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应对厌学,做孩子的“神队友”

2022-02-15贾方方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2期
关键词:冲突情绪孩子

贾方方

从今天起,给自己立一个成长flag吧:和我一起每月深耕一本书,1年读完12本,学习婚姻之道,掌握育儿之法,走上成长之路,过一个充实又幸福的2022。

本期带您一起读的书是《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爱学》。

近些年,厌学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难题,困扰着很多家庭。父母想尽办法让孩子重返学校,结果却事与愿违。父母越用力,孩子越抗拒。怎么办?这本书的作者刘亮结合系统家庭治疗理论和中国本土文化经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刘亮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参与过研究厌学现象成因和应对策略的临床科研项目,专业扎实;他还是资深电竞玩家,对动漫、游戏等了解颇多,能够更好地共情厌学的孩子,更高效地帮助他们。所有这些也成就了这本书的特色:理论可靠,故事可读,方法可学,效果可观。

接下来,我将从大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孩子为什么厌学、如何应对厌学—入手,为大家总结书中的核心要义。

上学路上5大“拦路虎”:厌学是一个系统问题

作者指出,引发和维持厌学现象的最重要因素有以下5个:

1.社会的过高期待和压力

在唯成绩论英雄的大环境下,公司只看业绩,学校只看升学率,父母只看成绩,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一颗适合学习的大脑,受挫成了必然。即便成绩优秀,仍不得不面对来自社会的悲观情绪—无论多努力,终究要成为像父母一样对社会充满抱怨的“打工人”。

如果学习没有遇到挫折,孩子或许真能沿着社会和父母规定的路线一直走下去。一旦遇到比较大的挫折,如某次重大考试不理想,就会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每学期刚开始以及期末考试期间是厌学的两大高发期。

2.充满麻烦与缺乏支持的家庭环境

几乎每个厌学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充满冲突和麻烦、难以为他们提供情感和行动支持的家庭。面对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父母习惯用轻蔑、忽视、人格攻击和指责、讲大道理的方式来回应,无法理解孩子。有些父母自身的情绪和孩子一样不稳定,甚至还要更严重。一个孩子曾告诉作者,遇到学习压力时,如果妈妈出现,她一定会立即崩溃,焦虑值也会从6分上升到10分。

还有不少父母长年争吵或冷战,孩子成了父母问题的解决者或牺牲品,或与一方结盟,或为维持忠诚谁都不帮,或成为父母转嫁其对伴侣期待的替代品,或成为帮父母达成共识的受指责对象,无暇他顾。

3.个人目标与价值感缺失

厌学的孩子有以下两种个人特征:学习的无意义感—厌学的孩子很多成绩不错,人际关系也不错,但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只是把学习当成任务,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自我认同和价值感的缺乏—他们并不清楚,除了拿高分让父母和老师高兴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自己是值得被他人认可的。

4.返校屏障

经过治疗,有些学生有所好转,但在返校之际或刚返校没多久,再次出现了对学校的恐惧。一方面,他们害怕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冲突和竞争。有些学校过度强调成绩,造成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不是相互学习,而是相互贬低和攻击。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返校的学生过度关注,生怕他们再次出问题,其他学生也会因此而孤立返校学生。

5.多样的精神医学议题

不少人认为厌学的孩子意志不坚定,是以此来回避学业压力。而在实际的心理咨询工作中,作者发现有些孩子厌学的确是因为罹患了精神障碍。有数据显示,全球每100个儿童或青少年中,就有23.9个人存在患抑郁癥的风险。目前高发的精神障碍,如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更是高风险人群。

作者认为,以上5种原因往往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甚至互为因果。有个女生的经历非常典型。她成绩一直很优秀,上高中后被诊断为抑郁症,无法继续上学,其成因有:同龄人竞争很激烈;父母婚姻不幸福,冲突不断;妈妈对自己的人生不满意,把翻盘的希望转嫁到她身上;父母唯分数论,童年被剥夺;她被诊断为抑郁症……可见,厌学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问题。

给父母的5大应对策略:要和孩子站在一起

在解决方案上,作者重点讲述的是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厌学。

1.父母把婚姻问题“圈养”起来

所谓“圈养”就是把夫妻问题放在夫妻之间去解决。作者给父母提供了5种方法—直面和倾听伴侣情绪背后的需要;了解自己的需要,让自己为需要代言;反思和整理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别让冲突越界;有的冲突如果难以解决,好聚好散也是一种选择。

父母能够达成一致或妥协当然最好,若不能,孩子仍不幸卷入其中怎么办?作者给孩子们一个原则—让自己努力保持稳定和中立,站在“旁观者”的位置去对待父母的情绪和婚姻冲突,两种方法—和冲突中的双方保持适当的接触;帮助双方和你一样地思考和谈话,就事论事。

2.做能够反思、整理和接纳自己的父母

作者提出,处理厌学问题讲究“头痛医脚”,就像前面提到的厌学原因和案例所呈现出来的那样,带着伤的父母也更容易“养出”厌学的孩子。因此,要帮助孩子面对厌学,父母必须学会反思、整理和接纳自己—处理自己与原生家庭的未尽事宜,做更通透的自己;处理自己的人生遗憾和婚姻问题;学会简单、清晰地表达情绪和需要,反思和整理自己的负面情绪;等等。

3.成为孩子的压力缓冲垫,培养孩子应对逆境的能力

面对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父母不要做简单的传声筒甚至是加码器,而要学会做孩子的“压力缓冲垫”和“信息过滤器”。老师传递来的焦虑值是10分,父母要学会区分和澄清重点是什么,自己能配合做什么,过滤不必要的焦虑,到孩子那儿焦虑值大概就剩5~6分了,能够给孩子提出具体的建议更好。

许多厌学的孩子是因为在面对挫折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觉得自己肯定搞不定,因此,培养孩子应对逆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者给出了3个建议—以身作则,做能够面对逆境的父母;做能够求同存异的夫妻;与孩子一起发现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4.变“空心”为有心,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

作者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给出了不同建议。

针对年幼的孩子:注意观察孩子平时在哪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天赋,对哪些事情感兴趣;为其创造机会和条件,用鼓励而非功利性的方式让其更多地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事;看到孩子有一点点成就和天赋时及时点赞;可以带孩子去体验与其感兴趣的事相关的职业环境;在孩子面前表达对自己及伴侣职业成就的欣赏。

针对年龄稍大的,尤其是在青春期对未来有些迷茫的孩子:允许孩子有一段迷茫、困惑及不安的时期;如果孩子愿意与你讨论,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开放地和他讨论各自对未来的打算和看法;鼓励孩子去尝试设想的各种未来生活;给孩子尝试他未曾做过的、但心里一直想去完成的、对他来说有意义的事情的权利。

5.发现孩子的资源,有技巧地为他们点赞

许多拒绝上学的孩子都缺乏自信,父母可以这么做:

对孩子的任何微小进步给予关注和反馈—赞扬中所带的细节越丰富具体,带给孩子的愉快情绪体验越深刻;

换一副积极的“眼镜”看问题—思考孩子这么做的背后有什么不为你知道的意愿和考虑,试着去询问和了解;和孩子一起思考,目前的困境是否带来你们未曾注意到的好处?如果孩子愿意,和孩子讨论你们的这些新看法;如果不愿意,可以和身边信任的人讨论,比如伴侣。

该放手时就放手,别剥夺孩子享受成就感的权利—关键不是目标能否完成,而是目标是由谁通过怎样的方式完成的。

尽管应对厌学的方案是从家庭和父母入手的,但作者特别强调,厌学是孩子所处的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系统出现问题的一个外在表现和缩影,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所以,要处理厌学问题,需要从学校、家庭和孩子个人多层面同时做工作。

以上就是《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爱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希望可以为你带来启示和帮助。

猜你喜欢

冲突情绪孩子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