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且种且看 “调转”在所难免
2015-05-24杨丹丹
◇杨丹丹
小麦且种且看 “调转”在所难免
◇杨丹丹
对安徽的种粮大户来说,2015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双重考验”:夏收期间,沿淮地区21个重点县小麦不完善粒普遍超标,安徽首次启动临时收储解决“卖粮难”;眼下,玉米价格又跌到谷底。面对种粮效益的下滑,还要不要继续种粮?少种些粮,又能改种点什么?不少种粮大户在这个秋天里颇费思量。
“地贵粮贱”,种粮效益两头受“气”
“今年夏收小麦价格卖得低,秋收玉米又卖不上价。种粮食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了”,蒙城县双涧镇路南村种粮大户张启峰说,“风险越来越大,如果再缺乏些管理经验,粮食就更种不下去了。”土地流转价格越来越高,农资化肥和人员工资也在涨高,而粮食价格却在降低,这让种粮的农户压力很大。
“当时签订流转费用时,每667 m2土地的租金是按粮食价格定的。现在粮价下跌了,按理说要依粮价付租金,但农民却不答应”,泗县城关镇种植业主王琼忿忿地告诉记者。
“今年的粮食行情对种粮积极性有一定冲击,但目前无法研判冲击有多大。”安徽省种植业局有关人士表示,丰产不丰收的现实肯定会挫伤农民来年的种植积极性。
种粮不能“一根筋”,要看市场、调结构
虽然国家提早公布了2016年小麦临储价格与2015年持平是个利好消息,但不少种粮大户仍在思考出路。
定远县七里塘村的种粮大户刘传胜流转了100 hm2土地种粮食。“今年种粮食,每667 m2地比往年至少要低400元的收益”,刘传胜说。看着这两三年的种粮情形,他已经决定拿出一部分土地来搞制种。他跟一家种子企业已经谈好了合作,必须要走良种繁育的道路。
“在未来,种粮大户必须要算好精细账,不过更重在有实践和管理经验。”安徽省农发行副行长韩毅说,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土地将集聚到“职业农民”的手中。农业经营主体经历市场经济的洗涤和历练,才能趋向理性和成熟。
全国十佳农民之一、阜阳种粮大户徐淙祥感叹说,只有改变传统的盲目种粮方式,以科学的理念、市场化的思维,努力种出“科技粮”、“订单粮”,才能最大化地降低农业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安徽省农业部门已经着手在做调结构、转方式的相关工作。2015年首次在沿江稻区开展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试点,探索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同时推进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