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职院校政校企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
——以连云港师专文创基地为例

2022-02-15

大众文艺 2022年2期

吉 磊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市文化创意发展研究所,江苏连云港 222006)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之下,给设计类人才职业教育模式带来了转型新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可以将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应用于实践,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引导、校内平台搭建、课程改革融合、校企合作参赛、项目创业孵化的方式,给予学生真实工作环境与实践流程,形成教学——研究——创业于一体的产学研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提供人才智力。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文化产业为对接方向,积极搭建政校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成立“连云港市文化创意发展研究所”,参与全市“文化+”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建设,立足构建有效的产教融合平台,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设计专业人才,服务地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实训平台建设目标

在政府管理部门指导下,由校专家教师与学生组成团队,结合相关文化企业及行业协会需求,服务行业设计。打造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升级需要,支撑设计专业建设,在地方具有影响的实训平台——连云港师专文创基地。

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创意设计技能人才,以省、市文创设计大赛赛事要求为题,在学校的课程中设置比赛实训课程;以设计作品参赛为驱动,邀请企业公司订单式合作,开发推广师生设计作品;以设计作品开发为驱动,打造学校大学科技园内的文创基地,引导培育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师生创新创业项目为驱动,创建众创空间,打造创业团队聚集地;实现政企校的教学、实训整合,培养教学名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二、实训平台建设模式

连云港师专文创基地实训平台高质建设的基础主要有六个部分组成,一是政府部门主导,成立研究机构;二是将课程对接平台,实践赛事促学;三是政校资源保障,仪器设备共享;四是企业订单培养,促成成果转化;五是参加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志愿者,六是集聚创业团队,打造众创空间,具体内容如下:

(一)政府部门主导,成立研究机构

为了聚合产业资源,首先在市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成立“连云港市文化创意发展研究所”落地学校,承担主管部门的委托任务。主要开展文化产业课题研究、创意产品设计及文化志愿者培育等方面工作。发挥高校的智库作用,紧紧围绕地方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开展课题研究;成立校内工作坊,优秀指导老师进驻,针对省市文创设计类赛事开展设计实践。

(二)课程对接平台,实践赛事促学

根据学生赛事以及企业需求,政校企协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将比赛实训、包装设计、非遗与文创设计及毕业创作等课程纳入平台中,企业项目与比赛命题作为平台实训内容,使学生达到毕业即可上岗工作的职业培养目标。同时通过作品征集组织,也提升了连云港市整体参赛作品的数量与质量。

(三)政校资源保障,仪器设备共享

主管部门以奖代补,给予工作坊空间软硬件扶持;学校专项经费支持购置仪器设备,进驻教师及学生团队共享使用;课后实践教学场所的拓展及先进硬件设施的保障,增强了师生服务地方的能力与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四)企业订单培养,促进成果转化

接受文化企业委托,设计作品与产品推向市场;开展校内竞赛制选拔,组建校企双师辅导,企业在优秀作品中以奖励形式优先采购;同时对接市“文化+”平台,遴选优秀设计作品进入连云港市文创线上平台库,帮助师生寻找合作方落地。

图1 (校企合作产品)

(五)参加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志愿者

参与“西游文化嘉年华”“连云港市文博会”等地方特色品牌,服务活动现场,带动实训平台的所有学生了解创意设计,同时丰富学生的文化活动,在创意设计展会中浸润美育教育,在活动服务中展示学校特色与精神面貌。

(六)集聚创业团队,打造众创空间

师专大学科技园因综合条件原因,主要打造文化创意团队与企业聚集的文创基地,成为实训平台的培育终端,优先引入创意创业大赛获奖师生团队,通过辅导企业注册、发布项目需求、提供硬件空间等平台功能,真正孵化创新创业项目成为企业,实现教、学、研互补互促,探索打造连云港地方职业教育中文化创意专业实训模式的样板。

图2 实训平台建设模式

三、实训平台建设的成效经验

(一)建立政府主导的平台模式

近几年来,由政府指导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深入推进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达到资源整合,技术共研,政校企三赢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起到了一个主导性的作用。连云港师专文创基地的建设及发展便是以政府作为主要导向,并依托其政策上的支持,使得政校企之间的资源能高效整合,从而达到人才共育及技术共研的结果。

(二)推行实践成果的教学改革

通过实训平台建设,连云港师专文创基地在课程改革中,已非常成熟地将常规教学内容的学习由传统的知识教育转变为以对接社会、市场的实践培育为主;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学生的“主观能动”实践;从原来的引导学生“去学”到如今学生主动“会学”。三年以来,在课程改革中,教学团队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

近三年来,教学团队带领学生深挖地方文化,完成多项设计实践成果获奖并完成了社会转化,如《天书好礼——将军崖岩画文创》《孔望山文创》等。

(三)培育优秀的师生实践团队

通过实际的教学发现,把教学实践导入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快速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建立专业思维模式最为有效的手段。连云港师专文创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锻炼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学生与市场、企业之间搭起了有效的桥梁,让学生们有目的的学,有成就感的学。同时,在构建师生实践团队时,根据教师、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擅长方向成立不同的小组,从创作、设计、排版、打样、售后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在系列文创项目开发中,我们成立了一个系统的项目科研组,并且让学生学习独立承担项目分工,教师主导中让学生们也成为项目完成的关键所在,从起稿、设计、打样、展陈、客户对接,教师与学生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默契的团队,高效地完成了项目的每一个环节。

图3 文创实训平台职场模拟课程

大学生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与创新潜能,能够培养大学生参与、探索、求实、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作为教师,在培育师生实践团队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学生自身带来的思维模式也为科研过程补充了新鲜的血液,这在连云港师专文创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佐证,也为培育新的师生实践团队提供了思路。

(四)搭建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

连云港文创基地自成立以来,积极搭建创业孵化平台,鼓励师生创业,始终把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三年以来,连云港师专文创基地成功孵化了一个优质的创业团队,五个创新创业项目,两个创新创业项目获奖,并且成果获批非遗保护传承单位。

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它使得实践教学有地可落,科研项目有地可依。教学促进科研成果增多,科研成果促进创业项目落地。打造师专实践、研发、创业基地,全面提升培养和汇聚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

四、高职设计类政校企实训平台建设的对策

在连云港师专文创基地建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一模式的核心原则,并在实践中总结了一部分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准确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与职业对接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加大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准确把控行业指导下的职业标准,继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与职业进行有效的对接,对学院的学科建设、学生的职业教育、企业的人才培养、政府的地方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共赢的措施。

在实训平台建设中,一定要根据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包括师生的教与学)以及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的反馈情况,进行总结、研究与思考,从而对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微调,以获得更科学、更贴合职业发展、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

(二)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环境,课堂与岗位对接

建设实训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这与高职院校的目标高度契合。因此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着力构建课堂与岗位共通,逐步完善校企共生的人才培养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毕业即可上岗的能力。设计专业作为一种服务型、应用型学科,讲求社会性和市场性,打造这样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中便从事市场的职业化流程,这对教学来讲无疑是最直观的,也是最有效的。

(三)持续寻求人才培养政策,院校与政府对接

对政校企实训平台而言,要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增强师生及企业对实训平台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将高校人才智力与科研成果直接快速地给到政府和企业,转化技术研发成果,增加经济效益和扩大社会效益;实训平台的建设给需求企业提前储备技术人才,企业不再被动的寻找人才;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全力推动保障技能人才订单培养等落地落实,师生获奖及成果转化同时助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学校而言,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为学生实习、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四)保障孵化人才双创条件,团队与企业对接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万事得以高效发展的基础。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创新创业平台的打造才能保证师生创业项目的孵化落地。提供优质的众创空间,从大学科技园内提供创业硬件,在创业引导、融资寻求、成果转化、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对外交流、法律咨询等方面为大学科技园初创企业服务,引导帮助平台内师生参加政府的创新创业大赛,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模式,让创业团队与入驻企业共融。

总结

政校企融合实训平台是达成学校教学与企业需要的“连接件”,是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场所,是课程改革与行业发展的“试验田”。所以建设专业技能融合实训平台,是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必须明确方向,统筹资源,把握政策,形成符合设计类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训平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