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2-02-14李滋芬

山西农经 2022年21期
关键词:生产农业农村

□李滋芬

(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人民政府,甘肃 武威 733000)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成果广受关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使用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由于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人文因素。

因此,不可采取统一经济管理模式,在发展农村经济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全方位考虑实际状况,结合各地区特点,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以保障农业经济良性发展。

1 农业经济管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1.1 有利于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加大农业经济管理力度,可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坚实基础。在发展生态农业时,要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通过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程度发挥资源优势,提高产值。与传统农业管理模式相比,新的农业经济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安全问题、质量问题,为民众提供更多价格低廉、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与此同时,要持续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由此可见,全面落实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已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1.2 有利于改变传统消费观念

重视及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新时期发展农业经济时,注重有效利用资源,提倡节约资源以及保障物质安全性,为社会发展带来了稳定的物质基础。在全新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下,推广环保理念、绿色理念,引导人们关注绿色生态农副产品,树立健康消费意识,这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3 有利于保障现代农业发展

与传统农业相比,新时期发展农业经济时,应选择先进的管理模式,更利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在建设现代化城市时,传统农业模式存在较大弊端,导致农业生产与发展停滞不前,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后可进一步改善这种情况,科学引入先进的理念及技术,制定和完善全新的农业经济体系,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全面调动生产积极性,有效结合特色产业与生态农业,构建完善的农业经济体系,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农业生产方式,逐步朝着机械化方向前进。在发展现代农业时,可应用机械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只有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机械,才能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改变农业生产方向。尽管在前期实施了各种各样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益的政策,但仍需推广农业机械,以便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然而,目前这一方面缺少一定动力,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例如,缺少完备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农业机械推广力度较弱,推广人员综合技能水平较低以及缺乏责任意识,不利于提升农业机械生产水平,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成效。

2.2 农业生产技术及工艺推广不足

现阶段,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一些地区开始推广与应用新工艺及农业生产新技术,可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然而,目前关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并不到位,缺少完善的推广体系,而且一些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并未深刻了解农业新技术及新工艺,无法全面掌握这些新技术、新工艺。

另外,一部分推广人员忽视了对农民群体的管理及培训,在当地难以有效普及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直接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人力资源及物力资源匮乏

生态农业经济是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与现代化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在发展新生态农业经济之际,需要有充足的物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只有高度配合各种资源,才能进一步提高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效果。在新时代发展新生态农业经济时,物力及人力资源均出现了严重的匮乏现象。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农民群体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即使近年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大学生群体投身于农村工作,共同建设新农村,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依旧偏低,在具体发展新生态农业经济时,常常出现物资供应不足、资金供应短缺等问题,导致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缺少后备力量,为其长期发展带来重重阻碍。

3 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3.1 生产市场化程度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及协作水平逐日提升,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必然会发生改变,由松散无序组织形式向联合形式过渡。由此可见,分工及协作对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形式发挥着巨大作用。

同时,因存在市场风险,增加了农业经济组织决策及选择机会的成本,这就需要农业生产组织紧紧追随市场环境变化趋势,不断创新制度,以求降低农业生产市场风险。

农业经济组织在参加各项活动时会产生一定交易费用,所以农业经济组织应朝着专业化分工及有效联盟方向发展,这样才能降低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规模不完善带来的风险。

3.2 制度安排

各项制度以经济组织为核心载体,制度为经济组织的运行与发展提供了结构框架和模式。所以,农业生产经济组织形式及各项制度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生产资料公有制背景下,各生产者在对应范围内,自主推动农业经济组织形式的转变。同时,集权主义、儒家思想以及家族意识等思想,也会间接对我国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产生深远影响。

3.3 农业生产特点

与其他类型产业相比,农业生产活动生产特点鲜明。土地并非普通生产资料,其在农业中属于直接参与生产的要素,是发展农业的关键性生产资料。农业生产与发展均对土地具有超强的依赖性。

为此,各地区及国家农业生产组织都会受土地状况的影响。一般来讲,在固定的单位面积上,得到特定技术条件支持,单位土地面积可以接纳的投入与产量都极其有限。如果农业生产者拥有大规模土地,则适合打造大型家庭农场,如加拿大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很倾向于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同时,在农业生产时,需要依赖各种生命物质,如气候、光照、水分等条件,均会制约农业生产效益。

除此之外,在农业生产时,需要依赖物质条件的支持,导致农业生产对象及劳动条件存在不稳定性特点,需承载大量风险。所以,在农业经济组织管理时,要因地制宜,完善合作模式,以提高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4 农业经济管理视角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4.1 转变农业经济发展观念,培养基层农民发展素养

有关政府部门要重视培养当地农业劳动力,提高农村地区群众的再教育程度。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模式,为当地农村青年提供学习农业技能的机会,用统筹发展眼光考虑大局,制订中长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以及培训方案。

面向各基层农户普及专业的生产理念和农业经济管理观念,保障能力较强且资质合格的农户参与到合作经营创业活动中,并且提供指导以及援助相关农户,拓宽前沿性农业知识宣传渠道,以确保相关农户能够意识到改变生产及经营思路和方法的益处,进一步解放农民思想,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改善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现状[1]。

4.2 大力发展农业商品经济,促进农村经济联合发展

新时期,人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面对众多挑战,但也拥有新的机遇。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进程中,可以结合网络化经济管理模式,保持原有农村经济管理机制的优势,并且引导农村经济市场进行良性竞争,全面展现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价值。

联合农村经济组织,对农业农村生产要素加以重新组合,真正展示农业生产资料的实际效应,构造优良的新生产力要素。因此,在建设农业经济新格局时,要重视引进全新的技术手段,融合网络环境和农村生产优势,以便能优化和完善传统的农村地域经济发展体系,改善农村农业经济整体格局,保障农村经济长足发展[2]。

4.3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时,需要得到法律法规的支持。政府应为农业经济织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外界环境。为此,政府需要加大金融资金支持力度,政府财政部门更了解发展各地区农业经济情况,所以应由政府财政部门牵头,组建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并将农业合作组织发展视为重点工作并加以扶持,既要完善资金制度,又要保障金融体系,适当降低贷款标准,并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不受资金问题的困扰,加快发展速度[3]。

自从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后,自由市场贸易对农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国内市场要想做大、做强,就需要向国际市场跨越式发展,自觉接受国内、国际市场秩序。为此,就需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抓住每一次发展的机遇,制定政策时向农业部门倾斜,出台了多项益于农民发展、农业发展的政策,并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以保障在农业项目发展时有充足的资金可以周转。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针对经济分配机制、合作组织性质以及管理体制等作出细致规定,重点支持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为组织落实各项工作保驾护航,致力开辟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渠道,加速农业经济的发展。

4.4 改善农业发展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新时期,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要保障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环境。所以,在全力发展农业经济时,各级部门应高度关注环境因素。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自然发展规律,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此同时,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所以在发展当地的农业经济时,要着重考虑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按照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贯彻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紧密地结合生态环境以及当地农业经济相关事项,确保二者相互促进,稳定发展[4]。因此,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应全面了解现代市场,大力推广各种先进技术,推陈出新,深刻认识生态农业理念,从而吸引更多企业投资新生态农业产业。

另一方面,立足新时代背景,了解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在诸多要素中,农业资源发展情况尤为关键。自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后,发展当代生态农业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实效性,应结合农业资源与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确保充分应用各种农业资源。比如,由农业合作社或村委会等,通过信托金融机构集中管理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在专业管理模式下,开展规模化种植,并结合具体标准,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5]。目前,在发展城乡农业经济时,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分析实际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有效调整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4.5 融入先进农业科技,提升农村农业生产力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农村农业经济,要重视引进先进的理念和科技设备。作为管理农业经济的工作人员,要重视突破传统时期的农业资源配置结构,拓宽融资渠道,联系社会各方主体力量,有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以及农业生产模式变革,并且引进专业的机械和先进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考虑到当地农村农业生产情况和农业发展的目标、诉求,为当地农民提供外出进修的机会,促使其能学习更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将其应用在后期农业生产农业管理的过程中,可提高当地农村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为有效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另外,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与当地民间团体紧密联系,尤其是志愿者团体或者相关机构,获得团体和志愿者的支持,吸引更多农户参加职业化技术人才的培训活动,学习更多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能够接触前沿的农业研究成果,并且鼓励广大农户摒弃传统的生产技术应用模式,革新传统理念,应用更加成熟且环保的农业技术,切实增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力,创造更可观的农业经济发展绩效,保障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质量蒸蒸日上,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6]。

4.6 强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新时期,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得到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就要当地政府培育专业、新型的人才,只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且有效调控和增加职业型技能型人才比例,才能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人才质量。

通过人力资源带动当地农村农业经济全面发展,优化农产品信息营销机制和运输机制,为了达到中期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并且与当地高校联合进行育人工作。

针对专业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制定有效培养方案,结合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培养更多适合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高素养人才,并且保证相关人才具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助力农户有效解决农产品加工、生产养殖等问题。

在具体培养专业型人才时,地方政府应结合职业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方式,真正融入为农民服务以及为农业发展服务的理念,向其传授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提高农业管理人才的职业水平,促使其为后期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工作贡献力量[7]。

5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城镇经济发展较慢,亟须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整整体发展计划,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时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真正提高农业商品化发展效果,为进一步减小城乡差距不懈努力,并有效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猜你喜欢

生产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