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年了
2022-02-15李娟娟
李娟娟
仿佛就是一眨眼,2021年的新春佳节又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了。每年到这时,我的心里总会涌起别有一番的波澜。思绪中,既有迎新春过大年的喜悦,又有岁月流逝的感慨,更忘不了那曾经走过的,不同年代的一个又一个的大年……
在胡同里长大的我,对过年最早的记忆,是在童年时生活的胡同里。那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上小学时。那时北京人过大年,最让人感到喜兴的,就是胡同里那股浓浓的年味儿。
现在的我们,不管是上班的年轻人,还是老人、孩子,过年的概念大都是从7天长假开始。假期结束后,顶多也就是正月十五前稻香村等老字号门前买上些元宵了。而那时的北京胡同里,则是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起就已经是过大年的“进行时”了。
喝完腊八粥过不了几天,胡同里的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像什么吃糖瓜儿,擦玻璃、打扫房屋,买鱼买肉,买花炮什么的,“一茬儿”接着“一茬儿”。还有一个不能落下的“茬儿”,就是为孩子们准备过年穿的新衣服。因为平日里胡同的大多数人家儿都不富裕,孩子们穿衣除了大多是母亲缝制外,就是小的捡大的“剩儿”。尤其是孩子多的人家儿。经常是老大穿完了给老二,老二穿破了,母亲缝缝补补再给老三。这些人家儿的孩子虽说是总穿旧衣裳,但到了过年时,每个孩子是一定要换上新衣穿的。所以那时胡同里不管家里多不富裕,母亲们在年前多么忙,也不管家里孩子有几个,只要赶上过大年,是一定要给每个孩子做上一件新衣,并要在大年除夕那天穿在身上的。
几十年过去了,每到过大年时,我仍会想起当年胡同里的孩子大年三十晚上穿上新衣,高高兴兴跑出家门,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一起放花炮的热闹场景,更会想起母亲在昏暗的灯下为我们缝制新衣的身影……
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国家困难时期。虽说物资匮乏,但是胡同里的老百姓照样高高兴兴过大年。因为在年前,为了老百姓过春节,国家在每个月定量供应的粮食、副食等食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不少品种和供应量。比如每户可以凭购粮本买到定量的富强粉和好大米,每个人还多发半斤肉票、油票和二两香油票,等等。还有除了副食供应本上增加了鱼的供应量外,又专门为老百姓过春节供应了一些食品。比如食品调料、黄花木耳什么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包“杂拌儿”。
一说“杂拌儿”,很多人还真是有些耳生,我想它应该是老北京胡同里对蜜饯果品的称呼。也就是混在一起的苹果、梨、山楂,还有萝卜、姜等制成的蜜饯。要说还真是又“杂”又得“拌”,所以琢磨起来,咱们老北京人叫它“杂拌儿”还是挺形象生動的。
记得那天一接到居委会通知后,我和母亲就拿着购货本去了胡同里那棵大柳树下排队等候了。那个男售货员填写完副食购货本后,就一边拿出配给好的一个个纸包,一边递给我说,这是花椒、大料,这是黄花木耳……最后,那位售货员又特意大声说了句:还有一包“杂拌儿”!我一听立马瞪大了眼睛,因为已经好久没吃到“杂拌儿”了。伸手接过来时,只觉得那个纸包虽不算大,却挺有分量。再回头看后边排队的人,也都是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手里那包“杂拌儿”……
一路从胡同到院子里,母亲逢人就说,真不错,今年还有一包“杂拌儿”呢!院里刘大妈也说,太好了!没想到还能吃着“杂拌儿!回到家后,母亲打开了那包“杂拌儿”,拿出一块放到我的嘴里,只觉得那叫甜,那叫好吃……那年的春节,没记住吃鱼吃肉,也没记住花炮,只记住了那一包甜甜的好吃的“杂拌儿”。
记忆中,还忘不了的是改革开放后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物资供应越来越丰富的大年。那时,我已从郊区调到城里。到了春节前,京城的西单、东单等有名的菜市场,已开始出售冻鸡、冻鸭等肉类商品了。记得我领着女儿在东单菜市场排队,足足有一个多钟头,终于买到了两只不错的冻鸡后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另外在各大副食商店,虽然仍是需要排队,但是已经可以买到蒜苗、芹菜等新鲜的绿色蔬菜了。当时感觉虽然市场上货源还不那么充足,但不论是冻鸡,还是蒜苗芹菜,不仅让京城老百姓年夜饭的餐桌丰富了许多,也让许多老百姓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果然,从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市场供应越来越好,老百姓过大年的餐桌也越来越丰盛了。后来到了90年代初,因为过年前单位发的鸡鸭鱼肉太多,我家还买了当时应该算是比较紧俏的冰柜。只记得冰柜搬回家时,心里除了高兴,就是为老百姓一年更比一年物质不断丰富的大年而无限地感慨。
不知不觉中,又一个新春大年来了。仍然是在过节的喜悦中,忘不了曾经走过的一个又一个大年。回首中,想起有人说,现在的大年,年味儿越来越淡了。细想起来,其实是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过去大部分老百姓平日里吃鱼吃肉还是不多的。所以那时不管是胡同里居家过日子,还是机关、单位,或者是战士连队的食堂,如果哪天吃上一顿红烧肉或是炖鱼,大家在闻到鱼或肉的香味儿时,除了一脸掩饰不住的高兴,就是一句“哇!今天改善啦!”这么想起来,过去老百姓过大年,肯定就是大大地“改善”了。
但是如今不同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前只有过年才能享受的“改善”,老百姓现在不仅天天都有,而且更加丰富更讲科学,就如胡同里老爷子那句 “现在天天都是过年”。这么一说,年味儿自然就显得淡了。还有过去的商家过大年都是关门歇业,老百姓在年前就要备好年货。但现在不仅各大超市随时“恭候”,更有不少人家儿把年夜饭挪到了饭店里,无形中,老百姓对年货和年夜饭的操持轻松了许多,或许这也是年味儿淡了的一个原因吧。
总之,虽说是如今年味儿有些淡了,但我们的生活却是越来越好了。因此每当我沉浸在过大年的喜悦与快乐中时,除了为曾经走过的大年感慨,就是为赶上了“天天过大年”的时代感到知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