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嫩竹
2022-02-15苏其善
苏其善
摇嫩竹,是我们家乡——渝西地区古老的年俗。
“嫩竹长,嫩竹高,我长嫩竹一样高……”小时候,我个子矮,又特瘦弱,总是长不高,也长不壮。母亲就叫我大年十五元宵节,去屋后那片茂密的竹林里摇嫩竹。摇嫩竹时,母亲还要我念家乡那首古老的童谣。
摇嫩竹,必须是大年十五晚上。否则,就不灵。
每年正月,我家屋后的竹林,总是长得相当茂盛。大年十五,月亮圆而清纯,好像被水洗过一般。在明亮的月光下,嫩竹穿过层层叠叠的竹叶,刺向深不可测的夜空,望不到竹尖。吃过晚饭,我与同院的小伙伴们,就在朦胧的夜色中,争先恐后地奔向竹林,找到白天就已经选好的那根又粗又高的嫩竹,双手抱着使劲地摇动。
“哗啦啦”的响声中,一个个夜宿的鸟儿被我们惊起,扑棱棱地飞进夜空。我们那欢快稚嫩的童声,在旧历十五的圆月夜,此起彼伏,响彻竹林。我们一边摇动,一边幻想着自己的身子,随着摇动嫩竹在“刷刷”地往上长。于是,我们就摇得更响,摇得更起劲,童谣也唱得更响亮。
有时,在欢快的摇嫩竹中,还会引来一些身体并不矮小的大哥哥大姐姐来凑热闹,加入我们摇嫩竹的行列,他们也边摇竹边唱童谣。摇嫩竹,似乎成为了缺少文体娱乐的乡村一道很有趣的娱乐项目。那高高的竹梢,被我们摇得簌簌有声。我们沉浸在摇嫩竹那快乐的氛围里,已经忘却了摇嫩竹的初衷。
直到月儿逐渐西下,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在昏黄微弱的月光里,我们一路扑爬筋斗地从后门梭进屋里,洗脸洗脚后,钻进被窝里,做起长大长高的美梦。
童年的我,长得矮,身体弱,方圆几十里的几个村落,都是很有“名”的。
每次母亲到乡场上给我买回粗布新衣裳,穿在身上老是打起脚杆弯。她又只好到乡场上给我换小一点的。父亲看着我直摇头叹气,为生下这么矮小的我而后悔。我在学校讀书十年,坐了十年的第一排,吃了老师不少的粉笔灰,还被老师的教鞭无故碰到很多次。我放学走在大路上,老是寻找比我长得矮小的。偶尔看见有个子比我矮的小孩,就感到莫名的兴奋。可定睛一看,他们要比我小好几岁,那稚气未脱的小模样,令我垂头丧气好久。
长大后,我并没有因摇嫩竹而长得较高,一米六多一点的个头,说起都羞人。我知道,长得矮不能怪我,主要是那时农村穷营养不良的缘故。那时的乡村不但缺油无肉,连稀饭都吃不饱,上顿下顿都是包谷糊糊和红苕坨坨,能勉强填饱肚皮都不错,整天饿得勾腰驼背头昏眼花,哪里能长得有多高?
我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矮小,像我那样成为“半残废”。每年大年十五,我都尊重家乡的年俗,也带他回乡下的爷爷婆婆家摇嫩竹,和孩子一道体验我孩童时的乐趣,也希望让他去摇嫩竹增高。
但我更注重孩子的营养,儿子出生时,虽然小家并不富裕,但我千方百计让老婆坐月子吃好,有足够的奶水喂孩子。孩子一旦会吃饭,总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给他吃营养的饭菜。儿子从小不但长得高,还长得相当壮实。我经常和儿子比高矮,看到儿子毫不客气地渐渐超过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虽然他早已不是小孩,但我们每年大年十五回老家摇嫩竹的习俗并未改变。看着足足一米八的儿子,摇起嫩竹来还相当起劲,只有他肩头高的我,分外的得意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