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国家意识培养研究*

2022-02-1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外语思政意识

李 慧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850)

当前,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交会点,我国相继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文化“走出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致力于贡献中国智慧,传播中国文化,这对高校外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9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可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并参与到全球治理的国际化人才是高校外语教育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其中具备家国情怀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基础保证,提升国际视野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关键环节,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并参与到全球治理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核心所在。然而,一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外语教育将重心都放在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上,而家国情怀培养却处于缺失状态,这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应对西方文化思潮冲击时是极其不利的。2021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表明外语教育应立足中国立场,加强对国际化人才的家国情怀培养。作为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是面向全校非外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通识必修课,具有涉及面广、受众多的特点,使得家国情怀的培养应该贯穿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国家意识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内容,指的是对某一个特定的民族国家及其传统、制度、文化的归属,并由此而分享一种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生活方式(于海,2004)。国家意识的培养是应对当前多样文化、多元价值、多元意识相互碰撞和冲突复杂形势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将详细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国家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探究其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国家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也是西方文化知识的教学。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升。然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理念的负面影响,出现国家意识薄弱甚至缺位的倾向,表现为个人意识过强、成才动力不足、服务国家意识匮乏,这将极大地不利于他们的个人全面发展,也必然会威胁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至关重要。通过国家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勇于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有利于促进学生提升文化价值思辨能力、有效应对西方的文化思潮,有利于激发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致力于创新和传播中华文化,有利于推进学生构建世界格局观、深入参与到全球治理当中。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勇于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始终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其国家意识则直接影响到这一使命的实现。当前,在全球化推进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国家意识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全球化促使世界各国连成一体,各国之间的人员交往变得日益频繁。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去国家化”这一特性引发了对国家的认知认同危机,凸显为对国家边界认识模糊以及公民身份认知认同弱化。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危机。对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和把握本国的历史、文化、国情和世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正确认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关系,在实践中将爱国情感升华为一种心理和自我认同感,并产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使命感,进而将坚定的国家意识内化为个人的信念。以此为驱动,学生才能够积极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当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提升文化价值思辨能力,有效应对西方的文化思潮

自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以来,西方国家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文化扩张和渗透,其价值观念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很多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价值取向。然而,这种价值观念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如个人的僭越、理性的失衡,会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危害。我国为了能够更好地与世界接轨,自很早开始就将英语纳入到了教育体系当中,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英语学习的超级大国。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采用沉浸式教学方式,全方位全过程地讲授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背后的外国文化、外国历史、外国艺术等,而涉及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却是少之又少,这不可避免地会弱化学生的文化价值思辨能力,导致他们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全盘接受西方价值取向,养成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思维惯式。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加大中国文化的输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尊重、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理性批判地看待这些文化,以此来警惕西方话语霸权和思想侵蚀。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致力于创新和传播中华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文化自信,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将面临严重的威胁。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其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和国家的命运前途。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偏向单向的外国文化介绍,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导致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远胜于中国文化。在这种不对等的文化输入中,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产生文化不自信问题。更甚者,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其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凭借英语的霸权地位,通过文化产品、教育活动、互联网文化传播等途径,对我国进行强势的文化输出和思想渗透,企图打压和颠覆中国的文化自信。身处此大环境的学生也无法避开西方国家的这种文化输出影响,因缺乏一定的批判化解能力,表现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质疑和疏离。因此,在大学英语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坚守中国立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积极主动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

(四)有利于推进学生构建世界格局观,深入参与到全球治理当中

中国的国家意识不同于西方狭隘的国家意识,它不仅包含了中国意识,还包含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和合”“天下”“大同”等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了世界各国人民应该基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现实需求而具备的平等尊重、互商互量、公道正义、共建共享、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等总体意识。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空前紧密,利益共生不断深化。然而,与此同时,全球性问题也愈加突出,如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民族分裂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蔓延、生态系统失衡等,不仅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也致使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迫在眉睫。作为肩负新时代国家历史使命的大学生,理应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维护中国形象的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为立足点,引导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推进他们构建正向的世界格局观,从而正确对待国与国之间的共生共存关系,积极主动了解和掌握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动态,及时关注超越地区、民族界限的国际问题,深入参与到全球治理中。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国家意识培养的路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就需要外语教师根据新时代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的国家意识、加强思政教学能力,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高国家意识元素教学比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德育的隐性渗透。

(一)提升自身的国家意识,加强思政教学能力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指挥者,大学英语教师是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的关键因素,因而需要着重提升自身的国家意识,加强思政教学能力。陈新仁和杨金龙(2021)认为,为服务国家的“引进来”战略,我国外语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引入西方的语言、文学、文化,并尝试将相关的理论应用于我国的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以及外语人才培养实践中,这或多或少会促使西方的文化思想与价值理念扎根到他们的心智中,出现国家意识缺席和中华文化赤字的现象,进而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文化价值的辨识能力。为此,大学英语教师在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该紧跟新时代国家发展需求,不断补充中华优秀文化知识,努力提升汉语言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升国家意识。只有坚定中国立场并具备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中西方思想文化异同,在了解西方思想文化优劣的基础上,深化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对国家的认同,从而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此外,外语教师还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努力提升思政教学能力。实际上,大学英语教师中大多数缺乏思政理论方面的素养,虽认识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无法将思政要点整合到语言教学中,常常出现课程思政“两张皮”的现象,导致事倍功半,学生的价值观未能得到有效引导,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国家意识的培养并不是在课堂教学中简单粗暴地将相关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自然过渡到价值观的塑造上,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与讨论,通过批判性思维提高系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通过自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以及与思政教师交流学习等方式来提高思政教学能力。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高国家意识元素教学比例

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的重要载体。从以往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可以发现,为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内容大篇幅地介绍了西方语言文化知识,但对于国家意识元素却是很少涉及,甚至是完全没有。《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明确指出,“大学英语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力推行,许多外语工作者一直在积极探索思政元素与外语教学的有机融合,并围绕价值观引领和人格塑造的思政育人目标不断研发教材。现已被各大高校非英语专业广泛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思政智慧版系列教材正是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增了“思政模块”,这为外语教师开展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优质资源。依托该套教材,外语教师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深入挖掘和加工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与国家意识有关的思政元素,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以巧妙穿插的方式将这些内容隐性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当然,这套教材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加强教材的建设。外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情况,基于课程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的原则,自主研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材,其中需要注意在教学目标设定上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的并行、语料选择上中西文化的平衡与对比、教学活动设计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无缝衔接。此外,外语教师还应注重课外思政资源的开发,可以通过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借助互联网、电视和广播媒体等渠道收集与国家意识主题相关的素材,创建思政教学资源库,便于教师们根据不同单元主题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选用。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德育的隐性渗透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促使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的思政育人目标得以更加顺利地实现。当前,外语教师在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过程中,仍然以生搬硬套、填鸭式灌输的方式为主。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将思政教育带入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根本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也容易因为思政教育痕迹过重而引发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质疑和反感。邱伟光(2018)认为,课程思政不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知识传授的展示,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达到思想教育效果。也就是说,要真正地实现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就应该是以显性的方式呈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以隐性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手段和方法,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贯通,将国家意识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具体来说,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模态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主流趋势,因而在英语课堂中外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组合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模态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思政元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多种感官,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开展知识的学习和价值的塑造;另一方面,外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产出导向型教学法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价值判断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想碰撞与情感体验,以此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思政素养。同时,鉴于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意识地完成该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外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媒介,引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源、自主开展阅读思政素材并通过个人实践自觉形成国家意识,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线下拓展到线上,达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结语

新时代下,面对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其中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就是国家意识,这是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软实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王俊菊和魏鲁鸿(2022)认为,国家意识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在全球视野下对民族、国家的向心力、归属感、责任感和行动力,使学生自觉认识到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树立为国奉献的远大理想目标,正确认识新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此,外语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国家意识、加强思政教学能力,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深化学生对国家的认知、认同和期待,增强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致力于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宣传国家理念、树立国家形象。

猜你喜欢

外语思政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