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又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之,作者在本书中巧妙地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共产党的法治实践紧密衔接、相互贯通、完美结合,既坚持历史与理论相贯通,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既坚持不忘本来,又注意吸收外来、观照未来。不论从其研究的新视角、新框架,还是所提出的新观点来看,均不失为该领域迄今尚不多见的优秀研究成果,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研究领域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专著,也是广大干部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良好教材。对于深化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研究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期待作者以及学界同仁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推出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