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数字乡村建设的视角

2022-02-14张宋一王梁雨生刘小菲

山西农经 2022年22期
关键词:河北省电子商务农产品

□张宋一,王梁雨生,高 静,刘小菲,赵 巍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数字乡村”最早出现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建立在数字经济和现代网络等数字技术的基础上,最终目的是提高乡村传统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形成新型经济形态。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研究农村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有助于促进河北省各地区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1 河北省数字乡村建设现状

2020 年9 月,河北省委制定印发《河北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方案》。随后,为了深入贯彻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河北省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扎实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在石家庄市栾城区、唐山市玉田县、廊坊市香河县等10 个县(市、区)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目前河北省已培育形成一批数字乡村建设典型,初步打造了乡村振兴样板,提高河北数字乡村建设水平[1]。

1.1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开展

要保证农村公共产品顺利推广,必须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信网络系统、物流运输系统、农业科技推广、卫生防疫等相关设施。目前,河北省已经着力打造集约高效、安全适用、绿色智能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在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网络铺设等方面,许多地区已经走在前列。此外,各地还加快推动农村电力、水利、农业生产加工、公路、冷链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农业、电力、物流、交通等建设智慧发展[2]。

1.2 农村数字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目前,河北省正在逐步推进对农村集体资产清算核查、农村宅基地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面进行数字化管理,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式,力争全面覆盖农业经营主体,动态检测和数字化管理生产经营信息。此外,河北省还大力构建农村大数据平台,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开展资源管理、乡村治理、市场预警等。深入开展“信息进乡村”工程,优化农村社区网络服务,数字化智能检测农村人居环境。如唐山市乐亭县胡家坨镇大黑坨村、毛庄镇毛庄村、乐亭镇韩坨村已经开展试点工作,先后建设完成数字乡村运营服务中心试点,服务涵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数字宝盒广场、数字乡村培训基地及益农信息等版块,初步打造了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探索出了利用数字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3]。

1.3 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河北省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构建新型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完善传统农村物流系统,推广农产品预定种植,目标每年扶持一批鲜活农产品网上营销、社区直销示范项目,培育县域公共品牌。如今,河北省已有多个地区达到国家县域综合示范水平,还建设了千余个“淘宝村”。

在政策的带动下,河北省多地已经开始行动。如河北省武邑县依托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顺应“电商+直播”新趋势,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当地甜瓜、桃、手工布鞋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扶贫农产品达上亿元。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除了有几十家电商龙头企业之外,还成立百余个线下电商便民服务站,有效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2 河北省农村电商发展存在问题

2.1 农户对数字乡村建设缺乏认识近年来,河北省人口流动比例较大,许多中青年

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留守的老年人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较慢,甚至许多人对于数字乡村、电商扶贫、乡村振兴一无所知,更加无法意识到电商扶贫带来的巨大效益。有部分农户对新兴技术在扶贫中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持怀疑态度,参与电商扶贫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农民文化程度总体偏低,许多留守老人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虽然河北省已经出台了多个乡村振兴和电商扶贫的相关政策,但许多农户并不能及时了解相关政策。

此外,许多农村生产者对整体市场的观念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缺乏全局性,难以根据市场大环境准确调节生产,导致生产者的供给和消费者的需求出现偏差。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网络体系,但大部分农户还未树立起市场经济的观念,缺乏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传统观念有待转变。

2.2 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河北省部分边远乡村或偏僻山区缺乏丰富的自然资源、财政供给不足,导致其电网、公路、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从通信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河北省网络服务性能发展十分不平衡,有1/3 的网站服务性能低于全国平均值,且访问性能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的落差近百倍。

同时,河北省信息通信服务还存在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张家口部分地区接通网络宽带的乡村比例还不足20%,部分地区甚至不足10%,这与河北省标准值95.6%的比例相差甚远。从公路设施建设的角度来看,河北省部分村级公路硬化铺油建设仍然没有解决。公路建设的落后还会使得物流成本上升,阻碍县(乡)、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

此外,河北省冷链物流发展速度较缓慢,难以控制运输、仓储、管理等环节成本,使果蔬等需要低温运送存储的农产品运输损失率较高。物流体系不完善使许多农业生产者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偏高,导致许多特色产品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2.3 供应链存在脱节现象

农村电商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如果缺乏相关的产业基础,电商依然难以为继。一些地区缺乏有利的自然条件和先天因素,大多呈现传统的小农经济特征,许多具有地方色彩的特色产品难以摆脱地方市场的范畴,使得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大大减少。

在流通方面,由于大部分农民自身不具备农产品运输条件,农产品销售以由大企业或经销商收购为主,收购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且农业生产者的议价能力较低,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始终处在较低水平,农民收益达不到预期,农业生产积极性受到了较大影响。

在销售方面,尽管河北省许多地区拥有市场潜力较大的特色产品,但由于产业链不完善,无法做到规模化生产和销售,导致产品无法真正走出去。

2.4 推广力度及品牌化程度不强

河北省虽然有众多特色农产品,且有些产品已经依托相关电商平台等渠道走出大山、走入城市,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无法为外人所知晓,因此并没有形成广泛的销路。目前河北省已经建设了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相关网站,在网站和淘宝网平台上均有展示、宣传和销售特色农产品。

通过调查发现,淘宝平台的店铺访问量不多,究其原因是商品种类较少;图片展示效果不佳,店铺和商品的展示都较为简单,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网站更新不够及时,有些产品的更新时间甚至还停留在2017 年。品牌化程度低也是河北省农产品难以顺利推广、形成销路的重要原因。河北省特色农产品的种类较多,如赞皇的大枣和蜂蜜、阜平的花茶、宁晋的鸭梨、石门的核桃等,但许多地区产品生产规模较小且比较分散,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使得推广难度进一步加大。

2.5 缺乏专业性人才

发展农村电商,关键在于吸引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如今,互联网与农村的融合在不断增强,许多地区已经打造了“淘宝镇”“淘宝村”,通过建立农村电商产业园、“农村淘宝小屋”“一村一品一店”等方式,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发展农村电商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但近些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返回原籍就业率较低,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民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不足,导致农村缺乏能利用互联网创业的人员。对于一些专业电商人才来说,更愿意留在大城市,农村环境较差,人才下乡入村就业创业意愿不强,许多农村电商企业难以聘用到合适的人才,甚至留不住人才,导致农村电商发展陷入尴尬的境地。

3 数字乡村背景下河北省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3.1 地方政府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

在提高农户对数字乡村建设及电商扶贫的认识方面,政府作用不可忽视。河北省各地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手册的形式下乡下村对农户开展普及教育;另一方面应当积极提供农村对各类新媒体及电子商务知识学习的机会,为农户营造学习新技术、新模式的良好氛围,鼓励农民创业,提高其参与农村电商的热情。各地区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农村电商创业成功人士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农村领域网络红人,从电子商务的理论、营销技巧、新媒体运营技能以及电子商务相关政策等方面授课,既能加强农民对数字乡村建设和电子商务扶贫的认识,又能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还能提升农户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和就业的兴趣和信心。

在培训过程中,对于能力较强或创业热情高涨的年轻人,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更加专业的一对一培训,将其培养成新的带头人,对其他农户也能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3.2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是电子商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消费者十分注重所购买的商品能否安全快速地送到自己手中,因此,完善乡村道路,打通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十分重要。同时建立专业的数字化物流中心,让农产品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集聚、运输和配送。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物流企业增加对农产品的加工和冷冻保存技术方面的投入,提高保鲜质量。

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化技术也是发展农村电商的重要条件,对于一些通信和网络设施不够完善的地区,地方政府应加大力度予以改善,拓宽光纤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的铺设范围,还要增加偏远地区的基站数量,扩大光纤建设和4G、5G 网络覆盖范围,合理制订建设规划、计划,拓宽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现“村村通宽带,移动全覆盖”。对于一些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相对较低的地区,各通信运营公司可以制定较为优惠的资费标准,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3.3 打造完善的数字化供应链

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管理与衔接是发展农村电商的重中之重。鉴于农村电商各服务主体之间存在孤立的现状,河北省各地应依据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保证物流、资金流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包括农业生产者、农村集体经济、网络平台、物流等部门的农村电子商务生态圈,促进各环节协调配合。在农产品的“上行”环节,加强农业生产者与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的共同协作。

在农产品的“下行”环节,保证物流的高效配合,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对各环节的融合作用,打破农村商贸基础设施之间信息鸿沟,使各部门能够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实现更好的相互配合、协同发展。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合理规划城乡道路网络,统筹安排农村地区物流体系,系统布局原有分散的物流网点,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规模化水平和效率。一些具有规模、业务规范的物流、客运等企业可以开展信息共享,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更好地流通农产品。

3.4 开展数字化品牌培育

针对目前许多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处于“无标准、无品牌、无组织”的情况,河北省各地区政府应积极推动建设县级乡村电商公共服务数字中心,建立特色农产品名录。同时加大对品牌、商标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强化农户的品牌意识,指导农户培育农特产品品牌。目前,河北省多个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已经依托当地优势产业,注册了几十个电商公共品牌,对当地农产品的网上销售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应精准化设计和制作本地农产品的包装,提高产品辨识度,更加精准地锁定客户群体,更好地销售产品。另外,还应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这对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部门还可以推动各县(市、区)特色品牌、消费者、商家的产销对接,通过定期举办“互联网+农村特色产品”展销会的方式,加强各方合作,利用扶贫频道、农产品特色馆等形式,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3.5 强化人才培养及引进政策

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热爱农村、懂得技术、善于经营的人才。各地政府可以通过人才优惠政策和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农村青年和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农村青年对农村、农产品比较熟悉,部分人甚至还有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经验,回到农村后,他们能很好地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帮助村民致富。

此外,还有众多拥有电商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电商精英想要为农业农村贡献一份力量,这些人也能更好地带动农村电商人才队伍提质升级。例如,相关部门在人才引进、社会保障、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库,缓解紧缺人才的问题。推进电商人才与企业、就业基地对接,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与各类网络平台开展合作,培养农民主播,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网络知名度,助力特色农产品以“线上带动线下”的形式进行销售。各地可以推动校企村合作,定向培养,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的电子商务人才。

猜你喜欢

河北省电子商务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河北省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