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三重维度

2022-02-15黄汀张曾宇唐彬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价值意蕴高校思政课

黄汀 张曾宇 唐彬荃

〔摘要〕 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的新需要,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使命,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发展。从逻辑理路来看,中医思维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的有益补充,中医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医历史是“四史”教育的传统资源,中医榜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从主题跟进、内容升华、话语转换、技术革新、实践拓展等5个方面可以实现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高校思政课;价值意蕴;逻辑理路;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2.02.030

Three dimensions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HUANG Ting, ZHANG Zengyu, TANG Binquan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Abstract〕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s the new need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TCM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It also is the new miss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 integrity in cultivation. And it i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theoretica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From the logical thinking, TCM thinking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methodology, TCM virtue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TCM history is a realistic resource of the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and TCM role models are the vivid embodiment of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excellent culture of TCM can be integrated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following up the theme, sublimating contents, converting words, innovating technology, and expanding practices.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alue implication; logical think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这一新论断新要求,是我们党对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概括,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强调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2]。从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找准中医药优秀文化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内在契合、制定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措施,使中医药优秀文化成为思政课教学铸魂育人的丰厚资源,对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守正创新中医药理论、传承发展中华医学美德、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現实意义。

1 价值意蕴: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揭示了疾病产生、发展和防治的方法[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蕴含的深邃哲学智慧和高尚医学美德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将中医药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其价值意蕴十分丰富。

1.1  是中医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的新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4]2021年3月,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5]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培養、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的主阵地,肩负着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建设健康中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重要使命[6]。要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就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对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新要求,推动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与科学价值自信,涵养学生献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崇高职业情怀,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效解决中医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1.2  是中医药高等院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6月2日主持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防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作用,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7]而人才培养的目的不只在于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更在于专业精神、思维、信念的树立[8]。思政课既是中医药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又应是“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的核心课程。我们不仅要通过思政课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厚植他们的爱国情怀,还要把握好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培养目标,在注重格局、境界、视域培养的同时,还要从中医药事业未来发展的高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因此,突出中医药院校的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思政课中以对中医药的认知为契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反复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进而坚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信;要让学生在了解历代名医对生命的关注和对病人的关怀中涵养仁、和、精、诚的道德品质,领悟医生的职业内涵和神圣责任,使医德教育转化为医德情感,并内化为坚定的信仰;要通过讲述中医药参与抗击疫情的故事,展示扎根于本土的中医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魅力,给予学生足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底气,帮助学生树立服务中医药发展事业的远大报国志向。

1.3  是中医药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发展

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学科支撑和学术支持。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除了要强调其政治引导功能外,还要擅长用学理分析来回应学生,这样的思政课才能经得起学生的各种追问。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扎实的功底外,还要对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广泛涉猎,中医药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师更要涉猎中医药文化方面的知识。因此,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新视野,是中医药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

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既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把中医药重大理论与阐释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自觉意识,又能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廓清大学生对中医药理论与文化的认知困境,回应学术界、思想界对中医事业发展的现实关切,既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程建设互为支撑、共生发展,又能够提高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的效应,以“学术含量”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思想含量”。

2 逻辑理路: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内涵

“一般而言,学生的精神世界主要是由学校的课程体系决定的。课程体系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建构课程体系就是在为学生做‘精神配餐’。”[9]中医药高等院校要在思政课中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素养,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就需要通过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做“精神配餐”。这种建构不仅仅通过宏观层面论述自身与中医药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而必须深入到微观层面。中医药文化所体现的不仅有阴阳相济的生命观、正邪相争的疾病观、辨证施治的诊疗观等医学理念,还有高屋建瓴的宇宙观、合谐礼的自然观、礼节制宜的社会观等。这些内容来源于医学,而又能高出医学,富有人文、自然、生命、政治、社会的智慧[8]。从中医药优秀文化与思政课教学主题的相辅相成性,理论与现实逻辑的高度契合性等维度对其进行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和探索也是中医药文化能够“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2.1  中医思维: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的有益补充

中医学是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科学于一体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实践经验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国文化、哲学、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持久的相互影响。中医药理论既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也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其哲学基础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平为期的平衡观、动静结合的恒动观等。其哲学思维主要有整体思维、辩证思维、中和思维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和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和看待世界的方法是相通和相近的,中医思维完全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的有益补充。

从中医学发展史和它与哲学的关系来看,一方面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得益于传统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另一方面中医理论的突破与发展也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突破。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指引下形成更为科学的中医思维,是促进中医药文化继承、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2.2  中医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为每个人的人生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0月印发实施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就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道德建设各方面,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0]。

在上千年的医学实践中,中国传统医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点的道德规范,其完整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理论内容和独特的思想价值均凸显了以“人”和“生命”为本的医学主题,为中医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堅实的基础。在2009年国家中医药局颁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大家普遍认为,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11]“仁、和、精、诚”是中医行业所有成员的共同行为准则,是中医最高的信念和职业追求。

以“仁、和、精、诚”为核心的中医药核心价值观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谦”的道德要求,还在“爱”“和谐”“诚信”“敬业”等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不仅彰显了中医药文化愈久弥香的内在魅力,其丰富的内涵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3  中医历史:“四史”教育的传统资源

近代以来,中医药面临的危急是中华文化危急的历史性显现。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经历了由拒斥到认可再到全盘接受并视为救国救民的真谛的过程,西方文化逐渐取代几千年被奉为正统经典的传统文化,并被认为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都不断被诘难、被否定。在西强东弱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中,中医药成了落后、愚昧、不科学的代表,同样遭到否定和批判。民国时期,医政制度基本效仿西方,废止中医之争开始。1936年,国民政府又提出“国医在科学上无根据”,一律不许执业的谬论。中医在中国医学界逐渐丧失了主流地位,演变为“西医在朝,中医在野”的格局[12]。

在中西医之争中,青年毛泽东认为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各有所偏,医理各有特点。在革命战争的不同时期,他一直强调“用中西两法治疗”“两种医生要合作”[13]。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提出“从团结中医到学习中医”“中医国家制度化建设”“中西医结合”“守正创新”等科学中医政策,使中医药事业在面对各种非议和责难中,仍然得以发展、壮大、逐渐复兴。可以说,中医药在近现代中国的处境,实质上是中华文化近现代处境的一个缩影。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一如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执着。从党史的视角讲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不仅仅具有医学研究的意义,更具有社会学和文化学的意义。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异常复杂,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之争异常。对中医药文化和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研究已超出医学自身而与政治制度、社会文化、民族认同、国家未来密切联系,甚至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近代以来,中医药的发展历史是中医药高等院校思政课中“四史”教育最直接最现实的资源。

2.4  中医榜样: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

榜样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重要方法,一直是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方法,给予青年生动的教育示范与明确的价值引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鲜明的品格,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尤其是在2020初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榜样教育以其独特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感化育人方式,不仅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也更加坚定人们团结一心、不畏艰险、共抗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始终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医学,几千年来流传着许多动人心弦的大医传说,如中国古代神农疗疾尝百草、扁鹊行医换角色、张仲景德艺双馨、华佗行医不畏权、葛洪倡导廉便药、孙思邈大医精诚、朱丹溪抱病出诊、李时珍历经艰难等,这些故事历代相传,成为几千年来中医人一直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在现代,同样也涌现出无数中医楷模,如“医验俱丰,德高望重”的蒲辅周、“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的刘炳凡、“苍生大医,中华骨魂”的郭春园、“神手为民,十指连心”的吴孟超等,他们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品德修养成为现代医德标杆。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张伯礼、黄璐琦、仝小林、刘清泉、叶永安、张忠德、齐文升、苗青等为代表的中医人堪称中医药院校学子的励志楷模,他们精湛的医术,在抗疫中所体现的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精神品质,为思政课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的思想道德素材。

3 实施策略: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思路

推动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必须充分认识这种融合从本质上说是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上的高度契合与有机融合。为此,我们必须遵循科学原则,抓住根本要领,把握结合路径,制定可行措施,才能推动中医药优秀文化与思政课的有机结合。

3.1  主题跟进

要以中医药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推动中医药优秀文化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如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将中医药抗疫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面对疫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中医药优势,精心安排部署,才会演绎出精彩的中医抗疫故事。无论是中医药的传承创新还是中医抗疫成效的取得,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持。更令人感动的是,在这场抗疫斗争中,中医人不计生死、不计报酬,组建了多支医疗队,奔赴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文化理念和职业精神。在讲述中医抗疫故事中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投身到中医药发展事业和健康中国建设征程中,投身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3.2  内容升华

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进行“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改造制作。中医药起源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其理论架构已基本形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中国社会漫长的农耕文明发展中,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和落后成分、精华部分与糟粕因素是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存在着,甚至互相渗透互相交融在一起,如:传统中医药存在的农耕视域和对文化源头的过分迷恋和崇拜、强调整体忽视局部、突出主体性增加不确定性等,均为其历史局限性。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要主动摒弃门户之见、科学之见和中西医之见,积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为中医药文化发展所用。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医药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制作,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这个古老的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也以此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理解和认同。

3.3  话语转换

要在对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某些陈旧形式的现代转换中推动中医药优秀文化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学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教师对课堂驾驭的一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效率[15]。在思政课教学中,除了要用学术语言讲好政治外,还要学会用生活语言讲好理论。生活化的语言表达能使授课内容更易被学生所接受,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在认同、模仿、内化中变为自觉的行动,使思政课教学实现以话语能力带动育人能力提升的效果。

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中形成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些理论和经验不仅仅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古代科学的瑰宝,更是治病救人的实实在在的手段。但是,传统中医药毕竟发源于遥远的农耕文明,其语言的晦涩难懂难以引起当代青年学生的共鸣。对此,中医药文化要顺利地融入思政课教学就一定要在语言的选择、提炼和转换上下功夫。首先,要对传统中医药文化中那些虽然有借鉴价值但是语言却晦涩难懂并且表达陈旧的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学生能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其次,当代大学生对生活话语和网络话语比较关注和感兴趣,要把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育人元素与当代生活话语、网络话语进行转换,使其乐于为学生所接受,推动其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

3.4  技术革新

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思政课教学内容,就需要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上共同发力。除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研究性学习、互动式探讨、专题式讲解这些教学方法外,还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如收集整理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古代名医的感人故事,结合现代医学发展将中西医之争、中医药抗疫、中医药治病救人中的典型事例,以及各个地域中医药文化特色都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要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智慧课堂;探索基于网络的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营造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获取中医药文化知识由课堂延伸到线上;要利用先进的仿真技术,营造出高度沉浸感的中医药特色虚拟实践教学场景,营造良好的医德氛围,浸润真挚的医德情感,提升医德教育效果。

3.5  实践拓展

要在中医药特色浓厚的“大思政课”中推动中医药优秀文化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习近平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16]思政课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纯学术”,而是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突出的问题导向、浓厚的现实关怀。实践要拓展,一是要拓展内涵,让校内实践具有浓厚中医药味道。如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举行“撰写中医好故事”活动,举行“中医好故事”演讲比赛,开展“中医好故事”微视频拍摄,进行学生誓词征集及宣读等实践活动,还可以把中医药行业的国医大师、道德模范、抗疫英雄等请进思政课堂,通过面对面的讲授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共鸣情感;二是拓展时空,让思政课堂走入社会大天地。要让学生在参观蕴含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文物、遗产、医籍中,在参观中医药发展成就體验中触摸中医药文化的脉络,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要带领学生走进中医药产业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打造突出中医药行业特色的高质量“移动”思政课堂,增强中医药学生的体验感与获得感。

总之,随着党中央越来越重视中医药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正方兴未艾,产生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研究成果。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仍然需要拓展和深化,包括进一步明晰中医药文化内涵、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平衡中医药文化专题与思政课其它专题教学的关系等,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7-2(1).

[2] 承续血脉 振兴发展:写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之际[N].中国中医药报,2015-12-23(1).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N].中国中医药报,2011-12-29(3).

[4] 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5] 张伯礼.中医抗疫的文化自信[J].红旗文稿,2021(6):37-40.

[6] 张秀峰,段志光.中医药自信教育融入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程的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20,6(5):440-446.

[7]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0-6-3)[2021-11-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6/03/c_1126066219.htm?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

[8] 何清湖.论坚定中医文化自信[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10):1189-1192.

[9] 陈秉公.结构与选择:马克思主义人的生命本体论新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402.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1] 申俊龙,马洪瑶,魏鲁霞.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的互动和演化逻辑[J].医学与哲学,2013,10(10):90-95.

[12] 欧阳雪梅.中国共产党与中医药的百年传承创新[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20(2):38-50.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54.

[14] 胡献忠.复兴伟业呼唤英雄主义精神[N].中国青年报,2019-10-22(12).

[15] 张雷声,顾钰民,佘双好.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着力点(笔谈)[J].理论与改革,2021,1(1):20-25.

[16] 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价值意蕴高校思政课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两微一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