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探讨
2022-02-15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1]中学阶段是铸牢坚定信仰、塑造健全品格、涵养道德修为的重要时期,借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蕴藏的宝贵财富对高中生加强党史教育可谓恰逢其时。因此,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对激发学生情感认同、增进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大有裨益。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意蕴
百年党史镌刻着党砥砺前行、披荆斩棘的奋斗轨迹,是加强中学生党史教育的生动养料。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通晓发展真理、赓续红色血脉、练就实干本领。
(一)有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培育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基本前提,理想信念的培育离不开历史养分的滋养。百年党史描绘着中华民族从黑暗境地到走向复兴的风雨历程,高中阶段开展党史学习的目的就是要用千万革命先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信仰引导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与价值认同,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中找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磅礴伟力,从党的百年发展成就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活力,从“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对比中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从抗疫、消贫、避险中引导学生坚定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增进政治认同,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二)有利于学生坚信真理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4]学史明理的实质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5]。百年党史历程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能够以其强大的真理光芒指导中华民族不断取得瞩目成就,归根结底是符合历史规律的真理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不断坚持理论创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伟大成就,创造了发展奇迹。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旨在引导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的本领,营造崇尚科学的氛围,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与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3]。
(三)有利于学生赓续红色血脉
“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6]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艰辛奋斗史,也是一部精神构筑史。百年党史构筑起绵延不断的精神丰碑,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彰显着党在各个时期浴血奋战、艰苦奋斗、踔厉奋发的精神风貌,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的力量源泉。“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7]于高中生而言,百年党史中的红色精神资源是其坚定革命信仰、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养料,其蕴含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是高中生砥砺向前的明镜。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正是要通过对党史事件与革命先辈的回顾,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强化剂,弘扬革命文化,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大庆精神等为动力涵养高中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坚定信仰、信念,弘扬红色文化,增进文化认同。
(四)有利于学生练就实干本领
“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增信、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8]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结果,党史教育能够用党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学生实干担当,锤炼奋斗意志。党史教育注重将学生习得的党史知识内化为个人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与价值情操,外化为实际行动,进而达到“力行而后知之真”,主要表现在参与民主政治上,能够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光发热。公共参与致力于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积极行使个人权利,履行义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对公共事物参与的能力,在实践中磨砺坚毅品质,锻造成为有为青年。教师通过梳理百年历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及其奋斗事迹,讲好党的革命故事,从而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逐步形成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实审视
党史教育是坚定高中生信仰信念、增进政治认同的重要渠道。在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伴随着问题的出现。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取得的成效
百年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是滋养高中生成长成才的有益养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中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增进情感认同具有积极作用。首先,学校充分借助电子屏、板报、标语等方式加强党史宣传,渲染学习氛围,搭建“文化长廊”,按照年代、重要会议等形式展示百年党史的发展历程,使高中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触动、震撼。其次,学校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地方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引导高中生沉浸式体验革命文化,深切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从中汲取了奋进力量,厚植了爱国情怀。最后,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引导学生以赛促学。例如,开展“庆百年”知识竞赛、“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歌比赛、“百年辉煌百人读”演讲比赛以及党史专题讲座等,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接受了党史教育,提升了教育效果。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层面上:由于高考制度的影响,部分学校只重视提升学生书本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意识较为淡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呈浅显性、表层化,且缺乏经常性、系统性,重视党史教育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参与过程,深层次的情感认同教育有所不足。
教师层面上:部分教师自身的党史素养与认知不足。一是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新教材必修1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囊括了大量党史知识,内容结论性强,需要教师运用党史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但部分教师党史素材选取不当、党史事件概述不够全面、素材堆砌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认知上存在偏差。认为党史教育是历史老师的职责,与自身关系不大。讲好一节思想政治课,需备学情、备学生、备教材,讲课之余还需听课、培训等,这一切使其认知产生偏差,认为党史教育加重了自身的工作负担。
学生层面上:部分学生学习党史知识的内驱力不足,内部动机偏弱。一是对党史的育人价值存在片面认识,具有功利心理,认为党史教育是不计入学分的课程,不必浪费时间学习。二是被动参与党史学习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未能充分被激发,社会公共参与意识不强。
2.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形式单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学理性较强,含括大量抽象的理论史实及历史事件,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以增强党史教育的感染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是影响党史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
第一,在教学方法上多以讲授法为主,以教师、学生为“双主体”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的“独舞”,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叙事教学、议题活动、小组研讨等,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容易造成学生游离课堂之外,不利于启发学生科学思维与探究合作的意识,对学生系统学习党史知识造成了一定阻碍。
第二,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运用不充分,未能把纯粹的学理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图片素材或故事情节,缺乏生动的案例展示,教学手段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降低学习兴趣。
3.党史教育资料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不够匹配
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首先要解决“融什么”的问题,融入内容的恰当与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党史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当前,高中生党史教育读本或面向青少年的党史读物层出不穷,但能够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相匹配的教育读物少之又少。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多以教学素材的补充形式出现,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教师受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课时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对党史素材的分析停留在浅层内涵上,缺乏情境设置与议学活动,未能把抽象的观点转化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不利于学生消化理解党史知识。党史教育资料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不够匹配,使教学内容无法同频共振,素材的选取存在教师自身的主观性,是影响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重要问题。同时,学科教材不可避免地具有滞后性,加强党史教育资料的开发与使用将很大程度上弥补教材滞后性带来的不足。
三、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进路
百年党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培育高中生正确价值观与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破解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实困境需要畅通其主渠道,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载体上下功夫,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与亲和力。此外,还要积极拓展主阵地,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悟党史的魅力。
(一)提高思想意识,增强党史教育的自觉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中有所改变。思想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和教师给予重视。
学校层面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9]党史教育于高中生而言是理想信念的养成教育,于党和国家而言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意义重大。因此,学校各级领导要在思想上加强重视。首先,要将党史教育当成常态化、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制订党史教育进课堂的清单计划,建立评价激励机制,纳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史氛围,例如,制作党史宣传墙、展示栏等。其次,学校领导要带领教师研读党史经典著作,从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汲取理论滋养,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的发展脉络,增强理论功底,从经典中汲取智慧。最后,要组织教师研习地方党史,在实践基地开展集中教育,以深化教师对党史的理解,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
教师层面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10]。首先,政治要强,牢牢把握思政课的政治属性。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政治认同,保持政治清醒,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讲得有底气,才能把道理讲透。其次,情怀要深,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温度。教师要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11]。教师要时刻关注祖国发展变化,心系祖国与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用真情打动学生,用真心感召学生。再次,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教师要具备科学的思维,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培育辩证思维与科学精神,在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中加强党性修养,洞察历史脉络,传播中国声音。最后,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严守纪律,修身修为,以身作则,用扎实的学识、高尚的道德与健全的人格感化学生。由此,教师要研读经典著作,增强理论功底,讲好党的奋斗故事,不断提升育人本领。
(二)党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1.精选教学内容,活化党史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党史材料浩若烟海。教师要对党史素材化繁为简,选择生动性、典型性、价值引领性的教学素材精准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挖掘有价值的教学素材时要突出道德价值与精神风范,既要讲述客观事实,又要注重价值导向;既要精选党史素材,增强教学吸引力,又要讲好红色故事,增强教学感染力。同时,还要对挖掘的素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水平加以转化,将复杂难懂的党史资料细化、简化,探索喜闻乐见的“年轻化”的教学方式。除挖掘显性素材外,还应注重挖掘隐性素材,在学校围墙、教室走廊等空间展示百年党史中的英雄人物事迹,搭建“致敬英雄走廊”,发挥榜样的精神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追星只追“英雄之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浅显的教学内容可相应补充事迹介绍、今昔对比等以增加其厚重感。例如,学习“改革开放”时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可围绕“改革开放对今天的现实意义”“经济特区的发展状况”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体悟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时期的智慧实践。
2.创新教学手段,协同技术
创新教学手段也是提升党史教育育人实效的重要因素。一是教师要善于学习多媒体技术,提高技术素养,将技术优势发挥在疑难处、情境创设处。依托互联网整合党史素材,主要包括英雄楷模、影视资源、经典红歌等,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视频等,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二是教师要组织学生观看党史专家宣讲的微党课视频,积极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整合党史专家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必修1第二课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播放电视剧《觉醒年代》,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与结果,引导学生牢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增进爱国情感。三是利用现代科技模拟红军“过草地”“飞夺泸定桥”,让学生感受“红色政权来之不易”,珍惜当今幸福生活;依托新技术带领高中生“云游数字博物馆”,直面感受战争带来的冲击、发展带来的变化,使其传承革命精神,珍惜和平生活,厚植爱国情怀,增强进取意识与行动自觉。
3.丰富教学载体,拓展阵地
党史学习教育应积极打造“第二课堂”。一是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利用每周固定时间开展党史知识竞答,通过纸质答题、问题研讨、党史故事沙龙等形式竞答,帮助学生累积党史知识,提高理论素养。二是举办党史报告会。利用每月固定时间邀请专家作理论宣讲,系统学习党史知识,引导高中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三是举办纪念日教育活动。利用每年的重大节日节点开展党史教育。例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缅怀先烈、纪念英雄;建党节组织学生观看《觉醒年代》,引导学生感悟艰苦的革命历程,珍惜和平美好生活。四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遗迹、拜访英雄人物,通过实地瞻仰、听革命老战士讲述自身经历,让学生受到精神洗礼,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
(三)党史教育融入日常教育
将党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学科融合。一要科学制订党史学习计划,开展集中学习教育,通过举办“党史故事分享会”“革命文化征文”等活动重温革命英雄事迹,用革命故事激励人,用榜样的情怀打动人,洗礼学生思想,净化学生心灵。二要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党史小故事,创新叙事方法,构建教学情境,以其形象化、生动化的特点提升党史教育的亲和力。例如,在学习必修1第一课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时,插入陈望道“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用故事化的方式传播知识能够直抵人心,增强党史教育的感染力。三要以党史故事专题形式梳理百年历史中的英雄人物事迹、革命运动事件、红色精神解读等,巧妙结合地方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党史中的人物,把握其精神内涵,营造崇尚英雄氛围,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统一。党史教育不仅要抓在经常,还要有效盘活碎片时间:可以利用校园显示屏播放革命先辈事迹或红色电影,形成浓郁的红色精神氛围;课间休息播放红色歌曲,陶冶学生情操;晚间校园广播播放党史小故事,折射党史大道理。
(四)党史教育融入社会实践
将党史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重拾红色记忆,接受党的洗礼,用红色资源激励学生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12]党史教育要充分利用这类“活教材”,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真正让党史教育做到以情化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为此,教师要把党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连接,将红色精神与实践体验有机连接,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型的教育活动。例如,拜访革命老战士、做志愿服务等,让党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实践教育活动要注重突出责任与担当,通过聆听英雄人物的奋斗事迹,引导学生向楷模学习,颂扬英雄品质,让英雄荣光长明不灭,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用革命英雄事迹鼓舞学生砥砺前行。
结语
党史教育是培育高中生坚定的政治信仰、增进政治认同、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既能探索教材内容与党史教育的融合途径,又能强化学史增信的教育效果。教师作为中学生“拔节孕穗期”的“庄稼人”,必须充分认识到党史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性,加强思想意识,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育载体,匹配党史教材,从而提升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