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02-15

大众文艺 2022年2期

张 冰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图书馆,山东济南 250353]

在当下高校艺术教育中,尤其是数字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艺术人才培养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切实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行动。新媒体艺术教育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作为艺术形式进行教学和创作,它旨在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所以,对于新媒体艺术来说,创新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创新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基于学科自身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利用自己所学的到的专业素养,创造出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艺术作品。

一、新媒体艺术的内涵与特征

新媒体艺术在最新思想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强调艺术的前沿性、综合性和当代性的基本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图片摄影、数字视频、计算机算法、互联网技术等都将成为新媒体艺术创作的媒介,它的作品形式没有固定模式,图像与影像、立体与空间、虚拟与现实、互动与参与等都可以作为新媒体艺术的表达形式,作品形态复杂多样,多以大规模形态出现,这一最新领域视觉与知觉的艺术表现方式,称之为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前沿性表现为,它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产生变化,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上的重大变革,当艺术创作脱离叙事性之后,艺术创作的形式也就是媒介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前沿性蕴含着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思想的前沿性,二是科学技术的前沿性,两者不可分割。所以在艺术教育中探索出一套具备前沿思想的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新媒体艺术的综合性是指,新媒体艺术在创作中综合了艺术史中科学与艺术相互作用的各个时期的理念,它将艺术创作中的各种形式如:绘画中的抽象性、装置艺术的空间、录像艺术的视频流动方式、网络与计算机艺术的交互与体验、生物工程与计算机的前沿性等都综合在一起推动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艺术的综合性对艺术人才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艺术教育中,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数字媒体技术来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新媒体艺术的当代性强调的是当下的概念,它包含着时间的概念,也有今天信息时代带来的对计算机、数字技术、新能源、新媒介、原子能等前沿性技术对人类生命问题的思考。

二、新媒体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与科技的碰撞激发了新的能量,新媒体艺术几乎已经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新媒体艺术的影响下,艺术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它更多的是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新媒体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传统的艺术学科的教学方式开始转型,与此同时在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面临巨大挑战。社会各行各业对新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量激增,这就对高校在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创新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从全国高校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来看,我们的新媒体艺术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意识薄弱

对于新媒体艺术来说,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没有生命。这里所说的创新意识薄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由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类素质无法进行量化考核,所以导致很多学校难以重视起来。另一方面,对于老师自身来说,在具体的新媒体艺术教学工作中,一些老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不足,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使许多学生不能较好地利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创新创作。这样就直接导致在具体的实践中作品生硬,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思想。从长远来看,创新意识的薄弱将导致学校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

(二)课程设置单一

由于新媒体艺术自身综合性的特征,使得这一学科从根本上就与其他艺术学科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它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更全面。但是我国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新媒体艺术教学中,很多高校在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较单一,与新媒体艺术深度关联的课程内容偏少,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缺少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构架和设计,缺少与市场接轨的导入性课程,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就业出口对标不明确。这样就使得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时滞”问题,课程的更新不及时、陈旧等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拓展性学习的不足,从而导致在其艺术创作中不能够形成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在教学中很多高校只注重计算机技术或数字媒体技术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基础的美术功底以及审美素养,从而导致在艺术创作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强,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也难以征服观众,更谈不上具有创新性,极大地影响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三)专项训练不足

新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创新思维专项训练加以支撑,如果只让学生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不去实践,这样的教学一定是失败的。我国高校新媒体艺术教育中虽然也有一些专项训练,但是由于训练强度不大、训练时间不长,并不能很好地起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甚至有些高校同时开设了数门专项训练课程,但是学生在面对不同的老师时,接受的思维方式也大不一样,再加上每门课程的训练周期都很短,并不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创新性思维,从而影响了新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创作程式化问题

现在很多学生的创作进入了一个程式化这样的问题,因为一旦程式化作品就会显得僵硬。那么,如何突破这种程式化现象,首先学生要有较好的批判性的思考,其次就是一定要做有温度的创作,一定要有对生活深入的观察,深入地思考,深入的这种观照之心,你只有深入到生活当中去了,才能创作出打动别人的作品。新媒体艺术创作不是不需要技术,也不是不需要形式美感,与技术相对于程式化相对于形式美感来说,作为一名老师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能够发现,有发现美的眼睛有发现问题的眼睛。

(五)意识与技术的问题

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创意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意识是最重要的,这种意识不仅仅是对新媒体艺术本身的意识。学生需要对社会有较深入的洞察力,要有悲悯之心,对哲学、对文学、对美学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他们需要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然后他们才能找到对新媒体艺术创作的一种敏感度,如果这个学生,他的综合素质不行的话,他的敏感度是出不来的,他是做不出好的作品的。但是这种意识怎么出来呢,那作为一个本科生,这种意识是需要一个老师用四年的时间去给他建立和培养的。那么作为技术来说,首先技术这个东西,实际上法无定法的,一个是根基,你肯定要扎实;其次创作一定要呈现技法的多样性,那么如何将意识与技术进行一个非常好地融合,本人觉得这是当下高校新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三、新媒体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

新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数字时代下我国人才市场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新媒体艺术发展的需要。要发展好我国新媒体艺术,就必须加强对新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对我国艺术教育中的诸多不足,我们需要改变教学策略,突出新媒体艺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增强创新意识

在新媒体艺术教学中,我国高校一直将完成教学任务作为第一目标,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对这一问题,高校及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且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实际行动,增设创新能力的考查方式和考察标准。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并将创新思维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二)强调多学科并重,培养综合人才

一直以来,高校艺术教育都将专业课程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主要着力点,对专业知识进行分割,着重培养学生所学专业。这样虽然使学生在自己本专业上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对其他专业的知识了解甚少。尤其是新媒体艺术,由于其综合性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涉猎的知识面极其狭窄,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创作。新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就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综合人才。这里所讲的综合人才包含两个方面,不仅是指培养综合型艺术人才,而且也是指培养综合型师资队伍。

一方面,对于综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要切实加强新媒体艺术与其他专业的融合,以新媒体艺术为基础,进行学科交叉,形成更为立体的多维度的课程体系架构,加大对学生审美层面的知识学习和指导,例如哲学、美术学、人工智能等都可以作为新媒体艺术的学习内容。通过对不同学科但同时又具有一定关联度的知识的渗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宽他们的视野,发散他们的思维,以达到培养创新型新媒体艺术人才的目的。

另一方面,对于综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也要加以重视,只有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新媒体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这对于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能做到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综合型新媒体艺术教师极度缺乏,当务之急就是面向社会需求,培养更多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综合型教师人才,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基础。作为一名优秀的新媒体艺术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兼具较强的专业实践创作能力,并且要及时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能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三)加强学科专项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我国大多数高校中的新媒体艺术都缺乏系统、完整的专项训练,学生只能通过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实践,这样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大多是没有创新性的。要真正使新媒体艺术的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专项学科训练。通过课程安排,将新媒体艺术的学生可能遇到的所有涉及创新能力的课程进行组合,如摄影、影视创作、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如图1、图2),将其集中在新媒体艺术的学习课程中,塑造出专业的学科平台,并为学生提供大量时间进行专业创作,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媒体艺术人才。

图1 刘天浩《山水间》(之一)

图2 刘天浩《山水间》(之二)

在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根据专业发展的特色,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理论的水平,为接下来的专业核心课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增加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环节占比,通过具体的实践项目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及时关注行业以及国内外专业的相关赛事,将学生的学习实践成果通过大赛进行检验,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验证了学生的专业创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竞赛学生增强了专业认同感,通过赛教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了专业学习的深度,同时也为就业积累了丰富的创作和实战经验。不同的学科对标的国内外专业赛事种类繁多,这就需要专业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不同的赛事有精准的感知和判断力,作为老师来说,我们要知道这个比赛它赛的是什么,它赛的是技术?赛的是创意?因为每一个比赛都不一样,当我们准确解读了这个比赛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引领学生参赛,那么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参赛的时候对赛事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让这个学生在比赛当中胜出。那么对这个学生整个创作的过程来说,无疑建立了他自己专业上的成就感。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道路的发展的。

(四)增强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我们讲民族的是世界的也是我们自己的,可是如何去做成有自己独特语言的创作,有自己性格的作品呢,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打开学生的视野,作为学生来说,打开视野是不容易的。我们都讲民族自信,讲文化自信,实际上需要大众更多地去理解我们的文化,理解我们国家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理解当代所面对的文化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建立起民族自信,实际上我们要建立在这个对世界的文化的了解上,以及对自身的文化的了解上。

所以在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学生不仅仅是看到的是数字媒体艺术本身,他们应该更多地能看到绘画,看到生活,看到经济,看到文化,看到社会发展,甚至看到科技。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是未来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因为作为艺术创作来说,是瞬息万变的,如何在创作中抓住那个最本质的核心,我觉得这个地方就是一个本土文化的自信的问题,当创作者真正的抓住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他的作品才具有了温度,通过很深入的观察生活的视角,再加上技术,用新媒体艺术的方式去表达我们想要诉说的语言,我觉得这个时候,学生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才能够跟着这个社会的步伐一直向前走。

结语

新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来看,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其艺术素养同样重要。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完善现有的教育体系,用创新意识调整课程安排、培养方法,为我国的新媒体艺术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不断推动中国新媒体艺术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