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朋辈教育”模式下学生骨干心理健康互助工作探析

2022-02-14张丽斌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朋辈教育朋辈骨干

张丽斌

(泰山科技学院 淬炼商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现今来说,在学校中,开展的相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很多种,如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一般来说,班级或者团体的相关心理咨询活动都是由专职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的。朋辈心理互助的方式是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朋辈心理互助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日益增长的形式。它非常受欢迎,实用且有效。它可以提高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对等生活的态度和健康的人格[1]。

一、朋辈教育与心理健康互助

1.朋辈教育内涵

“朋辈教育就是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来进行相互学习,学习朋友及伙伴身上的优点,同时对照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具体来说,朋辈教育就是一群年龄相仿且学习、生活及背景相似的人,通过信息、观念或行为等的共享,达到某种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由于朋辈间具有相似的行为、思维方式,利用朋辈关系开展教育活动对学生产生的教育影响更大,成效更加显著。

2.朋辈教育特征

(1)隐蔽性。传统的课堂教育形式是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教育学生的,朋辈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形式,它通过实现在校大学生与朋辈群体间提供一个平等交互、协同合作的平台,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困扰、疑惑进行交流以解决相关问题。这种交互方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过程较为缓慢,不易评价[2]。

(2)广泛性。“朋辈教育”的广泛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教育主体的广泛性。“朋辈教育”有效通过将班级同学、同窗好友以及校友资源转化为潜在的教育者,在与学生分享交流中,传递相关的正向信息为学生答疑解惑。二是教育实现形式的广泛性。朋辈教育实现形式不局限于课堂之上,它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空间中进行,如食堂、寝室、操场等,随时随地都可开展互助教育模式。

(3)主动性。“朋辈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获取相关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朋辈教育”通过以同龄人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彼此具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和爱好,学生更易接受这种教育形式,也更愿意主动进行交流[3]。

(4)群体性。朋辈教育的群体性特征往往通过某一群体的特性体现。当他们通过信息交互发现彼此的意识、观念等与群体一致时,就会对群体有一定的倾向性,从而呈现出群体聚合现象,进而产生群体凝聚力[4]。朋辈之间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形成群体的凝聚力,越能推动群体成员共同成长进步。

2.朋辈心理互助概述

(1)朋辈心理互助内涵。朋辈心理互助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借助一定的途径,对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同辈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专业性质的教育活动[5]。

(2)心理互助的特点。

①自发性。人是社会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人们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对于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会寻求外部帮助,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安慰、鼓励和支持[6]。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心理互助是一种本能行为。②高效性。朋辈心理互助最大的优势在于两者之间基于相同的年龄、相似的体验和共同的价值理念,相同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这能促使两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信赖关系,能尽可能使求助者降级心理防线,缩小心理鸿沟,能减少时间与精力的耗损,这极大地提高了心理咨询互助的效果。

③直接干预性。朋辈心理互助相较于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而言更加强调直接性。专业心理咨询往往是通过对求助者的倾听、辅导帮助其对于自己的认知、情感和动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一个间接影响和干预的过程。朋辈心理互助,两者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能够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监督和干预,如辅导者可以督促当事人辅导计划的实施等。

(3)朋辈心理互助的实现形式。朋辈心理互助其实施者往往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所以朋辈心理互助大多数是以精神支持的形式存在的。目前的具体操作方式也包括几种,如宣泄、鼓励、引导和环境的替换。

①接受求助学生的宣泄。也就是说,互助的实施会耐心地听取学生的求助,说明他们的苦恼、不满、冲突、愤怒等。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心理压力的减轻和消除,同时也能够让其心理得到一定的平衡。

②对求助学生进行鼓励。这也是实施者采取的相关互助行为,一般是为了提高受助者的自信心,为他们的行动给予相应的鼓励。

实施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或从学生过去的成功故事中寻求帮助,以鼓励或寻求学生帮助,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③客观、公正地解释求助学生的问题。也就是说,实施者从寻求帮助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始,并说明这种情况以提高对寻求帮助的学生的认识水平,从而减少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在一般的解释过程中,强调它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

④对求助学生进行行为指导。换一句话说,实施者需要根据受助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互助,包括提出良好行为习惯的转变。那么,受助的学生能够在同学或者朋友的鼓励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⑤帮助求助学生改善不良环境。朋辈心理互助的实施者能够让受助者得到一定的帮助,去改善周围的不利因素,做到心理的逐步平衡,朋辈心理互助实施者也能够直接地参与去改善受助者周遭的环境。

二、当前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与现状

1.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

当前,我国学生总体心理素质良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在高校中最为常见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适应性心理问题,其具体表现为如下。

(1)适应问题。学生常见的适应性问题主要出现在大一阶段。其既存在因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环境适应性不良以及因学习方式、角色转换而带来的学习适应性问题,还包括因到新的环境所重新开始的人际关系而带来的人际适应性问题等。

(2)人际交往问题。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有人际冲突、人际交往恐惧。其中,人际冲突是最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造成人际冲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彼此的认知、情感、认知、性格和交流交往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同;另外,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苛责他人,不主动承认自己错误的群体,更易发生人际冲突。交往恐惧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常表现为不敢与人交往,担心被别人瞧不起,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不敢或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言论,不愿主动进行社交,对自我充满否定。

(3)学业问题。

①学习动机。学生常见的学习动机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动机过强,另一类是动机过弱。这两者都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取。学习动机不足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学习目标不确定,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中学时的目标便是考入大学,但真正进入大学之后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规划便显得十分茫然;另外一种是大学的学习方式、评价结果跟中学有所差异,并非所有的努力都像中学那样直观地体现在分数上,没有较好的成绩,久之则会丧失学习动机。此外,所学专业跟自己的预期有差距,也会导致自己在学习中缺乏兴趣。

与学习动机不强相反的则是学习动机过强,这一部分群体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好胜心,自尊心较重,他们在学习方面对自己具有严格的要求,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松懈,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往往是给自己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但是当他们经过努力之后没有实现目标就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会产生抑郁情绪。

②考试焦虑。考试焦虑对大学生学业考试影响较为严重。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求胜心切,对自己的心理预期较大,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成绩,这反而加重了自身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平时学习基础较差、复习时间较短且效果不佳,学业考试准备不足。

(4)就业求职问题。由于特殊环境的影响,中小微企业受冲击比较大,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用人要求更为严格。用人单位的要求在不断提升,但不少大学生由于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没有合理系统规划,加之缺乏必备的职业技能和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部分同学甚至正面临着“毕业即失业”或就业不理想的状况,这也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因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有的在屡次碰壁之后对自我产生了怀疑,对就业产生了恐惧和逃避的心理。

2.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状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当前,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且低龄化现象突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复合性的特点,这对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带来一定挑战性。

(2)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不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但因其隐蔽性及突发性在处置时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尽管当前各高校都扩充了专职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和兼职心理咨询教师。但因心理问题发生的特殊性往往导致教师在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不利于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救助工作。

(3)缺乏专业性、系统性的学生干部心理健康培训。尽管各高校都在加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都在强化对于教师团队的建设,并且也建立了与之相匹配的心理健康学生培养体系。学生干部作为联系师生的“桥梁”,在帮助发现处理学生问题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是其作为“同辈”所带来的天然优势。但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却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往往更多是偏向于“行政”类的、基础类的培训,使其没有发挥好在第一时间处置心理问题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阻延了心理问题的及时有效干预。

三、朋辈教育学生骨干心理互助模式的现状

1.正确认识高校朋辈教育学生骨干心理互助模式优势

(1)实效性强。朋辈心理互助成员都是同龄大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学生骨干,以他们为主体的心理互助成员能够最大范围地接触、帮助,并影响更多的同学。

(2)灵活性强。这种灵活性既包括载体的灵活性,也包括实现形式的灵活性。朋辈心理互助活动形式的开展是十分多样的。当前在大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如朋辈心理互助队员的招募与培训,朋辈心理互助热线的开通,朋辈心理互助网站的建设,以及朋辈心理互助活动的开展[7]。

2.高校朋辈教育学生骨干心理互助模式存在的不足

(1)缺乏系统性专业性。朋辈心理互助成员都来自学生群体,尽管能快速与同学们建立信任关系。但也正因为是学生,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初期很难让求助者信服。加之缺少配套的专业性系统性培训,理论基础相对缺乏,对求助者的心理指导作用难以深入,大多停留在初中期阶段。

(2)学生骨干心理互助成员自身无助感。朋辈心理互助成员在初期都经过基础的心理咨询及辅导培训,尽管在刚加入心理互助团队时因对心理咨询有兴趣、有热情,但随着工作的开展,他们也从众多的求助者身上折射出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会对其带来一定的心理困扰;同时,在咨询中接收了诸多的负面情绪,如果不能进行及时释放,从求助者处接受的一些消极信息会对自己的心理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3.科学评价高校朋辈教育学生骨干心理互助模式的地位与价值

(1)有效减轻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现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力量已不能很好地应对当前日益多样性的学生管理教育问题,需要依托更多群体力量。而朋辈互助教育模式,则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榜样、激励、教育、引导作用,使他们成为辅导员老师们的“好帮手”,对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实现了朋辈群体的自我教育功能。朋辈互助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互助成员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对其本身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他们需要通过自己前期不断学习积累的知识、经验,在结合自身成长生活经历,以为求助者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他们在给予别人支持和帮助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责任心,不断在自我教育中成长、成熟,实现自身价值,大学生活得以丰富,精神世界得以充实,实现了自我教育功能[8]。

(3)合理、有效地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中学生的生理健康已经接近成熟,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却相对较晚。他们还没有度过生命的"第二次断奶期"。学生自身身体发展与心理发育延迟存在的矛盾会让他们产生心理问题及压力,这些压力及其困惑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但是他们不愿委托老师和父母,因此有必要发展同伴心理互助。开展同伴心理互助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朋辈心理互助的一种重要实现途径是创建积极的心理兴趣小组,这也是学生心理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一种方法。心理兴趣团体一般是为了给学生普及相应的心理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及解决其生活的问题,也能加强其与异性相处的能力。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活动组织能够更好地发展,学校应通过心理咨询的学术部门培训学生的心理咨询框架。

②朋辈心理互助的基本前提是通过良好的集体环境和氛围实现的。各个小组各成员关系是相互和谐的,进行基本的分工与协作,彼此尊重、关心、理解以及基本的信任。这些不仅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而且也是建立朋辈心理互助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

③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对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问题有充分的认识,以此实现心理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实现真正地去帮助他人,成就自我。如今,我们在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转变时,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科目是必然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目前朋辈心理互助能够得到有效发展的重要前提。

四、高等院校“朋辈教育”学生骨干心理互助模式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启示

1.成立学生心理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社团的成员来源范围广,和学生联系密切,具有很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预防和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心理社团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举办“情绪调节”与“考试辅导”等心理辅导讲座,举行心理卫生知识竞赛等方式,将心理健康卫生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调适心理。其次,学生心理社团还可以创办心理辅导专栏,定期推出主题,对学生开放,给来访学生提供留言的平台。与此同时,社团人员及时做好来访留言学生的答复,一旦发现求援的信号,及时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另外,心理社团还可以组织心理沙龙活动,招募有意愿的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讨论诸如学生入学适应、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活选择以及压力应对等话题,通过朋辈之间相互沟通,实现释疑解惑,达到领悟成长的目的。

2.依托“青马工程”开展学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与培训

朋辈心理互助成员都是学生且大部分为学生骨干,故其更有利于在开展心理互助培训时呈现一种比较轻松缓和的氛围。为健全朋辈教育体的培训体系,可依托“青马工程”开展扎实有效的业务指导和能力培训,以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团体实战模拟训练,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精准定位,快速掌握朋辈互助教育的原则以及技巧。

3.利用好“朋辈教育”,健全心理互助体系

利用好学生骨干这一朋辈群体建立相应的心理互助体系。这一心理互助体系既包含倾听,又包含诊疗,还包含干预这三级心理互助体系。其中,倾听主要是要让我们的心理互助的学生骨干深入到同学们身边,有针对性,定期一对一、一对多地了解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业、情感困惑等,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而诊疗则是通过倾听对他们的问题,观察其行为表现,当时的情绪状态进行一个相应的判断,并根据判断将其情况与心理教师或辅导员老师进行沟通,最终将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帮助学生进一步缓解心理问题。

4.强化角色使命感

通过进一步优化心理互助学生骨干角色,强化师生互助合作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正常运转。在朋辈群体之下的学生骨干心理互助群体成员,因其特殊的身份在进行包括心理互助在内的各项工作中,更具有同辈群体的天然优势,学生骨干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发挥好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员与问题学生之前的桥梁作用,及时将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变化反馈给相应的老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工作;另外,心理互助学生骨干也是学生,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学生身份,对于在心理互助中了解到的相关信息要坚守保密的原则,保护好每一位对象的信息。这也是与心理互助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必不可少的一步。心理互助学生骨干要通过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来更好地帮助教师做好心理健康工作。

5.制度保障

学生骨干心理互助模式的实现,除了学生骨干群体、专业系统的培训和健全的体系,还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以保证其正常实施。作为学校,应该要根据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健全其相应的配套设施,还应进一步强化对学生骨干心理互助群体的认可与支持。

猜你喜欢

朋辈教育朋辈骨干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骨干风采展示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论朋辈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耦合与运用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
我军第一支航空兵骨干的诞生