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木希林的声音

2022-02-15孙小宁

北京纪事 2022年2期
关键词:遗言日语树木

孙小宁

你听过树木希林的声音吗?這问话似乎多余——她已经在众多名导片中出演角色,就算不是她的铁粉,谁还没看过这些热门电影?那里自然听得到她的声音。但我恰恰是某天在央视6频道看了一部配音版的树木希林,开始认真想这个问题。

央视电影频道的日片播映,与树木希林有关的,说来频率还是蛮多的。有天调台调到了某一部,便坐下来看。怎么看味道都不对。于是就找来原版重看。发现问题出在给树木希林的配音上。电影中还是她最拿手的老年角色,配音者音质却偏甜偏脆,又要模仿老者的苍老,便有些假。而中文语气中那些明显的拖腔拖调,我学起日语后都明白,那是因为日语口语本身零碎多,直翻过来的中文远远填不满字节,演员为了对上口型才去拖的。但用到树木希林身上,就极不自然,和她的表演是两张皮。

树木希林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感觉呢?她的角色里已经带出一些。《澄沙之味》中,她演早年患过麻风病的老太太。边缘人,阅历深,心中有爱,对他人做关怀时,总是那种量度好分寸后的靠近与付出,丝毫不让别人觉得受不起。转而面对樱花、锅中翻滚的豆子,那爱意,又会像少女般毫不掩饰地、自顾自地流泻。在樱花下喃喃低语,那身姿那欣喜感叹,真如少女一般,也只有她能演出和年龄不违和的天真感。

而到了《步履不停》,作为一家老母,她又可以很亲腻自然地和成年女儿拌嘴,嘴里絮絮叨叨,手里的厨房活计却一点不耽误。这是个放在任何生活空间都对味的老太太,也包括置放于《小偷家族》那个肮脏破落的蜗居。能演出蔫坏小心思但又不招人厌,皆因她身上一点造作的东西都没有,简直比“生活”还本真,还直切我们看不到的肌理。所以听她的声音,从来都不是未经世事的轻飘与脆甜,音色或许接近大提琴,节奏又不似它那般舒缓。有独特的语气停顿,让人体会出内容叠层,还有不知哪儿冒出的奇想小心思,话语起落间,便跃上眼角眉梢,随着一抹偷笑被观众看到。而当你认定这已是个心思狡黠的老太太时,某一刻,又突然被她角色的本真感动得眼泪哗哗。《小偷家族》中最后那幕海滩戏,她对着镜头说“阿里嘎多(感谢)”,台词几近唇语,但任谁都能读出深意——据说这台词是她即兴说出,但此刻既符合角色本身,也像她本人在向观众道别。作为她人生最后几部戏之一,她以这样的方式,混合了角色和人的真实。也就难怪,两大生活流日系导演:是枝裕和、河濑直美,都喜欢用她。

但是,角色和她本人之间,真的可以划一吗?我好像不时能看到,某个采访里,她对此做着摘清。而在2019年到2021年近3年的时间里,我则是在一本日文书里,努力捕捉她本人的声音。《树木希林遗言120则》,国内已有译本。但我读的是原版。是疫情前朋友在日本旅行中买了所赠,当即我就决定拿它作第一本日语教材。此前我的日语全凭自学,仅有的语法底子还是靠学翻宫泽贤治一首《不惧风雨》。如此有信心学下去,皆因为身边有这位赠书友人。懂日语,还是树木希林迷。我们是妥妥的“树木希林二人组”。群分享主要是我在发,一些翻译过程中的感想心得,且经常映现大型翻车现场。得失寸心知,我们都享受这些过程中的乐儿。

边翻译边请教。用某种影音字幕界的说法,这是生生要将“生肉”磕成“熟肉”。这中间当然误会迭起、笑话丛生,但细想下来,这路途中的崎岖婉转,也是接近一个人心底之声的必须。且不说,“翻译即误读”这样的高蹈说法,对于我这样段位的人来说,多么不着天际;我在翻译中碰到的某些错译、误译与不敢译,其实也暴露着我对一个已经如此热爱的人,一些理解盲区。

120则遗言,内容长长短短,但都占不满一个页面,有的甚至只是一个日式大长句。如果是个译好的中文版本,一天铁定能读完。但对我来说,却相当于沙漠行舟。且不说那些硬核的语言层面的拦路虎,光是一段话出现的背景——那些在日本现实生活中早已成为熟梗的东西,我们可能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朋友有时都得去请教她的日本朋友。但正因为是被这些包围,是说话的特定现实背景,树木希林的言谈才显得无比真实且有的放矢。谈演艺、谈家庭、谈子女教育,也谈生老病死。按日本国内某些人的评价,她的讲话风格很“平明”(日语还真有这个词,和中文意思相近)。但是我越学越想说,这平明可不是轻易能得。平明而又经得住回味,这回我可是在她的母语语境中体会。

有一些是外人熟悉的树木希林个性,比如第一则开篇:“怎么做才能不受别人的价值观影响,不就是做自己的事吗?”但接下来的话又不像。以至于在我译成“不应该求助别人”的地方,她表达的意思恰恰是:“六神无主时不求助个人也是不对的。”不仅如此,她还再补一句:“没准儿将这当成个趣事也不错呢。”

拿自己的相貌做调侃:“我对所有的事物,都没有非怎样怎样不可的铁律。包括我的脸,简直就像老天哪儿出了错才长成这样的。一点不是美人胚子,但是这样的错误,我依旧让它产生活力。”听着也非常树木希林。

有些可真有画面感,到自己临终了:尽可能在家,而不是医院。一招呼,大家都能到跟前。人可能“啪塔”一下过过去,之后又苏醒,最后终于走掉。这样的场面又为何要让后辈看到呢?“为了让晚辈明白,死亡是日常之事,不那么害怕。最终也能珍惜别人。”

最给力的是这一句:“到老还美的理想是有的。在将某种执着舍掉之后,地面上砰的一声,肩上的重荷卸掉了。从别人眼中看过来,都会为之屏息。不是因为外在的形貌,而是心的器量。”

有个性不随众,喜欢斜眼观世。独处潮流之外,无欲无求。世人认知的树木希林标签有这些,但是,120则遗言远非这些所能涵盖。“生”“病”“老”“人”“绊”“家”“务”(指工作与责任)“死”,八个章节尽显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可谓生命中的百舸争流,既精进又随缘,既冷静又深情,最重要的,还是“有趣”。

“我什么都觉得有趣”“从平常中发现有趣。”连数度谈到自己病情,除了感恩,也依然是觉得有趣。

有趣,形容起老妈来,就特别带感:“母亲好喝大酒,喝醉了得让老爸给扛回来。但是,对内操持家里,对外打理咖啡馆、居酒屋,又是一等一的能干。”由此往下延伸:“家中沒有一个撑得住的女人可真不行。有女人当家,一切搞定,男人遭逢逆境马上就颓得不要不要的。男的嘛,就像某种装饰物。轿子上的幡儿。轿底牢靠了幡儿才招展。”

但有趣,偏偏又是从父亲那里而来,“对我来说,父亲是没法反抗的。那份无法反抗的气力,全部拿来反抗社会了。觉得有趣的性格继自父亲,那可是我做演员的基础。”

有趣,碰到内田君这样的人可谓戏码十足——分居40年,“偶尔我也犯犯坏,‘你回来怎样?’他那边立马说:‘饶了我吧,不行。’就此翻篇。”斗嘴虽斗嘴,但:“死了的话我也进内田家的墓。正经我买的呢。在那儿和他一起住,当然,都成骨头了,还有什么吵的呢?”

只要被这有趣感染,我和友人之间的讨论总是无比发散而热烈。以至于笔下译出来的句子,会冒出些神词儿。像内田君有句话,我就是这样译:婆砸啊,你当人颓着容易呢,也很耗能量啊。尤其是一直颓着……(お前な、グレるってのは大変だぞ。すごいエネルギーがいるんだ。そしてグレつ続けるっていうのも苦しいんだぞ)以我这样的日语段位,断不知内田君该怎样称呼老婆,但“婆砸”这个词,当时真就像一把葱花的香气,从画面里炝出。译这句时疫情管控严,网上调侃说躺着就能为社会做贡献了,感觉内田真可以为大家代言:真待你待得住吗?一直躺平也不容易呢。

即使如此,我依然认为有趣只是她一个方面——“我曾被西川美和评价说:‘希林先生啊,可真是有老人样儿呢。’(希林さんは普通に年取ってますね)我把它视为褒奖。”对导演西川美和的这句话,我们树木希林组可是来回讨论了三轮。皆因为这句话里出现了汉字“普通”。“普通”在日语里可不“普通”,尤其组成一个副词“普通に”。据说现在的日本年轻人经常用它来表达“普通”的对立面,即“非常”之意。那么这里该怎么理解呢?真是越想越费脑仁儿。

有一次,我反倒是在影像的对比中得以领悟。还说回河濑直美《澄沙之味》中她站于樱花下那一幕。是枝裕和在他导演的法剧《真相》中,也有相似场景。是老了阅尽千帆的德诺芙,站在花园对着冬天的大自然做无限感叹。同样是日本导演镜头下,德诺芙演绎出来就是一种优渥的法式情调,首先吸睛的还是她抗打的容貌,对比之下,樱花下站一个树木希林,真就是“普通に”状老太太的代名词,让人无限的亲近。

“岁月不曾败美人”,一直以来都是对一位女演员最高的评价。但是有了树木希林,你又能感到另一种美。原来岁月赋予生命的,不再是一味的负递减,经历所得的东西经她那么一说,便意味深长,比如她说:结婚还是在没醒过闷儿的时候结为好。再比如她说:人生不如意,也是正常的。

普通,放在树木希林身上,或许还包括,从不把自己抽离于芸芸众生,也不觉得众生所经历的苦,自己就可以绕过。

普通,还代表不仅识人间烟火,对落到自己头上的每件事,都当生命滋味体会。所以说出一种看法,非但不凌空蹈虚,且对场景也能绘形绘色。

翻译时有时兴起,也会找来她片子重看。曾找到九十年代今井正导演的《战争与青春》,她出演老师一角。哇,那时可真年轻。但说到耐看,还是晚年那些,比如那部《日日是好日》的茶道老师,不经意就能道出茶道与人生的真谛,可真像120则遗言中的树木希林呢。

三年与树木希林相伴,书左翻右翻,书页已像树叶般随时要脱落。但我仍不确信,我就已真正领会了她的本意。好在《日日是好日》中年轻学生从茶中的那番领悟我也是有共鸣的:“世上有些事物,很快就能理解。但有些需要时间。容易理解的事只需要经历一次,但是不能马上理解的,你能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理解。”

所以我还是想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您,树木希林先生。

《树木希林遗言120则》

树木希林

猜你喜欢

遗言日语树木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熊亨瀚烈士的绝命遗言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江湖大佬的遗言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树木之最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