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研究*
2022-02-14黄祥美罗丽萍钟石古
黄祥美 罗丽萍 钟石古
(江西省安远县人民医院儿科 安远 342100)
便秘是一类常见于儿科的消化系统疾病,粪便在患儿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就会阻滞秘结,延长排便周期;病症表现为粪便水分干结,导致排出艰难,或者粪便不硬,却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其病因与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有关[1]。在小儿群体中,便秘的发病率在5%~10%,根据病因可分为:器质性、功能性便秘等,90%以上儿童便秘属于功能性便秘[2]。长期便秘将会引发患儿排便疼痛、痔疮,严重时可致肛裂、脱肛,对患儿生活质量、成长健康产生影响[3]。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食积气滞型便秘病位在大肠、脾等,病因多与小儿饮食结构失调、情绪不稳定,或体内正气偏失有关[4]。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胃肠道功能,发挥改善便秘症状的功效,但长期使用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儿配合度降低,影响临床治疗[5]。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可在提高治疗效果基础上,进一步确保治疗安全性[6]。中医治疗多遵循清除宿便、消滞除积、行气通便的治疗原则。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儿化食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1 月至2022 年 1 月医院收治的便秘患儿60 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 例。研究组男18例,女 12 例;年龄 3~9 岁,平均年龄(7.25±1.24)岁。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10 岁,平均年龄(7.37±1.46)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编号:20201109-AYEK),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便秘诊断标准[7],符合《中医儿科学》中食积气滞型便秘的中医证候标准[8];(2)治疗前1 个月内,未用过影响胃及肠道运动功能药物。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性消化道疾病;(2)合并免疫系统缺陷、感染性疾病;(3)合并其余严重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调整生活方式、作息等,如足够饮水、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保障充足的睡眠、在家属监督下进行合理运动等。
1.2.1 对照组 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国药准字 S20020037)口服治疗,1.0 g/次,2 次 /d,对于 3岁以下或者依从性较差的患儿,可将药物溶于40℃牛奶中送服。
1.2.2 研究组 采用小儿化食口服液(国药准字Z19980013) 口服治疗,3 岁以下 5 ml/次,2 次 /d;3岁以上10 ml/次,2 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2 周,并于治疗停药1 个月后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患儿排便次数正常,粪便湿润成形,排便通畅,无其他症状为治愈;排便次数1~2 d 内1 次,粪便成形,排便较为通畅为显效;排便次数2 d 内1 次,粪便形状成香肠样,表面有裂痕,排便仍存在一定困难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效果为无效。总有效例数=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2)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粪便性状(BSFS)评分、慢性便秘严重度(CCS)评分变化。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代表患儿便秘症状改善越好;BSFS 评分总分为7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儿大便性状改善越好;CCS 评分总分为30 分,分数越低代表患儿明显减轻了便秘症状。(3)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肠激素 P 物质(SP)、生长抑素(SS)等相关指标变化。(4)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胃肠功能指标直肠静息压、肛门静息压、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变化,直肠测压约30 min,分别于患儿未使用药物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并均已进行排便的情况下进行。(5)治疗结束1 个月后随访,统计患儿便秘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达到9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SFS 评分、CC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BSFS 评分、CCS 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总积分、CC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SF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SFS 评分、CC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SFS 评分、CC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CC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BSF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30 30 t P 9.72±1.25 9.68±1.31 0.121 0.904 4.05±0.61*4.58±0.79*2.908 0.005 2.35±0.72 2.38±0.68 0.166 0.869 5.35±0.86*4.83±0.54*2.805 0.007 22.17±4.35 22.21±4.52 0.035 0.972 9.02±0.51*10.24±2.13*3.051 0.003
2.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 MTL、GAS、SP、SS 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 MTL、GAS、S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S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比较(n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比较(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SS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MTL治疗前 治疗后GAS治疗前 治疗后SP治疗前 治疗后30 30 t P 191.58±27.55 191.62±27.32 0.006 0.996 237.01±29.63*212.72±27.01*3.318 0.002 21.67±2.73 21.61±2.68 0.086 0.932 36.75±9.49*31.83±9.26*2.032 0.047 12.57±3.65 12.49±3.36 0.088 0.930 20.38±5.32*16.26±4.61*3.206 0.002 24.27±5.27 24.31±5.36 0.029 0.977 12.48±3.32*15.16±4.49*2.629 0.011
2.4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直肠静息压、肛门静息压、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直肠静息压、肛门静息压、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指标比较(mm Hg,)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指标比较(mm 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模拟排便时肛管压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直肠静息压治疗前 治疗后肛门静息压治疗前 治疗后30 30 t P 10.27±1.34 10.62±1.55 0.936 0.353 8.26±0.98*9.03±0.99*3.028 0.004 30.28±4.37 30.33±4.28 0.045 0.964 24.45±3.27*27.24±3.41*3.235 0.002 43.66±4.29 43.54±4.32 0.108 0.914 30.38±3.62*34.26±3.55*4.191 0.000
2.5 两组便秘复发率比较 停药1 个月后随访统计发现,研究组复发1 例,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8 例,复发率为2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6.405,P=0.011)。
3 讨论
小儿发育时期胃肠道功能欠缺,易因饮食失衡、环境紊乱等因素,引发患儿便秘恶性发展。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泻药、胃肠动力促进剂、肠道微环境调节剂等,虽然可以发挥迅速缓解排便困难的作用,但在短时间对症治疗,易导致停药后复发率升高以及难以根治等问题[9]。相关研究发现,中医治疗在小儿便秘中具有一定疗效,在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的基础上,调节相关胃肠道激素,实现根治疾病的目标,具有良好临床价值[10]。
在中医理论中,食积气滞型便秘属于“秘结、后不利、肠燥”等病变范畴,其病因多与患儿无法对环境变化适应、饮食失调、劳逸失衡、情绪不稳定等因素有关,直接导致气血失调,最终引发大肠异常传导,出现便秘症状[11]。根据中医治疗原则,治疗食积气滞型小儿便秘,应以消食导滞、健脾和胃为主。本研究对两组患儿分别采用小儿化食口服液、妈咪爱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CC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SFS 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相比于对照组,便秘患儿在服用小儿化食口服液后临床疗效进一步提升,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小儿化食口服液主要成分包括:山楂(炒焦)、六神曲(炒焦)、麦芽(炒)、槟榔(炒焦)、三棱(麸炒)、大黄、莪术(醋制)、牵牛子(炒)。大黄去热消滞;牵牛子、槟榔具有杀虫作用;三棱行气止痛;炒山楂、炒神曲与炒麦芽皆具有消食化滞的功效;诸药合用,发挥协同作用[12~13]。
便秘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直肠、肛门的动力学不稳定,直肠对容量刺激产生的敏感度降低,肛管内、外区域的括约肌功能性失调等。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技术具备科学性、创伤小、简便等优势,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测定肛管、直肠区域内的压力,可以进一步判断肛管、直肠的排便功能,形成客观性评价结果[14]。患儿的排便反射、直肠敏感性等能力均降低,直接导致排便阈值升高,且体内积聚饱和的大便,更容易形成容量反射,成为肛管部位高压带,直接导致肛门区域的括约肌反射性收缩,引发排便困难[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直肠静息压、肛门静息压、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治疗后直肠静息压、肛门静息压、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小儿化食口服液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胃肠功能障碍,解决排便困难问题。
在便秘的发展过程中,胃肠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胃肠道内的分泌细胞及神经细胞等分泌,发挥了一定调节消化系统运动、分泌功能的作用。其中促进运动的激素包括:MTL、GAS、SP 等;抑制运动的激素包括:血管活性肠肽、SS、阿片肽等。药理研究证实,GAS 水平升高可促进胃肠道的分泌功能,增加胃肠道的运动;SP 是新发现的一种兴奋性传导递质,属于神经肽类,其分布于多种组织、器官的壁内神经中,具备强化患儿的胃肠蠕动的功能[1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经治疗后MTL、GAS、S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S 水平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在便秘患儿发病过程中,伴随着多种胃肠激素水平的异常改变,MTL 水平升高能够能刺激上消化道进行机械性运动,加速胃排空[17];小儿化食口服液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MTL、GAS 等水平,增强胃肠蠕动功能,有利于促进排便。本研究停药1 个月后随访研究组复发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说明小儿化食口服液不仅可以对症治疗,还可有助于降低便秘复发率,根治便秘症状。
综上所述,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进一步缓解患儿便秘症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