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振兴乡村视域下江苏乡村设计开发研究*
2022-02-15李莉
李 莉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城乡环境设计研究所,江苏镇江 212000)
一、文旅融合在江苏乡村开发中的价值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目前,乡村振兴工作正进入推进富民强村、优化帮促政策、加快构建帮扶长效机制的阶段。随着文旅产业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文化和旅游部,这也带来文旅产业助推乡村发展的契机。近年来,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不断学习并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系统谋划、协调推进,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实的行动,推动江苏在乡村建设行动中走在前、当表率,取得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成效。乡村振兴和发展成为十九大以来的重要议题,身处文旅融合时代大趋势下,乡村也将成为文旅发展的重要载体。
江苏省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文脉方面来说,将文旅产业与乡村建设相结合,都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江苏省位于中国东南,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水陆并具、物产丰饶。同时面海拥江、连接南北、携手东西,地缘之优,可谓得天独厚。境内水网密集,长江、黄河(古)、淮河、大运河流经于此,另有名湖巨泽——太湖、洪泽湖等,具有强烈的“水文化”特质。大江大河的阻隔,历史上的江苏南北分属不同的文化范围,具有强烈的文化“二元性”:苏北得鲁之风,苏南兼浙之韵,呈现出南北并蓄的文化品格。
江苏的农村,地域风貌多样,文化底蕴深厚,乡土特色浓郁,把他们保护好、传承下去,是当代乡村建设者的责任,并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乡村,通过适度开发利用,合理植入休闲旅游产业,重拾传统手工艺,让各类遗存展现出来、重新获得生机,努力实现乡村经济复兴、产业复兴、文化复兴。
如何让农业农村在当下获得全面复兴,文化和旅游是新的思路和切入点。毋庸置疑,文、旅、农的融合将成为新时代助推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模式。乡村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环境资源等等,升级成为具有地缘特色的文旅产品,不仅能老酒新酿、传承文化,还可以脱贫攻坚、践行乡村振兴,从而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文旅之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在于,文旅产业能够最有效地建立起城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将乡村中的文化、生态、产业资源转化为可供城市人消费的旅游产品,从而赋予乡村新的价值和新的活力,为乡村地区发展植入持续动力;同时,通过文旅产业的发展搭建起城与乡的沟通渠道,并通过这一通道,加深城市与乡村的相互理解,促进信息、人才、资本等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通,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沟通壁垒,进而带动人才返乡、文化复兴和产业发展,最终达到乡村振兴的终极目的。
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对于乡村职能部门和广大村民来说,并非仅仅为了经济收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推动实现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造血”功能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建立一个全新的、系统的乡村活化机制。因此,在建立新机制的过程中做好上层设计、合理规划实施路径、修复、引导乡土社会的秩序性,形成新的格局势在必行。
二、江苏乡村文旅融合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现状
江苏的乡村,南北发展有一定差异,主要可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块。
苏北地区包含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和盐城,相较于苏南和苏中,地域广阔,以平原为主,辖江临海,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江苏省其他地区,乡村的发展也较为滞后,问题重重,缺乏规划引领,乡村开发无序;财政投入不足,且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产业的投入有待提升。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修复,重污染、高排放的工厂还较多。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水平较低。
苏中地区包含扬州、泰州和南通,经济总量落后于苏南地区,地域也没有苏北地区广阔,但该地区GDP平均增速和三产平均增速均位于全省第一。以扬州的邗江、仪征、江都、高邮、宝应为代表的乡村开发,能够结合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物产,进行乡村开发;以泰州东罗村为代表,打造“千垛之乡,碧水东罗”名片,带动了周边的乡村开发,形成可被借鉴的“东罗模式”。
苏南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地区,包含南京、苏州、无锡、镇江、常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拥有近百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苏南地区的乡村开发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归纳有四个特点:城乡互通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绿色生态发展、乡村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发展。但是依然有产业挖掘不足、缺乏大规划布局、缺乏各村之间的差异化布局;体验、参与的项目较为单一;个别乡村开发靠大量投入资金,如每年花季之前布局打造花海,获得短时间游客关注效应,缺乏长效机制;过度滥用、模仿打造网红景点,缺乏真正地在地性创意规划,如星空泡泡屋等。
2.存在问题
第一,同质化、产业模式单一,文旅融合度低。
自2005年新农村建设以来,江苏的乡村发展呈螺旋式上升态势,摸索前行中,存在较多问题。大多数乡村在开发之初,没有系统全面的产业策划,没有对在地文化的深入挖掘,多为单纯的环境空间“穿衣戴帽”式的建设,刷白墙体、更换新瓦、修建统一大门院墙等等,改造完成后,往往再无后续政策引导和帮扶。没有挖掘旧产业有可能被提升的价值,亦没有在空间改造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植入新业态。后期的发展,缺乏政府引导,缺乏专业运营,多为村民自发行为,开设农家乐、低端民宿等。这就造成大部分乡村的旅游产品在消费场景上、商业内容上,以及运营模式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低端产品的价格恶性竞争,千村一面,南北东西,缺乏可识别性和差异化,最终只能被市场淘汰。这是因为在搞乡村开发时只有简单“输血”,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不能解长久之忧。乡村真正需要的,是建立自身的“造血”机制。
第二,缺乏政策性保护和统一运营管理。
许多乡村在前期开发阶段,引进文化策划、建筑规划大师进行设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改造、复建或新建了很多充满人文情怀的公共建筑。然而,由于后期缺乏政策性保护和统一运营管理,缺乏经济上的后续投入。为了维持基本运营,只能租售给个体经营者,如南京江宁淳化街道东龙村的沼气站结合的生态餐厅改造,后期餐厅承包给个体经营户,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商户不得不对之前的设计理念做变动。所以说,如果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引进相对统一的乡村运营管理,才能更加规范、合理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第三,盲目跟风,前期文化产业定位不准确、运营模式存在漏洞。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网红景点,短期看确实吸引了很多乡村游游客。但是,这些网红景点往往只在较短的时期内适合游客拍照打卡,而没有充分挖掘本地文化符号和特色,找准定位,因地制宜,使乡村特色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没有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比如增加配套服务、植入新的功能、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这类乡村景点,一旦过了新鲜期,它们很快会被其他乡村的网红景点取代。比如曾经一房难求的民宿“星空泡泡屋”,透明的膜结构,置于乡野天地间,头顶星空,充分享受大自然。但是这类民宿,并没有承载任何文化的元素,放在此处可,换到彼地亦可。又因为建筑材料的隔热性差和不耐受性,造成夏季炎热,冬季无法抵挡大风暴雪,私密性也受到很大的挑战。所以,后期大面积效仿该民宿做法的乡村景点,大多入住率低下,入不敷出,困难重重。
三、文旅融合在江苏乡村设计中的策略建议
1.全域资源时空配置,建立共享体系
文化旅游资源在江苏的乡村建设中,应把江苏乡村看作一个整体,苏南、苏中和苏北协调发展,各显特色,差异化定位、配置,同时可以把先进的乡村管理开发模式,引入较落后的区域,形成村与村之间的联盟,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使旅游景观、产业、服务等成果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例如,苏南的苏州乡村,因优越的地理和交通优势、深厚的吴文化、江南文化、农业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高等级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还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较完善的配套管理和保障政策,所以乡村开发成果显著。苏北的徐州、宿迁乡村开发,即便地理交通优势薄弱、经济实力欠缺,也应不断挖掘文化资源和特色,将以两汉文化、战争文化为代表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可以与苏南、苏中的乡村形成联盟,借鉴苏南乡村的成功经验,集中资金,选取少量示范村进行开发,以点带动面,分步分类型培育,进行乡村开发。
2.根据在地性特点,分级探索,形成不同级别的开发设计模式
乡村的开发建设,投入巨大,不仅需要方方面面的专业人员,还要有一定的物质积累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因此,盲目追求数量和速度,无法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应根据地缘特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民情等,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开发。乡村文旅分级开发或许是一条可以探索的路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文化+旅游+农业农村”一型,二型,三型(见表1)。从三种类型基础条件、开发策略,分别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来归纳总结。
表1 文旅乡村分级开发的三种类型来源:作者自绘
3.注入新兴业态,打造体验效能的文化旅游产品
许多村落,虽然有较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优越的自然生态基础,但是从未得到活化;还有一些村镇,具有良好的优势产业,没有把特色展现并传播,也无文化旅游配套。这类村庄的开发,可“老酒新酿”,以适合现代人审美、生活的方式,为村庄打造一个的主题,请专业人员设计一个可供传播的形象,同时拟定发展战略及目标,明确文化和旅游产品融入农业农村的开发方向、特色内容,在人体“六觉”(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知觉、嗅觉)和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娱、购)的打造上,深入挖掘和文化的结合点,如结合在地性的文旅演艺、夜游经济、文化节等。将文化元素进行分类、提炼、归纳、演绎、组合,最终进行全方位塑造。如浙江诸暨市山下湖镇,是国内最大的珍珠生产、交易中心,淡水珍珠产量占全球百分之七十。规划设计以“珍珠”为原点,结合旅游六要素,策划五大类旅游产品:珍珠购物、珍珠DIY、珍珠美颜、酷萌田园、欢乐湿地。山下湖的再开发,为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增添了色彩。
4.加强内涵建设,注重文化产业建设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确立三农问题,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乡村整体风貌上有显著提升。但是很多村庄在改造后,仅仅是给村口、道路、围墙等“穿衣戴帽”,并没有真正解决“空心村”的问题,未形成乡村自身的“造血”和“思变”机制。内涵建设迫在眉睫,融入文化产业建设是为践行内涵建设之道,也将是未来一项长期的工作。
如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二坝村西陈庄,是近年来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村庄。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诞育之地,将汉文化、乡土文化、苏北民居文化融入村庄开发,当地盛产白酥梨,举办采摘节;开展苏皖斗鸡传统民俗活动、定期举办书画展览,坝上水街美食街依水而建,绿意萦绕、乡俗民情、古风汉韵。该村被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评为第四批江苏省传统村落。二坝村在文旅开发上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建设初具规模,配套较完整。接下来,可在对外宣传上加大力度,多渠道进行推介;同时内涵建设上,需要再深挖文旅特色,提高参与性,和文化的深层次表达。例如梨园,采摘节基础上能否再有两条路径的探索,戏曲演绎和梨衍生产品的开发,从而建立具有汉文化特色的品牌等等。再如西陈庄流传多年的“糖匠”文化,因为经济的发展早已退出生活舞台,却是特别美好的回忆,能否用现代的方式,在文旅开发时融入旅游产品中。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尝试的方面。
5.数字经济助推文体旅融合创新发展
数字经济在文旅乡村开发和管理运营中作用不可小觑,在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推动文旅提质升级,创新文旅发展实践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营销的数字化。包含融入新媒体的文旅乡村宣传,线上旅游产品交易平台。通过抖音、大众点评、小红书、各大文旅公众号、村庄专属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文旅乡村的宣传,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产,可有效提高供给侧旅游产品输出能力,刺激旅游消费。较成熟的文旅乡村,如安徽巢湖市三瓜公社,有专属公众号,游客可以提前在公众号内查询游玩攻略、预定餐厅和客栈、购买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等。再如南京江宁秣陵街道的苏家村,在自己的公众号平台上,定期发布各类亲子活动预告,如芒种节气时的插秧节、端午节露营、萤火虫音乐派对等等,都是一票难求。苏家村在满足需求侧的审美,也就是美化村庄景观的同时,抓住核心,以先进的数字化营销,持续将文化元素融入经营,在一众周边乡村中脱颖而出。
第二,智慧乡村。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现代乡村建设,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针对乡村现状量身打造,实现乡村互联网+、方便生活、推广乡村品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乡村经济。
第三,文旅乡村的线下场景体验与线上数据挖掘相融合。旅游景观越来越强调体验性,乡村文旅亦不例外。先进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能够让游客体验非同以往的视听盛宴。例如南京江宁秣陵的菜塘村儿童科技馆,利用全息投影技术,让孩子们在互动中体验海洋、星空、大自然的魅力。
结语
江苏省的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基础配套设施在不断完善中,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乡村文化氛围。本文通过梳理江苏地域文化特色、阐述苏南、苏中和苏北乡村设计开发及运营现状,总结出各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提出文旅融合介入乡村开发设计的建构原则和相对应的策略。以推动区域内乡村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具有苏南、苏中和苏北不同地域特色的乡村内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注释:
①江苏省人民政府《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