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2022-02-14□肖

山西农经 2022年2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产品战略

□肖 帆

(中共翁源县委党校,广东 韶关 512600)

2017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了明确指示,“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和长久发展,是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1-2]。“十三五”时期是大力推进乡村战略的关键时期,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量投入,并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乡村经济发展大力支持,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解决了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3-4]。乡村振兴战略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个视角全面推进乡村发展,振兴农业经济和谋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最关键的一环[5-6]。

1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城镇地区有不小的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越来越意识到只有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实现城乡地区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和振兴农业经济,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总体产值和农民收入,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我国经济在历经30 年的高速发展以后,从高速期步入了稳定期,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在保证农业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实现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在我国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全新历史背景下,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现阶段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我国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度、税费等方面给予了农业大量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使得近几年我国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1.1 农业经济的投入

从生产要素和资金投入方面考虑,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针对不同地区原有农业产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具体包括铁路公路网络、通信网络和农产品物流中心等,确保农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通畅。建立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中心,可以使农副产品快速运出农村地区,加快农副产品的周转速度,减少周转环节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在人力资源和技术投入方面,各级政府为了扶持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对农业实施免费的人才帮扶和技术投入。新技术的引入和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的工作效率,有力保障了农业经济发展。

1.2 农业产值

截至2021 年底,我国农业总产值达到了7.83 万亿元,相比2020 年环比增长了9.2%。由统计数据可知,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增长仍旧保持较为强劲的势头。近几年,我国政府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产值平稳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黑龙江、吉林、河南、四川等省份的农业产值环比增长率都在10%以上。此外,近些年我国农业产值增长与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培养关系密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人才培养是我国农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我国农村地区网络的普及率较高,农民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能够熟练地运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借助网络积极拓宽农产品的线上营销渠道。

1.3 农民收入

长期以来,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较低,主要是在传统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下,农业生产效率过低,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农民收入较低。随着网络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农业产业全面实施机械化,依托于产地优势开启了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之路,积极开拓在线农产品销售模式和市场。无论是农业企业经营还是农户自己经营,都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个人收入和农户家庭收入上了一个新台阶,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

2 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宏观视角来考虑,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产业和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依托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我国农业经济逐步向互联网靠拢,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发展模式,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但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原有基础较为薄弱、机械化程度较低、产业发展效率较低、相关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投入存在缺口,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农业产业发展的效率较低,机械化程度有待加强

我国农村人口绝对数量较多,人均分配到的土地资源有限,加上我国适合于耕种和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有限,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大都采用传统自给自足的农业耕种方式。要想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应用现代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例如,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不足总人口的2%,但能够完成美国全部的农业耕种任务,主要是由于美国大规模地采用了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作业方式,除了具有土地资源分布、人均土地资源占有、气候因素和农作物种植类型等因素以外,主要是应用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新技术,使美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和单一农作物产量高居世界首位。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要想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效率,应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种植、收割和深加工等方式。就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只有加大机械化、信息化和技术化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才能真正谋求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2 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运输损耗偏大

与工业产品、服务产品相比,仅初加工的农副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较强,整体价格较低。如果农产品的总产量较低,农民和从事农产品销售的企业都难以获得稳定的利润。受农产品自身特性的影响,绿叶类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不耐储存,保质期时间较短,损耗较大。现阶段,受限于我国农村地区原有的农业机械设备投入、生产线投入、技术投入和人才招募等因素,有能力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地区较少,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以附加值较低的农产品初加工为主。此外,受运输条件的限制,如缺乏全程冷链运输、带制冷功能的物流中心较少,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农产品损耗较大,无形中增加了农产品的成本,降低了利润。

2.3 技术投入有待增强,产业经营风险居高不下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技术来支撑。对于农业经济而言,应大力应用先进技术,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只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下,我国各级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已经开始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但技术从引入到形成生产力需要一个周期,且农业生产技术更新换代频率较快,需要持续不断地追加投入、更新技术。

此外,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受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过度干旱、降水过多等极端天气因素都会影响到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从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的投入、发展和应用来看,还无法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农业产业经营依然面临极大的风险。

2.4 优秀的农业产业人才仍旧十分匮乏

人才是一个产业中众多生产要素的核心,也是激活其他生产要素的关键。对于农业而言,人才因素更加重要,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产业缺乏人力资源的现象更为严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为吸引农业人才到农村地区就业创业,提供了大量支持,例如为优秀人才提供安家费、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薪资待遇等。但受固有偏见的影响,农业领域的优秀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仍旧不愿来农村就业,主要是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就业环境、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等因素。

目前,制约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仍是人才,人才是农业产业和农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点,缺乏人才支撑就无法有效发挥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势,因此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尽快补充各岗位人才缺口,并重点引入高端农业管理和技术领域的人才。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发展路径。

3.1 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投入力度,提升农业产业效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振兴而言十分关键。近几年政府通过持续投入资金,显著改善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如公路越发完善,已经基本实现“村村通”,网络覆盖率不断提高,基本可以实现户户通宽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将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尤其是提升了移动互联网覆盖率和改善冷链物流存储条件,对于拓展农业产业在线业务和农产品冷链运输具有重大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可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效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随着网络的发展,农产品销售模式从线下向线上转变,一方面可以降低沟通交流的成本,提高交易达成率;另一方面基于网络的在线交易方式,符合未来时代发展的潮流。

3.2 基于产业链视角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

目前,农产品销售产值过低和农民年均收入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缺乏先进技术,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促进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基于产业链视角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以及农产品的销售单价。农产品经过深加工、精加工以后,尽管价格有所提升,但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为消费者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消费者也愿意购买这种经过包装和处理后的农产品。农产品经过深加工、精加工后,保质期能够延长,同时便于运输,使损耗成本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的销售模式较为适合在线销售,有助于拓展农产品电商模式。

3.3 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投入力度

技术实力和研发实力不足一直都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壁垒之一,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依托于技术的进步。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将复合技术投入到农业产业,具体包括信息、网络、支付等技术。拓展农产品在线业务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投入新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农业产业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大网络、支付和信息等技术的投入力度,通过引入新技术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的在线业务,加速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4 培养和引入农业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对严重匮乏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农业产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明确自身的短板,到底稀缺哪一类人才,在明确需求后有针对性地招聘优秀人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提升优秀人才的薪资待遇,并为优秀人才提供晋升机会,做好生涯规划,消除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的后顾之忧。

二是当地政府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好疏导和引入人才的工作,通过社会招聘会、校园招聘会和人力资源交流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农村创业。

三是要注重培养内部人员,从农村地区遴选优秀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将他们培养成为储备力量。外部招聘人才的成本较高,但见效快,能快速解决农业企业和农户面临的问题;内部培养人才成本较低,且内部人员更了解农业企业和农村的真实情况,便于开展工作。作为农业企业的管理者,应结合农村的真实情况,采用融合的方式吸纳和培养产业人才。

4 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加速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振兴,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我国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缩小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资金、固定资产、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力度,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在技术投入、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入手,引入农业技术和培养农业人才,为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农产品战略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战略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战略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