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评价
2022-02-15陈明
陈 明
(紫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 河源 517400)
在脑血管专科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临床最常见的脑部疾病之一。该病对人体大脑的损伤极为明显,若患者在发病期间未能及时送医治疗,将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进而造成明显的脑部损伤,严重的可能直接危及生命[1]。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可知,目前,我国在基础医疗的技术水平上,对于脑梗死的临床医治中逐步呈现标准化的趋势,但对于少数的AIS 患者来说,由于对该病症的医疗知识和养护知识了解甚少,这就使得对该病的防治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若对该病的预防不及时,患者将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2]。在临床治疗用药方面,阿托伐他汀是常见治疗该病的药物,但是在临床过程中发现,单纯的使用某一种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很大的剂量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此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出现药物依赖性[3]。由此本文作者选取AIS 患者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对AIS 患者的疗效与用药安全性,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理论帮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紫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IS 患者100 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 例,其中患者男女比例为6:1,平均年龄(60.99±4.87)岁,平均病程(11.53±3.24)h,平均NIHSS 评分(24.47±3.55)分,根据疾病状态可知,中动脉梗死49 例,前动脉梗死26 例,后动脉13 例以及椎基底动脉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认知方面良好;②能够准确表达自身真实想法;③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状况欠佳;②患有其他重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进行研究前,对患者饮食结构进行调整,确保其具备科学性。此后,在保障患者治疗药物类型与用量不变,且对其各项指标进行动态化监测的基础上,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以此达到充分掌握患者基本资料的目的,从而实现对患者个人档案进行建立。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定期进行健康讲座,并组织患者参与该讲座,促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科学用药的重要性[4]。在实际治疗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当使用该药物治疗时,三餐后口服2 ~3 片/d,持续1 周。具体治疗过程和剂量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确定。在治疗期间,每7 d给予1个治疗周期,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治疗周期[5-7]。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具体使用剂量为取依达拉奉30 mg,将其溶于氯化钠溶液中2 次/d 的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同样具体治疗过程和剂量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确定[8]。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更为专业的管理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应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临床护理工作的意义深入患者内心,并保证患者自愿合作治疗。并且在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为患者创造一个非常舒适的康复环境,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医护人员要适当应用成功典型来教育患者在治疗时的配合以及病后恢复的效果。建立急诊静脉血栓形成骨干队伍,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定期检查和管理,并快速地抢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相关表格和数据记录,最后,建立与血栓相关的数据。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 指数和NIHSS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AIS 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和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 指数和NIHS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IS 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和NIHSS 评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AIS 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和NIHSS 评分比较( ± s,分)
NIHSS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50 30.70±2.59 85.32±3.42 24.00±3.00 11.55±1.99对照组 50 30.52±2.26 44.26±3.15 24.47±3.55 20.21±3.00 t 2.6259.5440.7998.430 P 0.1680.0031.2530.000组别 例数Barthel 指数
2.2 两组AIS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AIS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患者的主要疾病,其中AIS 患者发病率占心脑血管疾病半数以上。据WHO 报道,AIS 患者病死率近15%,致残率高达30%以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大量实验结果提示,在AIS 患者可干预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中,主要在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9]。当前阶段,临床主要通过此类药物对AIS 患者的高凝血状态予以控制,进而达到治疗目的。罗秋里和黎春镛[10]研究表明,在接收AIS 患者后,临床医生一般会积极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进行主要治疗。但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连锁反应,产生大量活性氧和兴奋性氨基酸,可引起继发性损伤。因此,如何抑制上述现象,改善患者的预后就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临床治疗用药方面,阿托伐他汀是常见治疗该病的药物,但是在临床过程中发现,单纯的使用某1 种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很大的剂量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此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出现药物依赖性。依达拉奉能有效清除脑内自由基,减少对脑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氧化应激损伤,达到脑保护作用。同时,依达拉奉可抑制炎性递质释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止低灌注区再梗死,促进疾病预后。相关学者也曾表示,阿托伐他汀是一种选择性的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是临床通用的降脂药,适用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通过抵抗HMG-CoA 还原酶和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达到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而改善患者脑动脉阻塞,改善脑循环的目的[11]。但是临床数据显示,如果只是用这1种药物,不仅需要超大剂量而且治疗效果也是微乎其微。若长期服用患者会产生药物依赖,影响药效。近年来,随着药学的良好发展,很多药物联合治疗方式用于临床且效果显著,此时将阿托伐他汀和依达拉奉进行联合治疗时,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其主要原因是依达拉奉具有较强的脑保护作用,且分子量较小。在药物进入体内后具有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去除轻碱,并能有效整合不稳定的金属离子,进而加速人体对维生素C 和维生素E 的有效吸收。同时亦可对一系列抗氧化剂进行可循环利用,并显著提高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合成速度,有效清除自由基[12]。相关学者也曾表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会对人们的健康状态及生存状况构成严峻的威胁。早期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手段,科学地予以实施可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流供应,减轻缺血脑组织的受损情况。但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就诊时往往错过最佳溶栓治疗时机,同时少部分患者还存在溶栓禁忌证,因为无法实施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效果不理想后,必须及时采取相关的药物进行干预[13-14]。目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中,依拉达奉、阿托伐他汀较为常见,但二者的联合应用在临床上并无太多报道。而在相关研究结果我们亦可看出,自年以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阿托-塔伐他汀,也称为立普妥,是HMG-COA 还原酶的选择性和竞争性抑制剂[15-16]。是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适用于临床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各种类型中,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的水平是通过抵抗HMG-CoA 还原酶和胆固醇在肝脏中的合成而降低的,从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改善疾病。这样的目的是阻断大脑动脉,促进脑循环。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对大脑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是通过静脉给药到达缺血损伤部位清除脑内自由基,抑制级联损伤和脑细胞过氧化损伤,控制脑梗死和脑损伤,达到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脑功能恢复的目的[17-18]。因此,依达拉奉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有效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和改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均优于对照组以上研究均可对本次实验进行验证,从而证明本次研究的真实性。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饮食结构进行调整,确保其具备科学性。此后,在保障患者治疗药物类型与用量不变,且对其各项指标进行动态化监测的基础上,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以此达到充分掌握患者基本资料的目的,从而实现对患者个人档案进行建立。在实际治疗中,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单独使用时,三餐后口服2~3片/d,持续1 周。具体治疗过程和剂量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确定。在治疗期间,每7 d 为1 个治疗周期,所有患者均接受2 个治疗周期;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具体使用剂量为取依达拉奉30 mg,将其溶于氯化钠溶液中2 次/d 向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同样具体治疗过程和剂量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确定。医护人员要适当应用成功典型来教育患者在治疗时的配合以及病后恢复的效果。建立急诊静脉血栓形成骨干队伍,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定期检查和管理,并快速地抢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相关表格和数据记录,最后,建立与血栓相关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后Barthel 指数和NIHS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用药安全性方面,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AIS 患者进行依达拉奉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治疗可以很好的恢复患者脑部功能,并改善预后效果。同时亦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性,为患者拥有良好生活质量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