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另辟蹊径”才能“柳暗花明”
——安徽广播电视台大型广播新闻采访报道“听见”评析
2022-02-14刘芳
○刘芳
重大主题宣传是主流媒体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手段,是体现党性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做好新闻宣传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水平的集中检验。安徽广播电视台大型广播新闻采访报道“听见”利用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和有效表达,描绘出富有时代特征的省情民意,传递出基层干群的真实声音,对广播新闻传播形态创新不断进行有益尝试,是新闻工作者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价值与意义。其中,“听见:第一书记在咱村”“听见:法制精神在基层”“听见:‘调转促’在行动——说说我们的双创故事”“听见:留住长江美丽容颜”“听见2020”等新闻作品荣获安徽新闻奖;“听见:扶贫正攻坚”系列报道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一、节目制播背景
2011 年,中宣部等五部门统一部署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国新闻战线持续深入开展提升采编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大练兵。
2016 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安徽广播电视台大型广播新闻采访报道“听见”是持续深化“走转改”,不断践行“四力”的生动实践。采访活动由台总编室发起组织,新闻综合广播、经济广播、生活广播、交通广播、农村广播共同参与。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每年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重大主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统一安排报道选题进行采访报道、制作播出。活动从2013 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采制广播系列报道作品120 多篇,500 多人次的记者编辑参加了此节目的采制。“听见:姚李驻村蹲点记”精心选取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之一的六安市霍邱县姚李镇作为反映新农村建设成就的采访点,选取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生态建设示范户、科技能手、农机手、养殖能人等,如实展现新时期农民新形象,记录他们与众不同的致富路。“听见:年初相山供电社区蹲点记”“听见:池州生态乡村蹲点记”则是记者分别在淮北市相山区供电社区和池州驻村蹲点采访,感悟社区居民的人情冷暖、社区工作者的酸甜苦辣,感受生态池州的新风新貌新气象。“听见:法制精神在基层”运用基层一线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依法治省取得的进展和成就,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听见:‘调转促’在行动——说说我们的双创故事”和“听见:‘调转促’中的党员风采”围绕“调转促”这一主题,用普通人视角,记录“创客”人生,交流创业艰辛,碰撞创新火花;讲述一群坚定的共产党人从火热的“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前沿走来,将自己的人生与建设创新型“三个强省”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无私奉献着青春、智慧和热血的故事,感性地展示了“双创”热潮中先行者的收获、艰辛和希望,准确、生动地为安徽的“调转促”盘点,为“双创”群体造像。“听见:留住长江美丽容颜”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选取长江水系安徽段在生态环保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和典型事例,讲述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省长江沿岸人民坚决打好长江水系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感人故事。“听见:扶贫正攻坚”“听见:第一书记在咱村”系列连续报道是安徽广播电视台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安徽省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而组织开展的。系列报道“听见:第一书记在咱村”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高度,对打赢扶贫攻坚战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抓住扶贫攻坚这一中心工作与扶贫实践的关键节点,选取肩负着扶贫攻坚的重任,又担负着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的“第一书记”为新闻突破口,以精品栏目呈现精品报道,集中展现全省第六批选派到农村任职第一书记的青年干部在农村真抓实干,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真实故事。“听见:扶贫正攻坚”在节目传播方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将一季的系列连续报道模式改为季播模式,并用全媒体来展现。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推出一个系列,全年采制11 组共44 篇作品。用一整年的时间记录安徽全省各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发展轨迹。
二、节目创新亮点
(一)精准定位,深化广播重大主题宣传的创新
1.努力找准“听见”的传播定位
每年年初,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组织召开大型广播新闻采访报道“听见”节目讨论会,分析研究年度选题及报道形态,总编室根据确定的主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采访对象、报道内容、活动行程、稿件编审、制作播出各环节都进行了详实的安排,确保报道定位准确、形式统一、标准一致,不仅传递主题新闻信息,而且通过“善用声音贴近心灵”的报道方式找准传播定位,建立起高站位、低落点的舆论导向,努力在群众的价值认同中实现对受众更深刻的舆论引导。
2.精心选取“听见”的报道主题
“听见”系列报道自2013 年开展至今,选择的报道主题紧紧围绕每年中宣部的新闻宣传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安排,分别以“听见:第一书记在咱村”“听见:留住长江美丽容颜”“听见:扶贫正攻坚”“听见:‘调转促’在行动——说说我们的双创故事”“听见:法治精神在基层”“听见:‘调转促’中的党员风采”和“听见:岁末姚李驻村蹲点记”“听见:年初相山供电社区蹲点记”“听见:池州生态乡村蹲点记”等为主题策划推出了一系列重点报道。以“听见:扶贫正攻坚”为例,脱贫攻坚事关百姓福祉和发展大局,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广播新闻宏观的报道主题应该定位在准确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上;而围绕宏观的报道主题又要有相对微观的主题报道表达。因此“听见:扶贫正攻坚”报道选取安徽省19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中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村或贫困户进行跟踪式采访,采访时间跨度为一年,分春夏秋冬四个阶段进行,采制作品以系列连续报道的形式呈现,跟踪所报道的采访对象在一年中扶贫攻坚的进展情况,记录其变化的轨迹。有了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主题,传播效果才能得以充分实现。
(二)内容为王,强化广播重大主题宣传的内涵
1.新闻元素深入挖掘
新闻元素选用得恰到好处,会使新闻的主题更加凸显。纵观“听见”各系列的报道作品,精心选取新闻元素是报道成功的关键。如“听见:扶贫正攻坚”整组系列报道采制了11组共44篇广播作品,选取的典型不变,挖掘的故事却各有不同,既保持了报道的长流水不断线,又能让受众常听常新,感受变化。作品的切入点选取了精准扶贫的各类典型:特色种植、农家乐、电商、光伏发电等,通过记者与贫困户、帮扶者的对话以及记者的现场描述,让听众深切感受到脱贫攻坚路上的点滴变化。
2.新闻故事微观表达
“听见”系列报道所有作品都采用故事化写作手法,用微观叙述的表达策略,讲述人物故事。如“听见:扶贫正攻坚”选取的是贫困村中的贫困户,“听见:‘调转促’在行动——说说我们的双创故事”选取的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创客”,“听见:法治精神在基层”选取的是基层站所的法律工作者,“听见:‘调转促’中的党员风采”选取的是基层优秀共产党员,“听见:岁末姚李驻村蹲点记”选取的是新时期的农民,“听见:年初相山供电社区蹲点记”选取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听见:第一书记在咱村”选取的是驻村第一书记,等等。作品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用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如“听见:第一书记在咱村”选取选派干部中的优秀代表,通过村民的视角,以村民的口吻,讲述他们在广阔天地里不忘初心、锤炼党性、增长才干、提升境界的故事。其中的《董瑞的三铺村日志》以淮北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副科长董瑞驻村任职期间厚厚的4 本民情日志为线,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村干部、贫困户和大量的村民,通过他们朴实的言语,塑造了一个丰满鲜活的第一书记形象。基层干部群众的真实感受取代了单一运用客观数据和程式化的写作手法,使报道更有人情味、更具说服力、更加彰显主流舆论引导价值。
3.重大主题丰富呈现
“听见”系列报道采用了蹲点体验式、跟踪调研式等采访形式,写作手法上也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自述、人物通讯体、记录体、记者的体验式等多种写作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如“听见:‘调转促’在行动——说说我们的双创故事”系列,为了使“调转促”主题宣传出新出彩,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表现形式,新闻事件的主人公直接向听众讲述自己创业创新的经历和感受,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其中的《新能源客车的新技术是如何炼成的?》,安凯新能源客车技术攻关能手李韧娓娓道来,向听众讲述以他为代表的安凯新能源客车制造者们的创新历程,向世人诠释了中国“智造”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听见”系列的报道作品要求现场采访音响占比50%以上,丰富、典型的现场音响不仅凸显了广播特色,而且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听性,很自然地把听众带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使听众闻其声,如临其境。每篇作品都以记者手记作为结束,通过采访者的所思所悟,阐释扶贫攻坚的意义,拓展作品的深度和厚重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新闻栏目品牌融入
《全省新闻联播》《新闻早高峰》《新闻直通车》《新鲜早七点》《天天向上》等栏目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广播各频率重点打造的新闻品牌栏目,在听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听见”系列借势而为,以各知名栏目为传播载体,一方面有效推广了“听见”系列,快速在听众中形成了一定的“收听群体”;另一方面,在品牌栏目中嵌入“听见”系列又为原有栏目增添亮色,使得品牌节目的公信力、美誉度进一步增强。
(三)融媒报道,扩大广播重大主题宣传的效果
“听见”系列报道除了注重通过广播进行有效传播之外,还采制相同主题的新媒体作品,在各频率的微信公众号推出。这些新媒体作品图文并茂,音视频共举,充分发挥了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延展了广播受众的传受视阈。“听见”系列报道充分发挥总编室统筹调度作用,建立创作部门共享的采访资源库和节目共享库,探索建立机构融合运行、资源融合运用、平台融合传播的融媒体格局,构建“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宣传模式,逐步实现管理上统一指挥、选题上统一策划、人员上统一调配、资源上统一使用、生产上统一协调、播发上统一安排的良好局面。以“听见:扶贫正攻坚”为例,作品建立了“台领导指挥+总编室落实+各频率参与+平台统一发稿”的组织模式,实行了“广播+微信+网络”的多渠道传播,实现了素材一次采集、内容多平台生产、信息多渠道发布、效果全方位呈现,整体联动,密集发声,打造舆论强势。
三、“新”“实”“聚”:对于节目的几点思考
(一)新:只有创新传播形态,才能提升舆论引导力
新闻产品的“新”是检验创新传播的重要标准。找准传播定位是创新的基础。安徽广播电视台大型广播新闻采访活动“听见”系列报道不仅是重大主题新闻信息的传递,更是通过“善用声音贴近心灵”的报道方式找准传播定位,建立起深层次的舆论导向。
(二)实:只有讲好故事,才能增强传播效果,凝聚共识
新闻工作的根在大地沃野,生活永远比新闻更丰富、更精彩,也更动人。做活重大主题报道,从百姓视角切入,讲百姓故事,说身边变化,受众易接受且喜闻乐听。安徽广播电视台“走转改”大型广播新闻采访活动“听见”系列报道的记者们通过深入田野山庄、农家院落、工厂社区,工作作风更为朴实、务实、扎实,对正面报道更丰富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学会了用群众语言、群众观点来表达,挖掘出一个个好听易记、跌宕起伏、生动鲜活的作品,引人入胜、直抵人心,达到成风化人的效果。
(三)聚:只有整合联动,才能不断巩固主流舆论阵地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单个频率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只有聚合整体联动优势,方能形成宣传合力。安徽广播电视台大型广播新闻采访活动“听见”系列报道建立了“台领导指挥+总编室落实+各频率参与+平台统一发稿”的组织模式,实行了“广播+微信+网络”的多渠道传播,实现了素材一次采集、内容多平台生产、信息多渠道发布、效果全方位呈现。
从“听见”系列报道的生产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全媒体报道在日常宣传,尤其是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媒体资源,可以囊括各种传播形态,其传播优势非常明显。打造融媒体采编平台,将各个信息系统有机地整合到面向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体化平台之上,从而实现包括内容生产在内的所有采编环节多元化,实现新闻资源通过各种媒介的跨媒体发布,做到一次生产,多次发布,实现新闻信息资源价值链的统一管理,不失为媒体融合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